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安鋒
當收到一位博士生通過郵件發來的截屏,告知筆者明年的富布賴特項目被取消時,筆者心里五味雜陳,對美國政府的做法感到極為困惑。
富布賴特項目是中美兩國政府間的一個重要教育交流項目,由中國教育部與美國國務院共同管理,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和美國駐華大使館共同負責實施。富布賴特項目是雙向的,既派遣美國學者來華任教,也遴選中國學者赴美研修。筆者于2014年開始申請這個項目,并最終與其余40位優秀學者一起,赴美國做了為期一年的學術研究和交流。
在這一年里,我們這一屆所有學者都收獲良多。筆者在斯坦福大學的比較文學系和人文中心參與了數十項學術活動。藏書豐富、設施完善的斯坦福圖書館也為筆者的研究提供了各種便利。學術研究也不僅僅是埋頭躲在圖書館里讀書寫文章,考慮到富布賴特項目的宗旨,學術交流其實更加重要,項目負責部門鼓勵并提供專項資金,支持我們去其他高校或者科研單位進行講學、參會等學術交流活動。這也使我們對美國學術界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
除了進行專門領域的知識傳播和專業學術方面的發展與交流,富布賴特學者的另一項任務是促進中美之間的文化交流,而每一個富布賴特學者都應當以“文化使者”的身份來定位自己,力求通過學術交流促進文化互動和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與欣賞。懷著這樣的宗旨,我們這些學者都盡力參與美國當地的學術活動和文化活動,跟社會各界人士接觸,看看他們的生活,聽聽他們對中國的看法及對中美關系的意見。由此也結識了很多朋友,有一些到現在仍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作為富布賴特學者,我們的交流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各自的專業領域內,而是涉及整個人文學科;我們的交往圈子也不僅僅是所在的大學或者研究機構,而是涉及到整個社區、整個城市。中美學者之間不但頻繁地通信往來,而且尋求機會、創造機會進行互訪、參會、進行項目合作等多種學術交流。這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跨越太平洋的中美學者“學術共同體”。
由于筆者從富布賴特項目中受益良多,“富友”之間的聯系也十分頻繁密切,當得知有富布賴特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時,就熱情推薦筆者的博士生提交了申請。但是,沒成想美國方面突然宣布停止明年的富布賴特項目。難道說,一個如此正規的、兩國政府間的、純粹由學者參與的學術項目就這樣無緣無故地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了嗎?筆者一向認為,在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過去廣袤無垠的地球已然變成了“地球村”;各國各地區不同民族間的交往也隨著經濟貿易程度的加深而日益增強;很多全球性問題都需要世界各國的學者和科學家攜起手來,親密合作,共同戰斗。各國人民早已遠離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時代,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目標不斷行進,而在這一進程中,學術交流和更大范圍的文化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缺乏遠見的行政暴力不得人心,而讓文化淪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則更是為雙方有識之士所不齒和唾棄。雖然目前的形勢并不樂觀,但筆者相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法阻擋。當前的局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被打破,而就像富布賴特項目這樣優秀的文化交流項目一定會被恢復并且發揚光大。▲
(作者是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