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韓傲
摘 ? ?要:建筑行業是傳統高污染、高能耗產業,在可持續發展要求下,生態建筑理論研究及應用得到了重視。目前我國已經制定相關生態建筑設計標準,成為住宅建筑設計的重要依據。在繼續加快相關研究的同時,應實現生態建筑理論在工程實踐層面的應用轉化,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粗放式建筑生產模式,提高工程綜合效益。
關鍵詞:生態建筑理論;住宅建筑;建筑設計
1 ?引言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生態環保理念,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生態建筑也隨之誕生,其主要秉持科學的生態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促使建筑建設更能滿足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當前城市發展對于住宅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就要將生態建筑理論融入到住宅建筑設計中,確保人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的健康、舒適。
2 ?生態建筑理論的概述
生態建筑理論是建筑行業進步的潮流,其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現代住宅的需要,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對建筑的各方面實施科學合理的改進和優化,保障建筑跟自然環境之間的平衡發展,便是生態建筑理論的體現。因此,在設計住宅建筑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給予生態建筑理論的運用狀況足夠的關注,最大限度地在建筑物中體現生態化的特征。在住宅設計中使用生態建筑理論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確保共同優化,實現人和自然以及住宅建筑的和諧平衡。第二,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將設計建立在為人們提供健康自由的生活環境的基礎上。第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建筑物要與自然形成和諧平衡的關系,應具有可持續利用的特征。
3 ?住宅建筑設計中生態建筑理論的實際應用
3.1 ?優化建筑物布局
住宅建筑項目設計中,應注重建筑物之間的布局和設計,并且對建筑物結構進行優化,為項目施工建設中生態節能理念的應用提供有利條件。同時,在設計工作中,也應看到建筑物結構自身綠色施工方案的重要性,利用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推動生態建筑理念的實際應用。在建筑結構的布局設計中,應重點關注建筑物自身高度、密度等物理屬性,同時更應注重對建筑物結構進行布局和優化,促使生態建筑理念得到有效落實。此外,還應對建筑物的周邊環境進行考量,關注生態設計與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穩定聯系。建筑物結構設計過程中,應看到整體布局的重要意義,對建筑物的布局應考慮盛行風的影響,利用盛行風進行納涼和通風設計,發揮生態建筑理念的應用價值。建筑物布局應在完善的調查數據基礎上進行,相關設計人員應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強對建筑物的監測和觀察,發現建筑物設計中的生態節能效益,為生態建筑理念的實際應用準備良好基礎。建筑物布局是生態設計理念實施前提和保障,對建筑物的設計與空間布局上,相關設計人員不僅要考慮經濟性原則,也要對建筑物布局的節能環保效益做出綜合評價,并且選擇多樣性的組織設計方案,為住宅項目實現生態設計目標,奠定基礎。具體設計中,應關注住宅建筑結構布局對通風的影響,善于利用最新的設計原則,并考慮先進的施工技術方法,對建筑物布局進行優化。
3.2 ?通風設計
通風設計是現代建筑設計的一個重點環節,良好的通風條件對于室內溫濕度調節有重要幫助。相反,如果不能滿足居住著的基本通風需求,則會增加空調、新風機等設備的使用需求,進而增加建筑運行能耗。在生態建筑理念的指導下,住宅建筑通風設計需要具體分析不同氣候的風向特點,根據居住者的實際需求,對自然通風進行合理利用。比如夏季室內環境潮濕,需要加快空氣流通,滿足居住著的通風換氣需求。冬季時氣候寒冷,則需要控制室內外空氣交換,提高門窗結構的密封性,避免對室內溫度環境造成影響。在通風設計過程中,應綜合這些方面的考慮,合理設計門窗結構、尺寸及打開方式。同時將自然通風與設備通風方式結合起來,以自然通風為主、設備通風為輔,在滿足居住者需求的同時降低建筑能耗。
3.3 ?采光設計
建筑采光設計也是生態建筑設計的重點內容,盡可能利用自然光線,降低建筑照明能耗。同時也需要兼顧遮陽結構的設計,避免因光照過強,破壞室內溫度環境的舒適性。在建筑采光設計方面,可以采用建筑模型分析方法,將建筑BIM模型與有限元分析方法結合起來,根據地區實際情況,模擬自然采光條件,判斷是否能夠滿足建筑的采光需求。具體包括采光面積分析、平均光照時間分析等,然后根據分析結果,對建筑結構設計進行調整。在建筑遮陽設計方面,可以采用百葉窗、活動遮陽板等可變化的遮陽方式,根據自然光照變化及居住者習慣,隨時進行調節。在合理的建筑采光設計方案下,可以最大化的降低照明能耗,同時可以提升居住者舒適度。
3.4 ?住宅建筑設計材料中的應用
在住宅建筑設計中,建筑材料的合理選擇與使用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的穩定性、耐久性、生態性等。在眾多建筑材料中,外墻保溫結構的合理選取與運用,是當前生態建筑理論背景下的主要節能技術,不僅能調節建筑物自身的溫度,還能降低電能等資源的使用率,進而實現建筑節能的目的。但據環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現狀可看出,選擇運用外墻保溫結構時,需要合理選擇其保溫材料,針對不同建筑類型與構造形式進行劃分,并對建筑物的使用部位選擇進行合理布置。在住宅建筑設計中對于保溫材料的選擇,不僅要求材料自身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還應具備使用壽命長、耐腐蝕性高、經濟性能優良等特點。通過外墻保溫結構的合理運用,能有效調節建筑物內部的環境溫度,進而實現節能。達到建筑的生態目的。除此之外,還要提高建筑屋頂的防水性和保溫層構造穩定性,為太陽能的應用和天然雨水的采集提供便利,最終有效實現有限資源的節約與綠色建筑的生態平衡。
3.5 ?自然資源的合理化運用
自然資源是住宅建筑生態化設計中不能缺少的內容,自然資源可以減少傳統資源的投入量,現代住宅建筑生態化設計方面非常注重自然資源的合理化運用,以此來改善住宅建筑。例如:某住宅建筑群案例中提出了生態化的設計概念,應用了太陽能供熱技術,在住宅建筑屋頂安裝了太陽能集熱器,供住宅用戶使用熱水。太陽能供熱技術取代了傳統的電能供熱,該住宅建筑選用扁平型結構的太陽能集熱器,該住宅建筑與同規格建筑相比,每年的節電量達到了30%~40%,節約了大量的電能成本。目前,住宅建筑生態化設計在自然資源方面,還提出了太陽能供電、地源熱泵等技術,專門取代傳統的電能,節約電能成本,并且體現出自然資源合理化運用的優勢。
3.6 ?住宅建筑設計綠化中的應用
綠化布局設計和運用,需要與住宅建筑的居住理念相結合。基于此,針對生態建筑理念在住宅建筑綠化布局設計中的運用進行分析。綠化布局包含建筑構成布局和可利用空間布局等內容,因此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季節變化特征和地域氣候特點及建筑本身具備的特點,運用合理布局的方式,體現整個居住區的美觀度和舒適度,并運用不同層次的景觀植物配置,對住宅建筑外圍空氣質量進行調節,從而形成自然的保溫隔熱層,提高住宅區域的微氣候感觀與居住品質。
4 ?結語
住宅建筑的發展過程中生態設計起到關鍵的作用,住宅設計要遵循生態設計的原則,規范好生態設計的內容,同時落實住宅建筑生態設計的注意事項,優化住宅建筑的生態化。住宅建筑生態設計改善了人們居住的條件,符合現代建筑以人為本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漢松.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住宅設施,2019(7):61~62.
[2] 柯禮鈞.生態建筑理論在住宅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9(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