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常善,褚廣博
(甘肅省地質調查院,甘肅 蘭州 730000)
工作區行政區劃隸屬于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維新鎮。距岷縣縣城60km,有省道306在工作區中部沿洮河兩岸總體自南東至北西向貫穿全區,并在勘查區東部40公里處與國道212相通,交通條件較為便利。
工作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緣,屬于高寒山區,海拔一般在2100m~3200m之間,最大相對高差900m,一般相對高差300m~600m,自然條件惡劣,地勢總體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區內景觀屬于構造剝蝕高中山區,溝壑交織,地表覆蓋較厚,基巖出露差。
勘查區屬華南地層大區,南秦嶺-大別山地層區,以合作~岷縣~宕昌斷裂為界分為中秦嶺地層小區和南秦嶺地層小區,所出露地層為中三疊世光蓋山組第四巖段(T2gg4)地層。
巖性組合為灰色-深灰色鈣質粉砂質泥質板巖、鈣泥質板巖、粉砂質板巖等夾中薄層中細粒鈣質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粉砂巖,偶夾微晶灰巖。
中三疊世光蓋山組第四巖段(T2gg4)
本工作區所出露地層全部為光蓋山組,分布較廣,與隆務河組呈斷層接觸,整合于大河壩組之上,組內各段之間整合接觸。上部:灰色中薄層鈣質長石石英粉砂巖、鈣質石英粉砂巖夾灰色鈣質泥質粉砂質板巖,偶夾微晶灰巖。發育鮑瑪序列,以Tb、Tc、Td段為主。下部:灰色-深灰色鈣質粉砂質泥質板巖、鈣泥質板巖、粉砂質板巖等夾中薄層中細粒鈣質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粉砂巖,偶夾微晶灰巖。發育鮑瑪序列,以Tc、Td、Te段為主。
工作區內主要為合作~岷縣~宕昌斷裂,是中秦嶺構造帶和南秦嶺構造帶的分界斷裂,斷裂兩側巖相古地理構造格局迥然不同。
斷層面總體向北東傾,區域上上盤泥盆—二疊系地層向下盤三疊系中高角度逆沖,成為三疊系與泥盆-二疊系的分界斷裂。
該斷裂呈北西-南東向橫貫調查區北東部,成舒緩波狀延伸。區內斷裂構造以逆斷層為主,主體北傾,斷層產狀15°~40°∠56°~84°,局部南傾215°∠65°,斷裂帶寬1m~7m,斷裂帶內碎裂巖、斷層角礫巖與斷層泥發育,斷層角礫成分為粉砂巖、細砂巖,少量石英脈,角礫呈透鏡狀、藕節狀微定向排列,泥質條帶角礫分布,角礫褐鐵礦化、硅化、黃鉀鐵礬化、碳酸巖化強,石英脈十分發育,也具褐鐵礦化。另有形態復雜的小褶曲及破劈理構造,局部地段有斷層泉分布。前人資料表明[1-3]:合作~岷縣~宕昌斷裂收斂部位的兩側,特別是在開始撒開的部位是尋找與構造有關的多金屬礦或熱液型稀有放射性礦產的有利地段,是本區最主要的控礦構造。
工作區曾開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工作:在該區圈定綜合異常一處:Ht-1,圈出Sb單元素異常6個、Hg單元素異常6個、As單元素異常5個,其他單元素異常51個(圖1)。
其中Sb2異常位于工區中部,呈不規則狀,Sb2異常面積為0.458km2,峰值549.00×10-6,內、中、外帶明顯,異常高值點上巖性均為斷層破碎帶,破碎帶內可見硅質灰巖,在94.33×10-6高值點附近見輝銻礦礦石(圖2),該異常為礦致異常;Hg2異常位于工區中部,呈不規則狀,Hg2異常面積為0.324km2,峰值32462.6×10-9,內、中、外帶明顯,巖性為灰巖、板巖、砂巖,高值點上為含礦破碎帶,見辰砂礦(圖3),且通過后期探槽工程控制,圈定了Hg①號礦體,為礦致異常;Hg4異常位于工區中南部,呈不規則狀,Hg4異常面積為0.32km2,峰值7986.5×10-9,中、外帶明顯,巖性為板巖、砂巖,有利于成礦;As2異常位于工區西北部,呈不規則狀,As2異常面積分別為0.28km2,峰值60.26×10-6,中、外帶明顯,巖性為硅質灰巖、板巖及砂巖,有利于成礦;As1、As3異常位于工區西北部,異常面積較小,中、外分帶較明顯,有一定的找礦意義。As4、As5異常位于工區中東部,異常面積較小,但峰值較低,內、中、外無分帶,找礦意義不大。
從異常剖析圖可看出(圖1),該區位于As、Sb、Hg、Ag、Co等元素高值區,各元素異常特征(表1),該綜合異常呈北西-南東向延伸,異常面積1.21Km2,As、Sb、Hg元素異常強度高,其中Hg最高值32463*10-9,異常面積0.69km2,Sb最高值549.00*10-6,異常面積0.61km2;As最高值60.26*10-6,異常面積0.63km2。
As、Sb、Hg元素異常多具內、中、外三個濃度分帶,異常元素規模大,各元素套合較好,Sb、Hg為主成礦元素,而As為指示元素[4,5]。

表1 Ht-1綜合異常特征表
在工作區中部見一條硅化灰巖蝕變帶,寬度1m~3m,延伸約1km,圍巖為泥質板巖和砂質板巖,呈斷層接觸關系,圍巖蝕變較強,主要為硅化、褐鐵礦化和碳酸鹽化等,破碎帶上硅化強烈,石英脈十分發育,撿塊樣Sb分析品味為0.6%~1.37%,在施工探槽STC5-1周邊發現銻礦轉石,Sb品味為0.24%[6],由此判斷,此處存在銻礦化,但是未見銻礦露頭。在工作區中南部礦化蝕變帶中發現原生汞礦(辰砂)的露頭,通過地質填圖和槽探施工揭露,進一步確定了該區域汞礦的存在,為一硅質灰巖蝕變帶,硅質灰巖寬度近1.1m,與兩側泥質板巖呈斷層接觸關系,蝕變帶上見到原生辰砂,呈星點狀分布。
工作區成礦地質條件有利,異常以Sb、Hg、As為主,具較好的地球化學異常特征,且在工作區內多處已發現有銻礦滾石和辰砂露頭。另,區內斷裂構造活動使巖石受到一定程度的破碎和蝕變,蝕變破碎帶發育,為其他元素局部富集成礦提供了成礦組分和物質來源,成礦的可能性較大,為一個較有利的Sb、Hg礦找礦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