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政
(中鐵十四局集團 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標段包括一站兩區間,即草橋站-右安門外站區間、右安門外站、右安門外站-牛街站區間,線路總長5.363 km。草右區間設置一處半徑為R=450 m的平面曲線,左右線間距為18.8~10.0 m,區間縱斷呈W型,出草橋站后接28‰下坡至區間低點,之后接10‰上坡,后接6‰下坡至區間低點,最后接28‰上坡,隨后變坡與車站2‰縱坡銜接。區間結構埋深13.8~29.2 m。
區間隧道主要穿過卵石⑤、卵石⑦地層、卵石層⑨,全線統一水層編號,水層號為潛水(二)層,賦存于第⑦、⑨層卵石層中,滲透系數300 m/d。
草橋站-右安門站區間盾構段投入2臺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盾構機的開挖直徑為6 680 mm。盾構機分為主機和后配套設備,7節車架,全長約75 m,最大掘進速度均可達到100 mm/min。盾構機主要參數:(1)盾構刀盤與刀具。針對本工程穿越砂卵石特點和周邊環境特點,采用輻條式刀盤,主要由輪緣、輻條和布設在輻條上的刀具組成。4根輻臂支撐的厚壁法蘭連接主驅動裝置并且作為刀盤輻臂的基座,以傳遞足夠的扭矩和推力,刀盤可以雙向旋轉。刀盤直徑為6 688 mm,刀盤的綜合開口率約為52% ,刀盤的中心部分開口率為60%,有利于中心部分渣土的流動并進入土倉,可以有效的防止中心泥餅的產生。為滿足盾構施工掘進進度、沉降控制等要求,刀盤配置有主切削刀、加強切削刀、周邊刀、魚尾刀,考慮到施工中刀具和卵石撞擊等不利因素,采用耐磨強度高刀具,刀具加焊耐磨層。(2)始發掘進參數選取依據。根據在類似地層中掘進經驗,盾構推力為10 000~17 000 kN,擬投入盾構機總推力為42 400 kN;經加渣土改良后扭矩為1 800~4 000 kN·m。擬投入盾構機刀盤工作扭矩為6 650 kN·m,脫困扭矩8 320 kN·m;螺旋輸送機為軸式,規格850 mm(內徑)×13 955 mm,出土能力430 m3/h,通過最大直徑300 mm×660 mm;盾構機具備加膨潤土和加泡沫功能,刀盤配置8個添加劑注入口,土倉壁設置4個添加劑注入口,泡沫系統采用單管單泵,膨潤土系統采用螺桿泵,能根據地質條件的變化實施單獨加泥、同時加注泥漿和泡沫,對土體進行塑流化改造,使其更容易排出,減少施工對地層的擾動。
區間風井-草橋站始發端加固范圍為縱向9 m,橫向加固為盾構掘進左、右線隧道外邊線以外3 m范圍,豎向加固至隧道掘進邊線上、下各3 m范圍、加固深度為16~28.4 m。始發端頭均采用高壓旋噴樁加固,旋噴樁采用Φ600 mm@450 mm。
盾構進出洞前進行水平探孔取芯檢查,確保端頭加固體滿足盾構進出洞施工。洞門鋼環內采用探孔對加固情況進行檢測。探孔無明水流出,芯體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加固段中心和鉆孔全數檢查,滿足設計要求可進行下一工序。
由于盾體在未全部進入土體之前無法轉向,只能沿直線進洞,割線始發具有在盾體全部進入土體后盾構姿態偏差最小、管片不侵限、盾構糾偏容易等優點,所以盾構始發段位于曲線上時,都采用割線始發。本區間始發位置線路有450 m轉彎半徑,需割線始發,托架前端向右偏移27.7 mm,后部偏移220 mm,根據設計線路坡度調整始發基座的前后高低差。為抵消盾構始發段盾構機栽頭的現象,將盾構機刀盤抬高20 mm,最終始發線路保持盾構機刀盤中心高程高于設計軸線20 mm,由于盾構路線有6‰ 坡度,盾構始發時始發托架放置需與隧道軸線坡度一致,盾尾中心高程與設計軸線重合。
盾構進入洞門即采用超挖刀進行擴挖,以留出初始轉向空隙,在盾尾完全進入洞門后即開始轉向,保證盾構由直線掘進狀態順利進入曲線狀態掘進,避免在曲線外側超挖。盾構始發時,為提供足夠的推力并保持反力架、負環管片穩定,盾構機必須沿直線推進。從始發洞門開始其中心路徑前10 m沿隧道設計中心線(平面曲線450 m )的割線(該割線通過始發洞門中心線)推進,待盾尾脫離基座后逐步調整盾構姿態使盾構沿隧道設計線路推進。經計算,盾構沿內弦線掘進最大偏移量l=27.7 mm; 盾構機軸線與始發井軸線夾角θ=0.635°。故設計曲線內偏移量為27.7 mm。見圖1、圖2。
由于盾構路線有6‰ 坡度,盾構始發時始發托架放置需與隧道軸線坡度一致,盾尾中心高程與設計軸線重合,所以安放托架時前端略高于尾端,高度差控制在20 mm。

圖1 割線與始發井結構中心線位置

圖2 盾構機割線始發
安裝時盾構基座中心線與隧道設計中線同線,盾構基座前端距端墻500 mm。托架最小段靠近洞門,托架兩側均布H型鋼支撐。型鋼支撐與側墻和上翻梁接觸位置塞鋼板加強支撐效果,另一側與盾構基座牛腿焊接加固,增加始發托架整體受力均勻和安全性,見圖3。

圖3 始發托架放置
由于始發時需穿越9 m的加固區,較高強度的加固土體造成推進所需的反力較大,易使反力架變形或側斜。所以需在反力架側邊增加支撐,以增加大角度曲線始發時反力架的穩固性和安全性,使其滿足始發所需的施工空間。在安裝反力架時,反力架端面應與割線始發線路垂直。反力架結構形式見圖4、圖5。

圖4 反力架結構形式
草右區間盾構始發井共布置降水井63眼,井深38 m,基本井間距6 m;潛水泵降水可有效疏干砂性土中的地下水,提供砂卵石地層的密實度,防止鑿除洞門時出現涌水、涌砂,避免始發端頭的坍塌。
由于始發洞門為鋼筋混凝土及玻璃纖維樁,破除表層鋼筋網片采用人工手持風鎬破除,剩余的部分樁體使用盾構機破除。因割線始發,盾構機刀盤接觸掌子面時會產生一側先接觸,另一側懸空的狀況,這會導致盾構機受到的反作用力不均等,使盾構機、始發架、反力架產生側移,割線始發方向發生變動,所以洞門鑿除時,鑿除完的洞門平面必須與刀盤平面平行,見圖6。

圖5 反力架結構形式

圖6 玻璃纖維筋樁平面布置
為防止盾構機始發過程中滲漏水的發生,對洞門采取橡膠簾布+折頁翻板處理措施。洞門密封由一道洞門橡膠簾布和24塊翻板組成,所有密封機構通過72支雙頭螺栓,固定在預埋洞門鋼環上。安裝洞門簾布時需注意外凸緣的朝向,始發階段凸緣朝向始發方向。
盾構機始發前在反力架和盾尾需要拼裝9環負環管片,全部采用通縫環拼裝。拼裝完的負環則應及時用鋼絲繩整環加固,鋼絲繩底部與始發架連接在一起,以保證在傳遞推力過程中管片不會旋轉浮動,用木楔將管片與始發架間的間隙塞緊,負環與負環之間的螺栓要及時復緊,避免負環管片產生位移、下沉,反力架傾斜,影響后續管片的拼裝質量或產生安全隱患。
盾構機在進入洞門與加固區之前,沿始發托架的路徑直線推進,同時注意控制盾構機的姿態,保持各區域推進油缸的推力基本一致,防止推力不均勻導致負環和反力架的變形。脫出盾尾的管片及時穿入鋼絲繩,收緊管片,墊入木楔,既增加負環管片的穩定性,又保證了負環的正圓度。刀盤開始進入洞門密封結構前,提前在刀盤和密封簾布上涂抹黃油,防止刀具將橡膠簾布刮傷。
每環負環的拼裝后,測量負環與端墻之間的距離,驗算零環的相對位置是否滿足內插洞門400~800 mm之間。負6環開始掘進時慢慢建立土倉壓力。增大泡沫注入,提高泡沫液注入,確保渣土改良到位,防止渣土沾在刀盤和土倉上,檢查渣土的溫度,防止刀盤高溫結泥餅。
進入加固區-5環推進時,開始緩慢勻速旋轉刀盤,少量向掌子面噴射低濃度、發泡率較低的泡沫,同時螺旋機開始出土,保持空倉掘進。控制推進速度在10 mm/min以內,刀盤扭矩2 000 kN·m以內,總推力8 000 kN以內,若存在較大姿態偏差,不得采取急糾措施,應當采取緩和蛇形糾偏,并時刻注意刀盤扭矩的變化。隨后土壓緩慢遞增,同時觀察出土情況,及時修改泡沫注入量,加強土體改良效果,降低刀盤扭矩,防止刀盤發生劇烈扭轉,見表1。注意觀察洞門密封狀況,此時以泡沫溶液來檢查洞門密封的效果,并對滲漏點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緊固洞門環板的固定螺栓。

表1 加固區掘進參數
盾構機通過加固區域后,盾構機的各項參數可以適當微調。此階段要使盾構機進入曲線內側,以便盾構機逐步的沿著隧道設計的軸線推進。曲線內側區域千斤頂推力與曲線外側區域千斤頂的推力差可以調大,鉸接度和超挖刀行程都可以調大。此時土倉的壓力可以控制在0.6~0.8 MPa;刀盤轉速調整到1 r/min;刀盤扭矩控制在2 500~4 500 kN·m;推力控制在10 000~12 000 kN;推進速度可以緩慢提高到40~50 mm/min。
根據國內外類似工程施工經驗,小半徑割線始發時,洞門密封簾布與盾構機存在一定的夾角,始發前要清理干凈內部雜物,特別是尖硬物體,防止簾布失效及破損。
(1)正5環管片拼裝完成后,利用雙液漿進行洞門封堵;同時啟動同步注漿,同步注漿速度應與掘進速度相匹配,通過同步注漿系統及盾尾的外置注漿管,在盾構向前推進盾尾空隙形成的同時進行,采用雙泵4管路對稱同時注漿;能保證達到對環向空隙的有效充填;同時又能確保管片結構不因注漿產生變形和損壞。(2)根據設計及施工要求,管片脫出盾尾3~5環后進行,如果二次注漿后管片接縫仍然滲漏水或者地面沉降增大,可能還會安排進行多次注漿。為保證盾構始發安全以及盾構機的順利通過始發端頭,將達到填充、微隆效果。
始發時不得隨意調整油缸分區壓力,盾尾未完全進入前,不得調整姿態,若存在較大姿態偏差,不得采取急糾措施,應當采取緩和蛇形糾偏,控制底部油缸壓力,并時刻注意刀盤扭矩的變化。防止盾構栽頭,導致盾尾進入由于行程差異過大,鉸接部分變形。
結合草右盾構始發采用小半徑割線始發方法,通過對狹小空間的有效利用,將以往始發姿態難控制、進度任務難完成等難題一一解決,盾構機小半徑割線始發的成功,增加盾構工法的多元化,解決了中心城市核心區采用小半徑割線技術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