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有
(鄭州市政協 鄭州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鄭州450007 )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需求不斷滿足的同時,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婀娜多姿的觀賞魚被譽為“一幅游動的風景畫”,室內有“養魚一缸、勝服參湯”之說,讓人流連忘返的錦鯉花園,山水美景、游魚戲石,盡情享受回歸自然的妙趣。
觀賞魚作為三大寵物之一,與其它寵物相比:一沒有糞便、鳥毛對居住環境的污染;二沒有犬吠鳥鳴對鄰里的噪音干擾;三沒有狂犬病、禽流感、野生動物病毒之虞。美化環境的同時能舒緩緊張工作帶來的壓力,怡心養性,其樂無窮。觀賞魚正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熱愛生活的人們,市場需求促進了觀賞魚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新興的朝陽產業。
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水產主管部門以解決“吃魚難”問題為己任,大力發展食用水產品養殖,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菜籃子,讓鱖魚、河蟹、甲魚、對蝦、鮑魚等許多高檔水產品變得價格親民走上普通百姓餐桌。起初觀賞魚養殖不被重視,直到近十幾年觀賞魚國內需求的增加和出口創匯份額不斷擴大,逐漸引起了國內水產部門的重視,很多地方開始把大力發展觀賞魚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目前,我國觀賞魚產業發展迅猛,從全國范圍看,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鞍山等地已成為區域性觀賞魚集散中心,其中北京、上海是國內觀賞魚最大的出口口岸。北京黑莊戶觀賞魚發展中心,是由市、區、鄉三級財政投資支持的專業從事中國金魚養殖、出口的公司,是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定點的進出口企業,主要從事中國宮廷金魚和錦鯉的選育、繁育、養殖,產品遠銷英國、法國、美國、意大利等國家。上海浦東觀賞魚中心是由上海市農業委員會和浦東新區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休閑農業項目,是目前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以觀賞水族為主的休閑農業產業集聚區,擁有現代化的檢驗檢疫場地和包裝車間,是江浙、福建等地金魚出口口岸。福州市2015年建設福州(閩侯)金魚產業園,占地1600畝,具有福州風貌特色、濕地景觀特色和金魚產業特色,集養殖、展示、觀光、營銷于一體的高端金魚產業園,福州被中國漁業協會授予“中國金魚之都”稱號,全世界70%的名貴金魚來自這里,每尾價格高達數千至上萬元,通過上海口岸出口到東南亞等國家。
觀賞魚產業已成為許多地區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其中廣東省最發達,規模達幾千畝的養殖場很多,采取的是規?;?、基地化養殖,從業人員12萬人,年產值達數百億元。據統計,僅中山市2019年以發展錦鯉養殖為主,帶動錦鯉飼料加工、養殖輔助器材生產、線上線下銷售,年產值達到110億元。
觀賞魚最主要的品種——錦鯉,相傳起源于我國唐朝,后來傳播到日本,目前是日本的國魚,日本錦鯉聞名世界。1973年由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作為吉祥物贈送給周恩來總理,開始在國內養殖,現已開發出13大類126個品種,上等錦鯉每尾價格數萬乃至上千萬元,2018年廣東團和錦鯉場在日本拍賣一條紅白錦鯉價值1300萬人民幣。廣東省注重品質提升,每年從日本引進高檔日本錦鯉繁育、選育,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觀賞魚大賽,邀請日本、香港、東南亞等國際裁判,推動全國錦鯉產業的發展。北京、上海、江蘇徐州、山東高唐、河南鄭州,都通過舉辦觀賞魚大賽,讓更多人接觸錦鯉、認識錦鯉、喜愛錦鯉進而賞玩錦鯉。
近幾年,隨著人們購買力逐步提高、居住條件不斷改善,觀賞魚市場呈現高端化趨勢,各種高檔精品觀賞魚開始進入普通家庭,魚缸越來越高級,有的直接作為室內裝修的一部分,有條件的甚至耗資數十萬元在庭院修建專門的錦鯉魚池。
觀賞魚產業在扶貧攻堅、鄉村振興中扮演新的角色。山東高唐縣通過積極調整漁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觀賞漁業,2015年榮獲“中國錦鯉第一縣”稱號,2019年縣政府扶持在三十里鋪鎮投資11.2億規劃建設中國錦鯉文旅小鎮。
2008年鄭州市政府發文《關于加快發展水產業的意見》(鄭政〔2008〕9號),把建設“觀賞魚養殖小區”、“引進名貴觀賞魚品種,大力發展特色漁業”寫進文件?!多嵵菔腥嗣裾P于加快推進鄭州黃河鯉魚品牌建設促進現代漁業發展的意見》(鄭政文〔2012〕80號)提出:政府給予惠漁強漁優惠政策,制訂發展規劃,整合土地、資金、科技、項目資源,加大土地流轉、資金扶持力度,發展項目集群,擴大基地規模,培育現代漁業集聚區。
鄭州作為河南省省會、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交通樞紐,母親河——黃河流經鄭州,黃河鯉魚馳名中外,也是鄭州的地理標志。鄭州市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適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14.3℃,年平均降雨量640.9 mm,無霜期220 d,全年日照時間約2400 h。黃河水呈天然弱堿性,鈣、鐵、鋅含量高,是黃河鯉魚體色金黃、體型修長的成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自然條件,具備發展錦鯉、金魚等觀賞魚的優越條件。
鄭州地處中華腹地,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為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末實現人口過千萬、GDP過萬億、人均GDP超10萬。眾多的人口加上雄厚的經濟實力形成了巨大的消費市場。鄭州市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位于“米”字形高鐵的中心,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加上鄭州航空港、國際陸港、鄭歐班列,使其成為中部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輻射全國的商品交易和集散中心,初步形成了“買全國、賣全國”的重要平臺,也為特色水產品、觀賞魚走向全國乃至世界提供了條件。隨著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快速推進,鄭州將建成輻射全國、鏈接世界、服務全球的國際綜合樞紐。巨大的本地消費市場和廣闊的輻射能力,使鄭州成為全國最大的觀賞魚消費交易市場之一。
2005年鄭州市在綠城廣場舉辦了首屆漁業博覽會,觀賞魚展覽成為博覽會上的亮點,從此翻開了鄭州觀賞魚新的一頁。2006年鄭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牽頭成立了鄭州市水族協會,把全市觀賞魚行業從業人員凝聚起來,共謀發展。
首先是引進新的理念、品種和技術。邀請“中國錦鯉泰斗”廣東省錦鯉協會會長許品章在培訓班授課,介紹國際國內錦鯉養殖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傳授錦鯉培育技術,強調從引進純血統的錦鯉苗種開始養殖。鄭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把觀賞魚養殖作為推廣培訓工作的重要內容,每年不低于2期培訓班,培訓500人次以上。協會不定期組織會員觀摩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協會的推動下,鄭州市觀賞魚養殖逐步走出了庭院養殖的低水平模式,向專業化、規?;l展,形成了以錦鯉為主、金魚、紅草、觀賞龜等多品種發展的格局,拉動了水族器材、水草造景、餌料等有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了陳寨專業水族市場。鄭州市觀賞魚養殖面積從2005年的不足100畝,到2018年帶動鄭州及周邊養殖面積10000余畝,每年向全國提供錦鯉、紅草等觀賞魚20億尾,產值達到5億元。據全國錦鯉協會統計鄭州錦鯉等觀賞魚產量占全國的一半。
鄭州市農委組織全市技術骨干、觀賞魚龍頭企業到廣州、北京、天津、福州、鞍山等地考察學習觀賞魚產業,汲取當地政府扶持觀賞魚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學習對方養殖園區建設、品種培育、市場開拓的先進做法。學習廣州、徐州舉辦錦鯉大賽的做法,為鄭州市舉辦第一屆全國錦鯉大賽提供借鑒。學習徐州賈汪、濟南高唐建設錦鯉特色小鎮,助力鄉村振興的典型經驗。
2005年在綠城廣場第一次展示觀賞魚及水族器材引起市民的轟動,使我們認識到舉辦展會對觀賞魚產業的宣傳推動作用,鄭州市農委、水產技術推廣站和觀賞魚協會齊心協力,利用每一次機會,精密籌劃,精心準備,多次舉行觀賞魚展示推介活動。在2008、2010、2012年舉辦的中國鄭州國際農業博覽會上專門設立觀賞魚展區,錦鯉、金魚、紅草、熱帶魚、龜類、水草造景、水族器材琳瑯滿目,每次都成為展會的焦點,吸引廣大市民觀看,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和表揚。
2019年11月15~17日,為了提高鄭州市在全國錦鯉產業版圖中的地位,在全國觀賞魚協會、省農業農村廳的支持下,鄭州市農委主辦、市觀賞魚協會承辦了2019中國鄭州首屆“鼎能杯”錦鯉若鯉大賽暨觀賞魚博覽會,全面展示鄭州市錦鯉產業,向公眾宣傳錦鯉文化。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及省內眾多知名錦鯉企業和愛好者300多人參加比賽,分設A、B、C類83個獎牌和獎金,其中鄭州市獲得了近半獎項。
此次比賽邀請了全國知名的錦鯉專家組成裁判團。裁判團專家初步考察一致認為:鄭州黃河鯉魚馳名中外,體型修長,國內其它品系鯉魚體型短寬,以此分析錦鯉帶有黃河鯉魚的體型基因,可能是黃河鯉魚演變培育而來的。本次比賽發現鄭州參賽錦鯉色澤明顯,自然靚麗,分析這與鄭州的氣候、水質、土質有關,鄭州市非常適合發展錦鯉,預測借助鄭州獨特的區位優勢、優越的自然資源,未來10年內鄭州錦鯉在品質和數量上有望占據全國主導地位。
通過本屆錦鯉大賽,既展示了鄭州錦鯉觀賞魚產業的發展成就,也明顯看到與先進地區的差距。
鄭州市錦鯉養殖普遍以土池養殖為主,采取和食用鯉魚一樣的高產養殖模式,管理粗放,主要是低檔貨,大部分論斤銷售,每畝放養4000尾普通魚,飼料、水電成本2萬多元,產值僅2.5萬元。論尾賣的精品魚少,產品競爭力弱,只能靠降低價格搶占市場,走不出質次價低的惡性循環。反觀廣東普遍以小池精養為主,品相差的魚在幼魚階段即被淘汰,寶貴的水面只用來養精品魚,每畝養殖密度僅400尾,飼料、水電成本不到1萬元,產值超過10萬元。鄭州市與廣東相比養殖效益形成巨大的反差。
和其他寵物一樣,錦鯉等觀賞魚也講究血統純正、品相優秀,血統不純的魚難出精品、極品。鄭州市錦鯉親本主要是養殖戶在自產成品魚中挑選留種繁育,不注重血統純潔性,經過多代繁殖種質退化,體型體色俱佳的精品魚比例少,國際公認的血統純正的頂級魚難覓蹤影。而廣東等地每年都投入巨資到日本引進純種親本,不斷優化本地錦鯉種質,在國際大賽上屢獲最高大獎,某些品種甚至超過日本。
盡管鄭州市錦鯉產量占到全國一半,但是沒有一個展示、交易市場,很多養殖戶遇到銷售渠道不暢的問題,缺少展示窗口,錦鯉文化在公眾中的傳播力度不夠,不能培育大量的愛好者,從而形成一個廣泛的客戶群體。多數養殖場水電路基礎設施落后,沒有水質凈化設備,水質較差,溶解氧低,魚的品質難以提高。
鄭州市錦鯉等觀賞魚養殖集中在滎陽市王村鎮、高村鎮以及東區楊橋辦事處的黃河灘區。近幾年受濕地保護區治理、灘區“四亂”整治等影響,大部分灘區被劃為限養區而限制發展,不能建設育苗大棚、精品魚池等設施。一部分灘區被劃為禁養區導致養殖戶被迫搬遷。觀賞魚養殖空間受到極大限制,亟需在符合國家規劃的地方建設養殖園區,保證產業長期穩定發展。
把觀賞魚產業作為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助力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產業。鄭州市水產業已經完成了保障市民“菜籃子”供應的歷史使命,讓市民吃上魚、吃好魚,市場上水產品品種豐富、物美價廉。下一步要通過發展觀賞魚,提升市民生活品位,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更高層次的需求。把觀賞魚產業融入全市大生態建設,在公園、生態湖投放觀賞魚供市民游賞,形成類似杭州西湖“花港觀魚”的景點,扮靚城市水面。把觀賞魚產業作為都市生態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建設特色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觀賞魚項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旅游為先導,產業為核心,文化為靈魂,基礎設施為支撐,體驗為價值,鄉村振興再造為目標,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觀賞魚特色田園綜合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組織編制觀賞魚產業發展規劃,出臺針對觀賞魚產業的扶持政策,在用地、用水、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加以全方位扶持。將觀賞魚產業扶持資金和其他都市生態農業專項資金一樣納入市財政預算,采取項目補助、直接獎補、貼息等方式予以扶持。在交通、水電條件較好的位置規劃建設一個高規格的觀賞魚產業園區,引導全市觀賞魚企業聚集發展。園區內規劃銷售展示物流中心、良種繁育中心和科技研發中心“三個中心”。對其他成規模的觀賞魚養殖企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給予項目扶持,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更新品種、提高養殖水平。
設立財政補助資金專項支持引進純血統親本,改良本地種質,讓“論斤稱”的大路貨提升為“論尾拍賣”的精品、極品,引導全市觀賞魚養殖向精品化、高端化發展。
市財政列出專項資金支持市觀賞魚協會連續舉辦錦鯉及觀賞魚國際大賽和博覽會,提升鄭州觀賞魚的國際影響力,樹立鄭州品牌,經過多年努力,力爭辦成國際頂級賽事,使鄭州成為國際錦鯉及觀賞魚的風向標。
吸引國內外觀賞水族企業帶資金、技術、品種、項目在鄭州設立基地,一體化帶動觀賞魚養殖、器材生產、批發零售、物流運輸全產業鏈發展。
發揮鄭州航空港自貿區優勢,開拓國際市場。規劃建設國際觀賞魚檢疫、進出口貿易基地,使鄭州成為全國觀賞魚進出口貿易主要窗口。
通過以上綜合措施,用十年的時間使鄭州成為世界錦鯉之都、觀賞魚產業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