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 田歡歡
摘 ? ?要: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習近平主席十分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大理白族建筑文化元素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更凸顯其重要位置,本文通過白族傳統民居建筑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白族建筑文化元素的特點,對其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做一定研究,從而使白族建筑文化元素與現代建筑裝飾設計更好的結合。
關鍵詞:白族建筑;文化元素;地域特色;文化內涵
1 ?前言
建筑必須源于它們自己的歷史根源,就好比是一棵樹,必須源于土壤之中。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建筑語言在特定的地域文化背景中起著獨特的作用,我們發現只有在建筑裝飾設計中不斷的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才能更好的展示建筑的文化價值與精髓,才能使我們現代建筑擁有民族文化與地域性。展現民族建筑特色,推動現代建筑裝飾設計領域的快速發展,才能使現代建筑裝飾文化真正的在世界面前大放異彩。
2 ?大理白族民居建筑分析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區,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總人口約357萬,其中白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3,被歷史學家譽為“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形成了燦爛的南詔大理文化、鮮明的白族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璀璨的人文景觀。但是白族文化并沒有妄自菲薄,而是形成了從服飾、生活習慣、建筑風格等都充滿著獨特的白族風情及歷史文化底蘊。
大理是一個與外界不斷交流、學習、再融合的地區,曾經是商賈云集,貿易往來富裕之地,也是歷史上南詔王的重鎮,無論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等都十分發達,當時大理獨立的政權,把國內外民間藝術和當地白族藝術融洽的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屬于自己民族的居住建筑風格。常見的白族民居建筑風格有:“一坊一耳”、“一坊兩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井天”兩種形式是當地白族民居院落的基本組合形式,這兩種形式結合用地大小、地勢高差,通過再組合,可以演變成“六合同春”、“一進三院”、“一進四院”的形式。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多,大理的土地更是寸土寸金,現在的“六合同春”、“一進三院”、“一進四院”的形式很少出現,但組合的兩種基本形式通過當下的建筑技術和建筑手段、建筑材料與建筑環境之間的關系分析,大大提高了原有建筑裝飾的觀賞性和藝術性,同時運用原有建筑本土化元素,鑄造大理白族獨特建筑藝術的永恒魅力。
以建筑傳承城市文化,用文化澆筑建筑靈魂,以裝飾傳達建筑感染力,展示其獨特地位、地域風情及民族文化。從裝飾上看白族建筑,主要從墻面、屋頂、門窗等多個方面進行裝飾,白族人民十分崇尚白色,一般外墻面主要采用白色為主調進行裝飾,墻下為大理石裝飾勒腳,形成上白下灰的裝飾,驗證了“大理有三寶,石頭砌墻不會倒”的說法。屋頂的形式多種多樣,白族民居常用的木穿斗架形式主要有:三柱穿斗架式、四柱穿斗架式、五柱穿斗架式、六柱穿斗架式,屋面大多采用單坡頂、雙坡頂、硬山頂、懸山頂四種傳統屋屋面形式,屋面材料采用銅板瓦頂,采用這種屋面形式和屋面材料是白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一是十分注重當地氣候因素的影響;二是坡頂有利于排水,即“上尊而宇卑,吐水疾而留遠”。白族門窗裝飾上更是別具一格匠心獨運。主房上的木雕藝術,大多采用名貴木材,上面雕刻著蓮花、金雞、麒麟等民間吉祥圖案,加上采用一古老“黃金分割比例”,最佳協調且運用廣泛,如門裙板、板壁框、廊下圍屏,照壁花框等處處可見。最為精彩的是“格子門”的上方雕,虛實結合、美輪美奐。裝飾彩畫在白族建筑裝飾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歷代白族能工巧匠的經驗和智慧代代相傳,彩畫除了建筑裝飾作用外,還具有保護木頭、防腐防蛀之功效。應用到建筑表面的彩畫圖紋之眾、材料之多,工藝之雜,題材之豐富,主要涵蓋了自然圖紋、植物圖紋、動物圖紋、山水圖文及各種吉祥圖案。裝飾線條主要以黑、灰色為主,相間淡藍、粉綠和土紅顏色為主,以素雅清淡為特色,彼此襯托,相得益彰,給人以幽雅舒暢之感。在白族建筑發展過程中,當地居民認為一切都是自然賦予的,是上蒼對白族人民的恩賜與眷顧,因此采用這些圖紋是表達對自然的尊崇、敬仰,同時也被賦予了祛邪避災,祈祥求福等豐富含義。
3 ?白族建筑文化元素在現代建筑設計裝飾中的應用
在當代設計中,白族建筑文化元素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方法主要有:第一,模仿設計法。白族建筑元素極其豐富,表現手法也種類繁多,最值得一提的是白族木雕。木雕主要包括:線雕、浮雕、透雕、嵌雕,貼雕等。木雕工藝主要運用在格子門、橫坡、耍頭、吊柱等部分,迄今為止史書上記載文人達官對劍川木匠的贊譽:“蓋劍川磽瘠,民眾生寡,民俱世業木工,滇之七十余州縣及鄰滇之黔川等省,善規矩斧鑿者,隨地皆劍民......”如此贊譽可見木雕技術之爐火存青,圖案樣式多樣,更能體現地域特色。我們在現代設計中可以直接加以應用,尋白族建筑文化的結合點,直接使用,凸顯建筑的民族地域特色。第二,元素再提煉法。元素再提煉通常分為具象元素提煉法、抽象元素提煉法、綜合元素提煉法。在現在建筑裝飾設計中,審美趣味越來越多樣化,設計人員應通過對白族建筑文化元素的再提煉與精簡,才能體現建筑設計的發展的脈絡精髓,順應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同時又不缺失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融入地域文化。第三置換法。白族建筑文化元素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既是對民族文化傳承的考驗,也是對設計人員專業能力的考驗,更是對裝飾材料升級與更新的考驗。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為了更好的表達傳統建筑文化精髓,我們應該對部分材料做置換,比如木窗扇容易變形,可以采用刷木紋漆的金屬窗來置換木窗,防止窗扇受潮變形;將現在新型加氣混凝土砌塊置換原來的土坯墻,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將采用預制混凝土屋頂挑檐置換原斗拱挑檐,形式更簡潔、尺寸更隨意,比例更協調,更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又能體現民族文化發展特色。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建筑裝飾設計中,既要尊重傳統文化,又要考慮現代人對現代空間的的需求,我們不能一味的去簡單套用和照抄,而應該深入了解地域文化,了解白族建筑文化精髓所在,對白族建筑文化元素加以提煉及應用過程中,既要與時俱進,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又要考慮文化的延續性,展現民族地域特色,突出創新。相信經過不斷的創新發展,定會留住鄉愁,傳承建筑經典,推動地域建筑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崇禮.白族傳統民居建筑[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2] 云南工程建筑系.云南大理白族建筑[M].云南大學出版社,2010.
[3] 楊榮彬,楊大禹.當代白族民居庭院裝飾藝術探析[J].華中建筑,2019(4):109~112.
[4] 胡大勇.論室內設計對傳承文化的繼承與發揚[D].重慶工商大學,2006.
作者簡介:
王永亮(1986-)男,漢族,河南省安陽,大學本科,大理白族自治州建筑設計院建筑設計中級工程師。
通訊作者:
田歡歡(1987-)女,漢族,河南開封,碩士,大理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