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香寶
(江西有色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Kari menu II供水項目坐落于肯尼亞的中心?。–entral Province),距首都Nairobi大約75km。主要工程內容為:總庫容為2654萬m3的水庫;DN800原水管線3km;DN800的輸水管線35.6km,DN600的輸水管線22km;7萬t/d的水廠。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輸水導流隧洞、取水塔組成。主壩為紅粘土心墻堆石壩。取水塔與輸水導流隧洞在隧洞中段連接,并實現分層取水的功能。
為實現取水塔與輸水導流隧洞在K0+087處連接,取水塔地下部分擬采取豎井施工方案。即在1832.5開始向1812.5開挖豎井為取水塔地下部分結構施工提供作業空間。豎井深度20m,直徑18m。取水塔豎井穿越共四層地層,從上到下分別為覆土層、全風化層、強風化巖層及弱風化巖層,巖性為火山碎屑巖。其各地層力學參數及厚度詳見表1。

表1 豎井各地層力學指標
見圖1,2。
采用MIDASGTSNX巖土三維有限元建模,土層采用3D塑性單元,摩爾-庫侖應力應變本構方程。錨桿采用桁架單元,工字鋼內支撐采用梁單元,C25噴射砼采用板單元,三者均采用彈性本構方程。荷載工況只考慮重力,邊界條件為三向平動約束。模型模擬范圍為XY平面為3倍的直徑,Z方向為三倍的豎井深度。三維模型詳見圖3。
施工階段覆土3m,按每天開挖支護0.5m,全風化層按每天1m開挖支護,強風化層按每天開挖支護1.5m,臨時邊坡為地應力平衡階段,初始位移清零模擬。
共23個施工階段。通過激活、鈍化單元的方式實現施工階段模擬。
建立分析工況文件,運行程序。輸出23個施工階段的網格單元的應力、應變值,三向位移圖形數值及塑性變形包絡圖。鑒于篇幅所限,本文僅給出最后施工階段的部分結果。
整理23個施工階段的最大水平位移結果見下圖11,從圖11中看出最大位移發生在第19施工階段,即全風化層底部,隨著豎井開挖深度的增大水平位移增大,最大位移達3.56mm。進入強化層施工階段,水平位移隨后出現向下的拐點。
經施工階段有限元模擬計算,最大水平位移3.56mm。位移與開挖深度的比值為0.17‰,小于《巖土錨固與噴射混凝土支護技術規范》(GB50086-2011)1‰的規定值[1]。同時查看梁單元、板單元應力值均在其允許范圍內。因此豎井支護方案設計合理,結構安全。
土力學是一門很“土”的力學[2],其巖土體所處的環境、成因條件、年代和巖土體本身微觀結構的復雜性、不均質性等眾多因素條件的影響,任何一個計算方法和本構關系都無法得到與實際高度吻合的精確解。因此施工過程加強變形、應力監測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