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路,辛崇升,田慶斌,邢又家,姜瑞雙
(1. 濟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1;2. 山東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31;3. 山東省混凝土材料與橋梁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2)
目前,國家加快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而對建設用砂的消耗也越來越大[1-3]。作為傳統的混凝土用細集料,河砂的儲備資源越來越少,同時,各地天然河砂的開采已受到限制,市場上的河砂品質也越來越難以保證[4]。橋隧混凝土用細集料一般選用中砂,然而現在各工地的粗砂卻隨處可見,細度模數均在3.1以上,且顆粒級配不合理,細顆粒含量較少。采用粒形和級配不合理的粗砂配制混凝土,不僅難以保證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易引起拌合物的泌水、離析,同時也難以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工程質量及長期耐久性。
近年來,尾礦砂的研究和應用越來越多[5-6]。尾礦砂來源于選礦廠排放的固體廢棄物,而其粒徑有大有小,其中,尾礦特細砂與天然特細砂一樣,具有平均粒徑小、顆粒級配是中間大兩頭小、細度模數小、比表面積大、需水量大的特點,若單獨使用特細砂配制混凝土,會導致混凝土拌合物黏度大、泵送困難、收縮大、易開裂等問題[7]。若要將特細砂應用到混凝土中,首先要解決好其級配單一、需水量大的問題。而特細砂與粗砂的復配,兩種材料可以取長補短,為發揮兩種材料各自的優勢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8-10]。
(1)水泥: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物理性能指標見表1。(2)粉煤灰:F類I級粉煤灰,45μm方孔篩篩余量4.5%,需水量比96%,燒失量3.52%。(3)粗集料:5~20 mm連續級配的天然碎石,表觀密度2 725 kg/m3,含泥量0.2%,壓碎值21.0%。(4)細集料:天然河砂,表觀密度2 630 kg/m3,松散堆積密度1 525 kg/m3,含泥量1.4%,細度模數為2.67。(5)尾礦特細砂:表觀密度2 800 kg/m3,75μm以下顆粒含量4.5%,吸水率2.0%,細度模數0.82。(6)減水劑: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減水率26.3%。

表1 P·O 42.5水泥基本性質
試驗配制C40混凝土,以全河砂為基準配合比,研究特細砂替代15%河砂的混凝土各項性能發展,配合比見表2。

表2 混凝土配合比
1.3.1 細集料的顆粒級配
砂的顆粒級配試驗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進行測試。用特細砂等量取代河砂,特細砂的取代率分別為0%、10%、15%、20%、30%,對應的試驗編號為S1、S2、S3、S4、S5。并根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有關細集料的技術要求,優選最佳的取代率,研究復配前后混凝土的性能。
1.3.2 混凝土的性能測試
(1)工作性能:根據《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0-2016)的試驗規定進行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測試;(2)抗壓強度:根據《混凝土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標準》(GB/T 50081-2019)進行。成型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體試件,養護24 h后拆模,放于混凝土養護室(溫度20±2℃,相對濕度大于95%)中養護至3 d、7 d、28 d、56 d后測試。(3)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根據《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設計與施工指南》(CCES01-2004)中的NEL法評價硬化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能,并根據表3進行滲透性評價。

表3 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評價
特細砂摻量對細集料的顆粒級配的影響見圖1。特細砂摻加可明顯改善粗砂的顆粒級配。隨著摻量增加,2.36 mm和1.18 mm的粗顆粒含量明顯降低,且0.3 mm和0.15 mm的細顆粒含量明顯增加。當摻加15%特細砂時,2.36 mm和1.18 mm的顆粒含量從25.2%和18.0%分別降低至18.2%和15.5%;而0.3 mm的顆粒含量則從16.8%增加至19.0%。

圖1 特細砂摻量對細集料顆粒級配的影響
由圖1(b)累計篩余曲線可知,未復配特細砂前,河砂(S1)不在II區的級配曲線范圍內,隨著特細砂的摻量增加,各粒徑累計篩余逐漸降低;當摻量達到15%后,細集料的級配曲線基本滿足II區砂的級配要求;但在摻量達到30%時,0.15 mm的累計篩余偏低,這說明0.15 mm以下的顆粒含量有了明顯增加。當0.15 mm以下細顆粒含量過多時,會明顯增加細顆粒的需水性,從而對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產生不利影響。
圖2 為特細砂摻量對細集料的細度模數影響。隨著摻量增加,細集料細度模數從初始的3.34降低至2.38,摻加特細砂后,細集料的細度模數均在中砂(2.3~3.0)范圍內。當特細砂摻量為15%、20%時,細度模數為2.77、2.60,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綜合分計篩余、累計篩余及細度模數的研究結果,當特細砂摻量為15%時,細集料的顆粒級配達到了最優。
試驗表明,特細砂與粗砂的復配,可以實現兩者優勢互補,降低河砂的粗顆粒含量,增加細顆粒含量,優化細集料的顆粒級配,有利于細集料實現緊密堆積,減少松散堆積空隙率,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圖2 特細砂摻量對細集料細度模數的影響
細集料顆粒級配實驗表明,15%摻量的特細砂即可明顯改善細集料的顆粒級配。特細砂復配前后,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對比見表4。WS0組混凝土拌合物流動性差,保水性差,底部有泌水留出,且碎石的漿體包裹量不足,發生明顯的離析現象,見圖3(a)。采用15%特細砂與85%河砂復配的細集料配制的混凝土(WS1)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得到明顯改善,拌合物流動性非常好,且黏聚性保水性良好,坍落度達到240 mm,擴展度達到550 mm,但未發現泌水、泌漿等問題,見圖3(b)。

表4 摻15%特細砂的混凝土工作性能

圖3 混凝土工作性能對比
特細砂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見圖4。隨著養護齡期的增加,有無特細砂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均逐漸增大。WS1試件的抗壓強度均高于WS0的抗壓強度,在28 d齡期時,WS1的抗壓強度達到57.7 MPa,比WS0試件抗壓強度高13.3%。特細砂的摻加改善了細集料的顆粒級配,填充了粗顆粒之間的空隙,提高了混凝土內部結構的均勻性和密實性,使得混凝土強度有所增加。

圖4 摻15%特細砂的混凝土抗壓強度
特細砂對混凝土抗氯離子滲透性能影響見表5。NEL法測試結果顯示,WS0試件的56 d抗氯離子擴散系數為1.09×10-12m2/s,WS1試件的 56 d抗氯離子擴散系數為0.86×10-12m2/s。兩組試件的滲透性等級分別為III級和Ⅳ級,滲透性評價分別為中和低。摻加15%的特細砂,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能,這是因為細集料中的細顆粒適量增加,可降低細集料的松散堆積空隙率,從而提高了基體的密實度,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氯離子滲透性能。此外,拌合物良好的工作性,也有助于硬化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

表5 摻15%特細砂的混凝土56 d抗氯離子滲透性能
(1)采用尾礦特細砂與天然河砂的復配,可改善細集料的顆粒級配。隨著特細砂摻量的增加,2.36 mm和1.18 mm的粗顆粒含量明顯降低,且0.3 mm和0.15 mm的細顆粒含量明顯增加。當特細砂摻量為15%時,細集料的級配曲線從I區改善到II區,細度模數從3.34降至2.77,此時,細集料的顆粒級配最合理。(2)尾礦特細砂與天然砂復配后,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得到明顯改善,坍落度達到240 mm,擴展度達到550 mm,且無泌水、離析發生,拌合物的流動性、黏聚性以及保水性均較好。(3)尾礦特細砂的摻加,提高了混凝土抗壓強度和抗氯離子滲透性能。與粗砂混凝土相比,特細砂與粗砂復配的混凝土28 d抗壓強度提高了13.3%,56 d氯離子擴散系數降低了21.1%。細集料中的細顆粒適量增加,填充了粗顆粒之間的空隙,可降低細集料的松散堆積空隙率,從而提高了基體的密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