姚宏昌
人的差距在哪里?打造寬廣的人生之路,需要把握人生成長規律,需要用心讀書、工作,能夠享受讀書、工作與生活人生過程的三種幸福。但是,“幸福不是毛毛雨,它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要創造身心的幸福快樂,只能靠自己。依我的閱歷體會:人生的不幸因素大致相同,而幸福快樂的途徑各有千秋。其中,習慣決定了人生。為了修煉自己的良好習慣,我在《教育理念與學校管理》一書曾寫下約定:不自視清高。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別人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不要把自己當領導;當別人不把你當領導時,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當領導。權力是一時的,金錢是身外的,身體是自己的,做人是長久的。

不意志奪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人生三種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回歸自然。
不輕視他人。損害他人人格,快樂一時,傷害一生。生命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依賴其他另一樣東西,學會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社會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魚蟲,感恩苦難逆境。
不亂發脾氣。一傷身體,二傷感情,人與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聲中來,哭聲中去。千萬注意,自己戀戀不舍,而別人早就去意已決;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不信口開河。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一種成熟。
不小看儀表。播撒美麗,收獲幸福,儀表是一種心情,儀表是一種力量,在自己審視美的同時,讓別人欣賞美。
不封閉自己。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社會交換理論成就動機理論等告訴我們:幫助人是一種崇高,理解人是一種豁達,原諒是一種美德,服務是一種快樂,仰首是春,俯首是秋;月圓固然好,月缺也不差。
不欺負弱者。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和諧。心理健康,才能身體健康。人有一分器量,便多一分氣質;人有一分氣質,便多一分人緣;人有一分人緣,便多一分事業。積善成德,修身養性。
最近,我讀到大作家莫言的一段講話,“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夢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積累,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機會永遠是留給最渴望的那個人,學會與內心深處的你對話,問問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靜心學習,耐心沉淀。人,來到這世上,總會有許多的不如意,也會有許多的不公平;會有許多的失落,也會有許多的羨慕。你羨慕我的自由,我羨慕你的約束;你羨慕我的車,我羨慕你的房;你羨慕我的工作,我羨慕你每天總有休息時間。
一生輾轉千萬里,莫問成敗重幾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與其在別人的輝煌里仰望,不如親手點亮自己的心燈,揚帆遠航,把握最真實的自己,才會更深刻地解讀自己……”
我很贊同莫言的觀點。人生的精彩不應只是A4紙的幾格,而是它的全部。運氣從勤奮中來,才氣從讀書中來,大氣從寬厚中來。實現夢想就要忍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頂得住壓力,擋得住誘惑,擔得起責任,提得起精神,品味得甘甜!
好好“生活”,這就是我要追求的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