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項目計劃與控制的角度分析了Z變電站改造設計項目,從出現的問題入手,從內部、外部分別對問題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后期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對今后該類型工程項目的實施有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項目計劃與控制、變電站改造、設計項目
0.???? 引言
常規的變電站改造項目,一般來說技術難度不大,但是配合及實施條件較新建變電站復雜,受現狀及擬停電時間等影響較大,極易發生與其他不改造部分的配合不暢、不能在規定或計劃時間完成投運等問題,因此如何在既定的時間及費用條件下,對項目有效計劃、實施有效控制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1.???? 項目背景介紹
1.1項目概況
Z變電站兩臺主變是上世紀90年代生產的變壓器,也是目前330kV電網在網的年代最早的無載調壓自耦電力變壓器,抗短路能力差,屬地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計劃對Z變電站兩臺主變進行返廠改造,增強抗短路能力,改為有載調壓變壓器,同時將原低壓側10kV改為35kV,更換站用變壓器,增強站用電可靠性,按系統需要配置相應的無功補償設備。項目概算為3000萬元。
項目在2018年1月由屬地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完成項目建議書編制。3月委托某電力設計院開展初步設計,原計劃2019年3月完成施工圖設計,5月完成施工,滿足迎峰度夏供電需要。
1.2項目特點
該項目為改造類項目,技術難度不大,但情況復雜,需要考慮的問題較龐雜。對各專業來說,均需要充分考慮與原有設備的配合,要遷就站內現有的條件進行設備安裝調試。該站一期工程并非該單位設計,沒有原始資料,僅依靠變電站內的檔案資料了解初期狀況,但資料不完整。
項目啟動時對工期要求很緊迫,項目組成立時并未對后期工作進行安排,讓相關人員“臨時配合”,初步設計方案編制較倉促,后期也沒有正式召開項目啟動會。
2. 項目執行中遇到的問題
2.1項目工期拖延
項目計劃在2019年5月投運,實際是#1主變在2020年4月底投運,#2主變在2020年5月底投運,低壓側無功補償設備截至2020年6月初尚未安裝,無功補償設備安裝區域原有建筑物尚未拆除。
2. 2 項目費用超支
1、項目初步設計階段,考慮新增的低壓側設備安裝位置有兩個方案,方案一為站區圍墻內西南角一塊空地,但區域內有出線鐵塔一架,墳墓一座,區域面積較小,不規整,要考慮與鐵塔的帶電距離滿足要求,同時遷走墳墓;方案二為站內廢棄的水塔及調相機房所在區域,面積較大,水塔高約10m,調相機房為地下一層地上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拆除難度大,費用高。初步設計階段確定的方案為不拆水塔及調相機房,由業主單位負責協調遷墳事宜。到項目實施階段,由于墳墓搬遷事宜未談妥,圍墻角區域面積較小,布置設備技術難度較大,也未深入探討設備布置優化,即與業主單位商議決定拆除水塔及調相機房,僅拆除水塔一項,施工單位就開出100萬元的簽證單。
2、在施工圖未開始設計之前,業主單位就要求將需要的電纜進行招標,各專業對所需電纜數量及型號進行估計并按照估計量進行招標,施工圖完成后,實際所開列的電纜量超出原招標量20%,但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返回的現場電纜用量超出原電纜招標量100%。
3、設備參數確定時未考慮已有設備參數,導致無法匹配。主變更換后,主變低壓側電流互感器二次額定電流由5A改為1A,但主變保護裝置測量電流電壓的插件二次額定電流仍為5A,設計初期未考慮到此問題,到施工后期才由現場調試人員提出,彼時距離第一臺主變投運的時間已不足一個月,設備年代較早,已無現成的備品備件。此時提出向廠家采購,價格極高。
2. 3 遺漏遠動專業
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前期未考慮遠動專業工作量,到施工后期電氣二次專業發現遠動專業未參與設計,無法進行計量等配合。項目經理又重新將遠動專業設計人員增加到項目組中,但此時已完成設備材料招標,改造所需的電度表等設備均未采購。
2. 4 項目組人員頻繁更換
由于項目組沒有正式成立的標志,項目組人員沒有強烈的歸屬感,項目初步設計階段進行土建專業配合的人員張三由于施工圖階段安排與其他項目沖突離開項目組,由李四接替其完成項目,但其接替后并未去現場查看需要拆除的建筑狀況,也未與張三對項目情況進行深入的交接,導致后期拆除方案等的制定設計方并沒有真正參與定奪,由施工單位自行解決,間接導致拆除工作量修改的重大簽證單出現。后期因為其他原因土建專業又更換了一次主要設計人。
3. 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3.1 內部原因
3.1.1 管理方面的原因
1、項目前期無詳細計劃
按照公司一體化管理體系文件要求,項目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均應進行計劃書編寫,必要時需要編寫各專業卷冊作業指導書,內容包含:設計依據、設計范圍和內容、設計基礎資料、各專業主要設計原則、各專業人員組成及分工、設計綜合進度以及工程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目標及質量控制措施,指導項目按計劃執行,但該項目設計計劃書流于形式,核心項目沒有具體可操作的指導意見,未真正起到計劃作用。直接導致項目組織結構不完整,遺漏一個專業,也沒有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措施。
2、無書面管理文件
項目進行全程,沒有書面的管理文件留存,設計交底、工代服務等均無會議紀要,專業間溝通,與業主、施工單位溝通,均為口頭、電話聯系,沒有書面文件。對于前期收集到的資料沒有進行整理,有疑問但沒有體現在初步設計文件中的問題,沒有書面說明,只有收集資料的當事人自己心里清楚,這也是導致后期更換的設計人員不清楚現場情況的重要原因。
3、項目組人員變化過大
前期參與現場收集資料及方案制定的人員中途更換,但又未對相關情況進行詳細交接。項目經理本人也沒有對重點問題與新成員進行說明。后期參與到項目組的人員并未考慮原站的特殊條件,按照正常條件下的改造站進行設計。卷冊負責人均為新入職員工,技術水平相對較弱,處理問題能力不強,主要設計人又沒有及時給予技術上的支持。
3.1.2 技術方面的原因
1、設備資料確認缺乏規范化流程。
在涉及到新設備資料確認的問題時,主要設計人未對原有設備進行考量,雖然主變保護裝置本期不做更換,僅調整少量接線,但保證其能與新設備接線并調試正常也屬于設計范圍內工作,由于在此方面疏忽,并且經過三級校核程序均未提出該問題,導致后期需要高價采購。并且由于無現成備品備件,廠家是通過現有設備進行軟、硬件改造得到的新設備,存在改造失敗的技術風險。
設備資料等設計輸入確認在設計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是設備廠家針對項目特點對標準化產品進行個性化設計服務的過程,如果前期資料確認有誤或不清晰,將直接導致出廠設備不能滿足現場實際需要,這時候,一種情況是到項目投運前都未發現,但一旦發現問題就是帶來事故時;另一種情況是在施工過程中發現,這就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修改,設備離開工廠之后,現場的技術服務人員往往技術水平不如產品的設計人員,而且也缺乏及時的技術支持,導致工作效率較低。如果是加工制造類產品,有可能造成設備返廠加工或報廢,嚴重影響工期及成本費用。但目前設計單位設備資料確認還在憑個人經驗,沒有標準化的流程規范,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主設人經驗不足或稍有疏忽,很容易出現遺漏或錯誤,導致現場修改工作量大。
2、隨意變更初步設計方案
初步設計方案中重要的、原則性的,會引起大量工期、費用變更的內容原則上是不允許隨意變更的,如確實需要變更,應該提出書面申請,經業主單位、設計、施工、監理及其他主要項目相關方同意,提出新方案并詳細論證后才可以變更,但該項目中關于是否拆除水塔及調相機房的方案變更較隨意,雖然方案是各方均同意后變更的,但并未經過嚴密的論證,也沒有對費用有較準確的估計,導致出現數額較大的簽證單。
3.2 外部原因
1、初步設計方案經多次審查,前后持續近三個月時間,但最終仍有遺留問題沒有確定,草草結束流程,未對技術方案嚴格把關。
2、主要設備招標沒有提前部署,集中招標周期大約兩個月,初步設計審查結束后沒有立即提交招標申請,提交后又經過近兩個月才確定中標廠家。
3、廠家確定后,業主單位遲遲沒有與廠家簽訂合同,廠家不給設計方提供資料,在此期間,各專業主要設計人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項目了,沒有持續跟進。
4、業主單位堅持要求在圖紙未完成之前采購電纜,由于改造站條件復雜,站內現狀資料不全,設計方無法準確估計電纜用量,且施工過程中電纜敷設不嚴謹,直接導致竣工草圖返給施工的電纜用量為采購電纜量的2倍。
4. 應對措施及實施效果
項目后期,業主單位加強對項目的控制,每兩周在施工現場召開例會,施工、監理、設計單位集中辦公,集中解決半月來出現的問題,形成書面的會議紀要。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緊急問題,隨時聯系設計單位解決。
后期增加遠動專業后,由于設備未采購,但正常的招標流程又不滿足時間要求,業主單位從其他站臨時調用閑置的電度表進行校對,等設備招標后再將新設備歸還。
對于不滿足設備匹配的主變保護插件,與廠家協商盡快發貨,同時從試驗班組用于實驗的屏柜內調來插件進行軟件升級。新設備到貨后歸還試驗班組。
調相機房目前尚未拆除,但新主變已投運,主變與調相機房距離較近,如果采用爆破拆除,有引起主變故障的風險,但傳統方式拆除結構復雜的建筑將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拆除過程也存在安全隱患。就這個問題,業主計劃與設計、施工單位召開專題會議,要求會前對各種可行的拆除方案進行詳細論證、對比,以便選擇最安全,費用最小的方案,可以相對犧牲進度要求,因為無功負荷的需求還沒有十分迫切。
業主單位將要求監理單位對電纜敷設情況進行復核,核實電纜實際用量,對超出用量并由施工單位采購的電纜進行統一結算,如有不實則不予結算虛假部分。
雖然整體工期拖延,但后期有效的設計施工時間基本在計劃范圍之內,在2020年“迎峰度夏”用電高峰期前完成兩臺主變投運。
5 結語
該項目由于前期初步設計方案不夠嚴謹,中間過程一度失控,業主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的工作很不滿意。技術上沒有充分考慮到老站改造的復雜性,施工圖設計階段,各專業均出現了方案變化的問題,土建、設備安裝,調試均有不同程度的返工,這無疑造成了不必要的時間及費用損失。但好在后期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沒有造成更大程度的損失。在設計單位的角度,從整個過程來看,對項目的管理一直處在被動的狀態,沒有有效的計劃和控制,一直在應對問題,而不是控制設計過程正常進行,通過分析,希望能夠厘清原因,以避免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探索出針對變電站改造項目有效的、可操作性強的計劃和控制流程,而不是流于形式的管理文件,幫助項目順利進展。
參考文獻
[1]溫曉昇. 變電站改造工程進度計劃與控制研究[J].機電信息,2015(33):70-71.
[2]孫博、馬識途.變電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項目管理優化分析,科學與財富,2017(26):105-105.
作者簡介
李健華:(1988-),女,工程師,主要從事變電站電氣二次相關設計,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