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思
摘 ? ?要: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一磚一瓦、一街一巷都記載著中華文明的厚重。所有古城更新項目可以說是對所有建筑師和規劃師的挑戰。對古城建筑的保護不僅僅限于設計具有古建元素的房子,更應注重區域古建特色和細節,同時考慮建筑安全性和科學性,以及如何解決古建與現代人生活、休憩要求的內在矛盾。在古城更新設計過程中,應秉承對歷史的尊重,對文化的傳承和對記憶的重塑,賦予建筑文化內涵,采用滿足現代人感官要求的新的設計理念,融合歷史要素,全面提升古城風貌,有效組織建筑的功能空間。本研究主要探討古城更新中建筑規劃設計常遇到的問題及如何改進的方法。只有對古城的文化內核進行深入分析,才能作出真正好的設計方案,傳承歷史的同時賦予建筑生命力。
關鍵詞:古城;建筑規劃;設計
1 ?引言
古城肌理大多呈現院落式建筑群落有機組合的形式。街區主要為傳統魚骨式和街坊式兩種。在建筑組合層面,由多個大小各異的院落為基本單元,有機組合成為街區,再組合成為片區。中國大多歷史文化名城都保持著原有的古城風貌和城池結構,但由于是歷史沉淀的結果,很多古城街區的空間組合缺乏呼應和創新
古城建筑多為木結構,建筑構件涉及山墻、屋頂樣式、門窗、抱鼓石、影壁、瓦當、雕刻等等。雖然都是古建,但不同地域的古建筑由于氣候、人文、歷史等等因素存在著空間和細節上很大的差異性。比如大同由于氣候寒冷,民居建筑朝向素有搶陽風俗。院落修建時會有 “寬寬的、窄窄的、高高的、矮矮的”的原則,意思是屋子的開間盡可能“寬”,陽光就會比較充足;進深要“窄”一些,這樣不但屋里的光線好,而且后墻不至于曬不著而潮濕;整座房子離地面“高”一些,可以防止室內返潮;室內的墻“矮”一點,對保溫有好處。另外中國古建的數量大多是單數,宮殿式建筑群沿中心線呈對稱分布,且建筑從山門、儀門到正殿再到寢殿為遞進關系,宮殿莊嚴威武。而民居則相對自由,簡易,少了些華麗多了份樸實。
在古城建筑的設計中,也要注意哲學。與現代建筑設計相比,傳統建筑文化尊重自然規律。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進行設計。它注重建筑與自然、人的和諧統一,優化整合思想形態,體現在建筑設計中。通過對傳統建筑文化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深刻的哲學和文化,并通過這種文化思想,促進中國傳統建筑的更新和發展。
2 ?古城更新設計中常見問題
2.1 ?古城規劃的問題
科學合理的更新古城建筑對于古城建設規劃具有重要意義。應結合古城總體規劃劃分區域,若不能做好土地規劃,就無法考慮古城整體建筑風格和空間形態。國內目前在很多古城更新規劃設計中都存在對局部發展重視而對總體忽視,或對整體發展重視而對局部發展忽視的問題,在規劃中造成土地閑置、開發過度問題。古城建筑風格樣式也需相應的規劃,針對古城空間而言感受最直觀的就是建筑群,其整體搭配效果對于古城的主觀影響具有直接影響。有些古城對建筑群規劃設計不夠重視,在整體上造成了單調壓抑或者過度設計的感覺,而且不均勻的建筑密度、不突出的建筑風格、不具特色的建筑外觀等方面的影響,也使古城缺乏一定的藝術感和美感。古城布局在細節方面的規劃對于古城人口在日常生活中諸如規劃公共交通和停車區域、空間開放及建設的服務設施等的需求將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涉及較多的項目,在規劃中更需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諸如規劃古城交通主干道、地鐵空間及停車場所等方面的一些問題,將在日常上下班或節假日期間造成客流發生不同程度的擁堵,對于古城人口正常出行及工作生活效率產生直接影響。
2.2 ? 古城建筑設計中的問題
人們對古城最直觀的認知就是古城建筑外觀設計,很多建筑設計具有明顯個性,突出古建符號。但目前在古城規劃設計中,設計者對古建元素的把控不到位,對古城歷史理解不深入,以及盲目追求古建效果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比如在民居建筑屋頂的吞口吻獸一般是抿嘴,而非張嘴,只有細心和負責任的設計師們才會對細節有著執著的堅持。另外,對古城中建筑實用性及其功能缺乏綜合考慮也是常見問題。如某古城建設中幼兒園的設計,由于幼兒園的相關規范對室外場地,功能面積,窗地比,日照等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控制,那么如何嚴格遵守規范,同時又滿足古城對肌理的要求,就需要設計師更為認真的細節推敲,甚至需要巧妙的結合古建特點,這是對設計師的考驗。
3 古城更新設計中的幾點思考
3.1 ?地域差異下的細節設計
古城中建筑風格隨著地域變化有著非常大的差異性。北方的古城建筑大氣、儀式感強,也更注重朝向和風水。比如北京故宮周圍的建筑都很小,凸顯了故宮的尊嚴。與北方建筑相比,南方建筑注重人與自然的統一,善于利用地形特點,將地域環境與建筑設計相結合。南方的古建筑屋頂比較陡,線條更加活潑大膽,色彩也比較豐富鮮明。在細節方面,比如古建筑雕刻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如大同多山、多石,石刻是大同最具地域特色文化。
3.2 ?建筑材料的選擇和處理
在古城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注意材料的選擇。材料的性能和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建筑設計和施工的全過程。在設計階段,現代建筑可以借助制造技術,利用木構件制造不同的形狀。但對于密集度高的古城來說,木構件的耐火等級低,對于防火又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材料上可以對木構件進行特殊的涂層處理,提升構件耐火等級,又不影響古建外觀。
3.3 ?古城中商業建筑設計的思考
除歷史街區的修繕項目外,古城中商業街區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商業大空間與傳統古建小空間的矛盾,可通過古建群設計滿足商業建筑使用功能。另外古城的商業業態定位應古城設計的有機整合。如在大同古城東北隅建筑規劃設計中,由于傳統明清時期的大同民居建筑尺度不適用于商業建筑,所以在實際確定方案時選用了北魏時期大同古城民居的建筑風格和尺度,大屋頂和較大的跨度不僅豐富了古城建筑風貌,同時也滿足商業建筑尺度要求。
3.4 古城建筑更新中的特殊消防設計
結合古城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一般情況下古城難以滿足防火規范的要求,在設計中應科學合理地完善相關消防設施設計,如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等。對于大空間古建筑內部,可選用紅外線光束感煙探測器或火焰探測器,實現早期探測、早期預警和滅火。為保證消防用水,可增設室外消防水箱、消防水池、室外消防栓。對于消防車無法進入的古建筑或建筑群,可配備小型消防車和消防摩托車進入街巷內部進行撲救工作,車輛上可配備簡單實用的消防器材。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城更新中的建筑及規劃設計應有效融合古城建筑與現代建筑的設計理念,除了體現傳統肌理和文化的延續,還要解決現代人居住、休憩、商業活動面臨的消防、通風、日照、室外管線、衛生視距等一系列問題。充分挖掘地域歷史文化精神內核,設計符合古城肌理的建筑群空間,設計展現人文藝術特色的建筑立面,設計具有豐富韻律感的古城沿街界面。同時,通過細節設計、建筑材料處理、古城建筑商業改造,傳達出建筑的時尚感和功能性,在保護和傳承中不斷創新提升,再現一座記憶中原汁原味古城,同時也在灰磚板瓦中增添現代人居住所需要的空間,賦予歷史建筑真正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
[1] 包穎.淺析中國古城建筑裝飾美學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與發展[J].居舍,2019(36):17.
[2] 李紅.古城建筑類文化遺產的博物館文展策劃研究——以北部灣海洋文化博物館展陳設計為[J].北部灣大學學報,2019(8):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