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詠琴
摘 ? ?要:2020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原文指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科學的城鄉規劃,有利于推動國策落地,帶動社會發展。起步更早的城市生態建設提供了豐富且有建設性的方法論。本文從自然角度與社會角度兩個維度,簡析城市生態環境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
關鍵詞:城市生態環境;城鄉規劃
1 ?引言
城市生態環境由兩部分組成,即自然地里環境與社會人文環境,人類在地理位置、地質條件、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的基礎上構建最符合發展需要的城市形態,并在此進行豐富的社會活動。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文化的發展,人類又賦予了城市生態人文生機。而城鄉規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規劃中促使生態和經濟、社會實現協調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將生態環境保護放置在較高的戰略地位上,才能夠引導實際城鄉規劃符合現實發展需求,不以環境破壞為代價,提升規劃發展水平。
2 ?城市生態環境橫縱關系網
2.1 ?城市生態環境與自然地里環境的關系
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極大程度影響其發展方向。地理區位,自然資源決定了城市初期的發展速度,技術發展帶來產業變革推動生產力發展,二者互為正向作用基礎上,城市與經濟規模會加速提升,甚至呈幾何式增速。正確的認識當地的資源優勢,做出科學,合理發展方向規劃,是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第一要務。
2.2 ?城市生態環境與社會人文環境的關系
城市生態環境與民生每個環節都息息相關。城市結構規劃決定城市生態環境宜居與否。隨著大型城市的不斷發展,從一中心多板塊的發展結構逐漸演變成區級行政區為單位的活動圈。在各行政區內配置商貿資源,教育資源,醫療防疫資源,餐飲休閑資源等,以區行政中心或商業中心為圓心,輻射周邊十公里內的居住人群。交通便利程度影響民生活動頻次,綠化程度影響居住環境。產業配置決定社會節奏,以個體商貿為主的城市運轉節奏快于以資源開采,冶煉為主的城市,由此衍生不同的地域文明特性與行為習慣,此為產業特性與經濟模式對人文的影響。健康的城市生態環境是健全,便利高效,有發展空間的,因此聚集更多人流,進而發展出更繁榮的人文環境。
3 ?城市生態系統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簡析
3.1 ? 制定能借力城鄉地理條件優勢的發展方向
我國未來城市發展方向非常明確,是一發達中心城市聯動周邊城鄉、城鎮結合的城市群策略。故制定城鄉發展方向時,要認真客觀評估城鄉地理優勢,以此制定發展方向。城鄉地里優勢包含:當地生產經濟類資源,旅游景觀類資源,交通資源即到中心城市的時間距離。借力優勢資源,發揮地區長處,制定合理的發展方向是城鄉發展第一要務。如,城鄉規劃中,借助城鄉原有的旅游資源打造專門的旅游城市,形成體系化的旅游線路;耕地資源豐富的,城鄉規劃中注重依托經濟林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實踐證明,無論是以往中國最初城鄉規劃中自愿性城市,株洲、攀枝花等還是現代化城鄉規劃中,能夠最大限度借助城鄉自然地理優勢是首要考慮原則。
3.2 ? 制定高效便利的民生服務設施配置方案
城鄉發展的制約因素是人口基數。農村人口向城鄉的遷移需求源自兩部分,一是子女教育或自身生活改善的需求,農民隨著個人財富的累積,有能力離開農村搬入城市,他們追求更全更好的配套設施,更舒適便利的生活。他們的第一選擇往往是與其臨近城鄉中,發展情況最好的一個。而發展情況最好的判定最主要的維度是經濟發展水平,教育資源與醫療資源。二是農村年輕人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他們告別土地來到城鄉,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提高收入留在城鄉,進而改變自己和下一代的命運。這兩類人口在城市生活的區塊選擇上有明顯差異,如購置房屋上,有教育需求的家庭圍著學區轉,選擇區間是從好的學區到一般的學區。務工人員更看重個人收入與發展的可能性,在購置房屋上,傾向均價低,未來有發展可能性的區域,對距離的接受度比較廣。
城鄉要發展,經濟布局和民生設施是重重之中。基于不同區位人員需求進行策略化配置。如合理的商業體規劃,在學區,辦公群,大型商場等人流密集區域,有差異化的配置技能教育培訓資源,美容美體休閑資源,特色小吃街等,提供區域人員生活便利性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商業繁榮發展。又比如離市區較偏遠的勞動密集型區域,配置小而全的民生配套設置,物美價廉的小吃餐飲,小型影院,能應對大部分常見疾病的醫療救治體系,最重要的是配置便利公共交通資源。民生公共設施要全,生活文娛設置要有的選。更宜居才能匯集更多人流,從而形成正向循環。
3.3 ? 做好城鄉宣傳,提升居民幸福感
簡短,有記憶點,符合實際情況的城鄉宣傳標語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這并不止于形式,也絕不是是喊口號。把1~2年的發展目標提煉為1-2句上口好記的標語,并運用多種宣傳方式廣泛宣傳。城鄉居民參與社會生活,組織發展目標的達成的同時個體生活也會提升改善,民眾好感度和歸屬感會逐步提升。更好的民眾口碑會推動社會人文生活環境往更積極,正向,有活力的方向發展。 那么在實際宣傳工作進行中,傳統宣傳方式和現代化宣傳方式相結合是非常必要的。通過借助微信、微博和各種客戶端等現代化方式以及電視宣傳等,針對城鄉規劃方式及規劃目標進行全面的宣傳。但是,在實際宣傳中,應該認識到宣傳目的是征集民眾意見,反饋到城鄉規劃中,在后期規劃中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通過宣傳獲得民眾支持,保證最終的規劃結果符合民眾的需求,提升民眾幸福感。
3.4 ?堅定走可持續的城鄉發展戰略
城鄉發展的歷程提供了非常多的方法論,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即絕對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盲目發展經濟。首先,加強頂層設計,務必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在實際城鄉規劃發展中,頂層設計和底層實踐實現有效統一是非常必要的。頂層設計層面要立足長遠層面上,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山理論,從政策和法規上給與有效引導支持。確保城鄉規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夠因犧牲生態環境實現發展,給環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其次,提升規劃人員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要性認識。這就需要相關指導部門提供教育平臺,加強全員對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認識的引導教育,加大對重大污染源治理的力度。城鄉規劃中,立足于長遠發展層面上,對現有重大污染工業和企業實施取締或者優化調整發展模式,引進全新的、污染小的企業和工業產業。同時,對可能產生的污物排放必須提前做好預案,多維度評估,懷著對后代的責任感理性開發,堅定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最后,經驗借鑒和本土化創新相結合。城鄉規劃中,立足于生態環境保護層面上,實現對具有相同自然地理環境和發展歷史城鄉規劃經驗的借鑒,與本土化的創新實現結合,這樣能夠避免城鄉規劃中少走彎路,提升城鄉規劃一次性建設成功率。
4 ?結束語
更宜居的城鄉生活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留居。城鄉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問題,而是綜合利用各種資源,科學規劃,提供讓居民更能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故城鄉規劃的重中之重是制定科學適合的戰略,用合理的資源配置方案確保戰略落地。科學分析,因地制宜,堅定務實的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參考文獻:
[1] 萬勇.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探討[J].城市規劃,2018(6):22~23.
[2] 楊琰瑛,鄭善文,逯非,歐陽志云.國內外生態城市規劃建設比較研究[J].生態學報,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