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形式在不斷創新,紛紛開設了武術課程,不僅傳承了武術文化,而且增強了學生體質。武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高尚情操,調整學生的精神面貌,增加學生對社會的認同感,對學生、社會、國家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介紹了武德教育概述,論述了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課中的作用,并具體分析了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課中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武德教育;高校武術課;武術教學
武德是武術修習的核心價值觀,其能夠傳遞武術思想,培養人的意志與精神。武德教育可以提升學生對武術的情感,增強學生對于武術的敬佩心,提高自身自信心與責任感,對于學生成長與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當今社會道德問題嚴重,人們的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學生的身體素質較低。為了強健體魄,提高學生素質,需要在武術教學中滲透武德教育,使得學生注重道德品質修養,可以站在正義的角度看待社會問題,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1 武德教育概述
武德一詞來源于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左傳》,武德與武術具有較大聯系,通過武術修習武德,古代常用武德來要求士兵,是對習武之人的基本要求。隨著時代的變化,武德理論也不斷更新完善,在現代可以理解為尊師重道、樂于助人、謙卑重義等。武德教學可以培養人的品質,通過武術去鍛煉意志,使得人的思想不斷強大,能夠從正義的角度看待問題,提升了社會道德感。武德教育屬于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通過武術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思想觀,促使學生自我反思,從而提升精神境界。武德教育對于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代社會人民缺乏團結互助意識,導致一系列道德問題的發生。為了改善社會現象,需要提高人們的社會公德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公民之間可以相互信任、幫助,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2 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課中的作用
1)健身與明德。高校武術課開設的基本目的是強身健體,鍛煉每一位學生的體質,改善其身體機能。武德教育是武術教學的精髓,通過武德教育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武術對于身體的幫助。此外,通過武德教育可以更正學生的思想觀、價值觀,使得學生可以從正確的角度看待事情,提高了學生的為人處世能力。現代社會人情冷漠,經常發生拐賣兒童等事件,全面滲透武德教育,提升公民的道德心,可以改善冷漠的社會現象。大學生即將進入社會,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通過武術課程滲透武德教育,具有健身與明德作用。健身使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明德使學生具有正義感與道德心,可以明辨是非,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2)學藝與明理。中國傳統道德包涵武德,武德是武術教育需要傳遞的精神文明,對于人類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高校武德教育開展,具有學藝與明理的作用,可以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傳授學生武術技巧。高校武術課程學生可以學習武術動作、內涵,提升了格斗技能,增強了自身實力。此外,通過武術教學傳遞武德精神,可以引導學生明理,了解武術傳遞的文化與精神,從而影響自身的品行。武德教育的明理是指正義、公平、互助、禮貌、謙卑、尊重等,是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若是所有人都可以明理,不僅可以提高社會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杜絕道德問題的產生。通過武德教育使得學生明理、學藝,有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武德教學可以培養人的品質,通過武術去鍛煉意志,使得人的思想不斷強大,能夠從正義的角度看待問題,提升了社會道德感。
3)立志與重義。武術的最高境界不是無敵,而是將愛國作為精神支柱,高校要通過武術教學滲透愛國精神,使得學生具備武德,講義氣、重情感。武德教育的立志體現為學生的志向,通過武術教學要引導學生的思想,使其弘揚民族精神,立志為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安全做貢獻,盡到社會公民應盡的義務[1]。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力量,通過武術教學培養德才兼備的青年人,從而為建設祖國做好準備。立志是樹立正確的思想,使得學生可以自我反思,能夠認清事物本質,從而樹立正確的目標。通過武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使其重情義講道理,懂得維護他人利益,能夠公平的處理事情。立志與重義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至關重要,立志可以飛得更高,重義可以走的更遠。
3 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課中的應用措施
1)將武德教育納入教學目標。為了提高武德教育的科學性與實效性,需要將其融入武術教學各個環節,提升其對于學生的影響力。現階段,高校武術教學開展重視動作技術教學,忽略了武德教學,為了改善此種現象,需要將武德教育納入武術教學目標,將其作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教學過程全面滲透,進而提升教學效果[2]。創新教學模式,將武德與動作教學進行融合,選擇適合的武術教學內容,講解武術動作的內涵,使得學生了解武德,并且可以用武德規范自身的價值觀與思想觀。為了提高對武德教育的重視,高校除了要將武德納入教學目標,還要將其加入考核標準。通過武德教學成果對教師進行考核,提高對教師的要求,促使教師注重武德教育。
2)通過武術實踐滲透武德教學。武術實踐是武術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武術實踐可以學習武術,訓練武術動作,對于學生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滿足高校學生需求,武術課程增加了散打、搏擊、格斗等內容,為了全面滲透武德教育,要在武術實踐教學過程傳遞武德精神。教師可以創新教學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滲透,使得學生了解武德,學習武德知識,從而提高自身道德素養[3]。例如,在武術實踐開始之前,教師要求學生互相抱拳行禮,跟老師問好。在武術實踐過程中,若是要利用器械進行訓練,要開展器械禮,學生之間在傳遞器械時要注重方式與禮儀。通過此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學習武術禮儀,明白尊師重道的道理,全面的滲透了武德教育。此外,在進行武術切磋時,學生之間要注重規則與友誼,確保切磋的公平性與正義性,從而傳遞武德精神。武德教育要使得學生明白習武的真正意義,不是打架切磋,而是強身健體幫助弱者。
3)借助武術活動開展武德教育。高校武術教學要積極開展活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學生的習武樂趣。武德教育的開展,除了融入課堂,還要拓寬到課外,使得課內外相結合,從而提高武德教育的實效性。教師要定期開展活動,除了武術切磋之外,還要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彼此分享武術心得,增進友誼。通過武術活動,學生可以親身感受武術的魅力,提高對武術的情感,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認知。使得學生明白武術傳遞的精神,可以磨練人的意志,促使人不斷克服困難。通過武術活動構建武德環境,教師要引導學生之間團結合作,共同為辦好活動而努力。此過程,提升了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責任心,有助于學生武德素養培養。例如,高校可以開展武術格斗活動、武德交流會等,或者與其他高校聯合舉辦活動,積極宣傳武術文化,弘揚武德精神,從而通過實踐滲透武德教育[4]。
4 結論
為了強健體魄,提高學生素質,需要在武術教學中滲透武德教育,使得學生注重道德品質修養,可以站在正義的角度看待社會問題。本文從將武德教育納入教學目標,通過武術實踐滲透武德教學,借助武術活動開展武德教育三方面,論述了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課中的應用措施,進而為大學生思想道德培養提供參考[5]。
參考文獻
[1]董宇,胡婷婷.儒家“禮”文化對高校武術課中武德教育影響研究[J].才智,2020(05):136.
[2]于景楠.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課中的意義及現狀——基于部分北京高校的調查[J].中華武術(研究),2020(02):81-84.
[3]董宇.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課中的價值研究[J].智庫時代,2020(01):238-239.
[4]趙海軍,董彥玉.審視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重要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0):84+86.
[5]于景楠.武德教育在高校武術教學中的意義及實踐途徑[J].中華武術(研究),2019,8(02):49-52.
作者簡介
黃淑杰(1966-),女,漢族,河南省平頂山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