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有多少杰出人物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人流芳百世,有人背負罵名。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聽偉人對他們的點評。
老子 老子在兩千多年以前就說過:“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日本打到中國,日本人叫勝利。中國大片土地被侵占,中國人叫失敗。但是在中國的失敗里面包含著勝利,在日本的勝利里面包含著失敗。歷史難道不是這樣證明了嗎?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作為一個歷史人物評論,要一分為二。秦始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進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統一六國以后,喪失了進取的方面,志得意滿,耽于逸樂,求神仙,修宮室,殘酷地壓迫人民,到處游走,消磨歲月,無聊得很。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反對暴秦,就包括反對秦始皇,完全是正義的。這次戰爭揭開了我國封建社會中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的序幕,有很大的歷史意義。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是有名的英雄,他在沒有辦法的時候自殺,也比汪精衛、張國燾好得多。從前有一個人作了一首詩,問他為什么要自殺,可以到江東再去招八千子弟兵來打天下。我們要學項羽的英雄氣節,但不自殺,要干到底。
漢高祖劉邦 自古以來,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里最厲害的一個。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么條約不條約,要進攻。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陳平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
漢武帝劉徹 廣為史家贊譽的“文景二帝”實乃無名之輩,守舊之君,原因是跟在前人后面,“蕭規曹隨,偏于保守,沒有創新”。倒是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司馬遷 有人說中國沒有鴻篇巨制的史詩,怎么沒有?司馬遷的《史記》(本刊有售,訂購熱線:027-87927015)難道不是一部有著廣博學識、深遠目光、豐富體驗和雄偉氣魄的史詩?評論司馬遷,可以有不同的側面,單以文章論,他也不朽了。
曹操 曹操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詩人。
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制,提倡節儉,使遭到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這么寫,戲里這么演,老百姓這么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造成的冤案。這個案要翻。
孫權 有些人最大的缺點是多謀寡斷。劉備、孫權、袁紹都有這個缺點,曹操就多謀善斷。
劉備 劉備這個英雄,跟曹操同等水平,是厲害的。但是事情出來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了一點兒。劉備的長處是善于用人,所以能得到像諸葛亮那樣頗有才智、品學兼優的智士輔佐。
諸葛亮 諸葛亮會處理民族關系,他的民族政策比較好,獲得了少數民族的擁護。但就算是諸葛亮,也有錯用關羽和錯用馬謖的時候啊!這也是諸葛亮用人不當!
周瑜 青年人打倒老年人,學問少的人打倒學問多的人,這種例子多得很。周瑜、孔明(諸葛亮)都是青年人,孔明27歲當軍師。程普是老將,他不行,孫權打曹操不用他,而用周瑜做都督。程普不服,但是周瑜打了勝仗,周瑜死時才36歲。
張飛、武則天、朱元璋、李自成、康熙、溥儀……天下幾人能悟透?他們在毛澤東心中又是什么樣的人呢?詳情可見《毛澤東評點古今人物》(如下)一書,該書通古今之變,將歷史的波譎云詭與過人的史識史觀結合起來;將歷史人物的事跡和精神與知人論世的智慧結合起來;將歷史人物的經驗和教訓與解決現實問題的方略政策結合起來。字字皆珠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