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燕燕
摘? ? 要:倘若地基處在巖石地段,就應該從地基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好巖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以便為后續的工程施工提供相應的技術資料。相對而言,熔巖地基的地質條件并不理想,而且熔巖現象十分復雜,無形中也會增加巖土工程的難度,因此有必要做好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巖溶地基;巖土工程;勘察
1? 前言
作為工程項目當中的重要環節,地基的關鍵性不言而喻,但是如若地基處于巖土、巖溶狀態下,那么地基的搭建必然需要增加難度。因為地基承受著工程項目的總重量,承載能力究竟如何,為巖土本身的影響力頗大。所以在實施巖土工程之前,如若發現巖溶地基的情況,就必須對巖土工程進行充分勘察,以便后續施工能夠順利實施。
2? 巖溶地基勘查的具體情況
在進行巖溶地基勘察的過程中,為確保勘察效果、確保質量,有必要在具體勘察工作開始之前,明確具體的勘察目標以及內容、所要采用的勘察方法,確保勘察結果的合理性和正確性。
2.1? 勘察目的與要求
在對熔巖地基進行勘察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勘察效果,要明確勘察的目的和要求,要通過合理的方式,掌握熔巖地基的具體巖溶情況,形態、規模以及空間分布等,對地基的穩定性進行合理評估,進而為后續巖土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必要的基礎以及足夠的鋪墊。
2.2? 勘察方法及要點
現階段,對巖溶地基勘察的方法比較多,但常用的方法則包括工程地基測繪、物理探測和鉆探等。
首先,勘察作業期間,有必要在明確具體的勘察目標基礎上,掌握勘察作業可以采用的不同方法,要與巖土圖工程設計的具體要求進行組合,完成相應的勘察工作,保障最終成果的準確性。其次,在對工程地質進行測繪的工程中,需要加強對巖溶形態、巖溶地下水、地形地貌等各項因素的勘察,確保勘察內容的準確無誤,尤其是要對巖溶形成的原因、內部填充和分布規律等進行明確,要精準掌握巖溶形態之間的相互關系、規律組合。再次,進行鉆探勘察時,要確保勘察點布置的合理性,更要適當增加勘察點,保證勘察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尤其針對地下水活動比較頻繁、地面坍塌突出、地下水消失等問題,更需要做出慎重的處理。另一方面,勘探點的具體深度有必要滿足巖土工程在實際勘察方面的訴求,比如對地基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鉆孔需要從溶洞當中穿過、深度需要穩定在穩定巖基的3m~5m等;倘若巖圖工程的重要級別比較高,就需要適當增加勘察深度,以備需要。第四,巖溶地基勘察過程中,常用的物理勘探方法有重力勘探、地質雷達等,在具體勘察作業過程中,為了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勘察效果,就需要對不同的勘察方法所適應的作業條件進行理性分析,找到契合的物理勘探方法。比如地質雷達的穿透范圍在5m~9m之間,天然發射率在80MHz~120MHz之間,借助對這種勘探方法的使用,能夠進一步實現對不同石灰巖、溶洞等結構的精準識別。第五,針對那些建筑要求比較高的巖石工程,要對巖溶地基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檢測,要通過試驗的方式來對抽水、壓水的具體方法進行確定,以保證掌握更加準確的、具體可溶性底層的單位吸水量和滲透性。最后,為了對地面的坍塌情況進行準確預測,要充分掌握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關聯情況,要對水質、流水以及水位情況進行長期觀測。
3? 巖溶地基處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3.1? 基本處理原則
如果地基評估沒有辦法在穩定性方面滿足要求,就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通常情況下,地基是否穩定會對巖溶洞縫隙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在實際作業過程中,工作人員有必要查明其深度、規模,并綜合分析巖面的穩定性,再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處理。
首先,針對那些洞口比較小的洞隙,要盡可能使用填塞等手段,完成相應的處理工作,以便洞隙能夠得到很好的處理,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滿足后續施工需求。其次,針對那些洞口比較大的洞隙,在實際處理的過程中,最好使用板、拱梁等結構完成相應的跨越,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跨越結構需要有一個相對穩固的支撐面作為支撐。這類洞隙往往會對后續施工造成隱患,有必要進行早期處理、以滿足相應訴求。再次,倘若巖土的圍巖不夠穩定,而且遇到了風化,出現裂隙破碎的情況,再進行處理時,則可以使用灌漿的加固方式來對其進行處理。最后,對于那些規模比較小的縫隙,需要利用洞底進行支撐,亦或者對柱距離進行必要的調整,進而完成相應的處理工作。通常情況下,針對那些地基穩定性問題所導致的溶洞,要防止地表水滲入到圖層當中,阻止溶洞進一步發育;而在地質環境相對較好的區域,則可以借助改道或者截留等方式來對地下水進行處理,以免溶洞進一步發展。倘若沒有辦法利用改道或者截留的方式來對地下水進行處理,就可以通過樁基的方式對溶洞的發展情況進行必要的阻止,以免出現更為嚴重的影響。
3.2? 巖溶地基處理方法
對巖溶地基進行處理,有必要結合當地的水文特質、巖土覆蓋的厚度、土質、穩定性等各項因素來展開,具體處理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如下三種。
第一,鉆孔灌漿法。是指在鉆孔之后向內部灌入適量的水泥砂漿和混凝土,然后對基地的洞隙進行深埋處理。第二,開挖換填法。倘若洞口規模不夠大,基底下潛在部位的巖溶洞穴在進行處理時,需要先把洞內的軟填充物挖除掉,然后再使用碎石混凝土或者素混凝土進行填充。第三,強化上部結構法。該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的主要目的在于對柱距離和基礎尺寸進行必要的調整,保證結構穩定和安全。
3.3? 巖溶地基相關技術的應用
首先,水泥粉煤石灰碎石樁處理技術。這是近幾年應用率頗高的一種地基處理方案,在處理碎石樁的過程中,為了保障處理效果,巖土地基勘察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及要求,對碎石樁制作過程中涉及的混凝土和水泥配比進行科學分析,確保其能夠在整個勘察過程中的順利應用。其次,表層排水回填砂石技術。其工作原理在于利用抽水機等設備排除工程地基表面的積水,然后使用砂石進行回填,倘若巖土地基有一定的含水量,就需要使用抽水機進行抽水,這樣可以降低地基中的含水量,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
4? 巖溶地基的質量管理策略
巖溶地基處理是一項相對比較隱蔽的工程,在具體施工期間必然會留下諸多不確定的因素,假設在處理過程中發現了質量問題,就會出現較為嚴重的損失,所以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應對方法,對具體的施工過程進行管理,以確保最終的工程質量能夠滿足后續施工的要求。
在對巖溶地基處理之前,要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與現場相契合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期間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狀況,完成相應的質量監督工作,保證高質量的處理結果。而針對具體施工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突發性問題,更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進行安全防范,相關工程的負責人需要及時對施工現場進行跟進,做好相應的監督管理,更要避免出現欠挖和超挖等一系列不良情況。
總的來說,巖溶地基巖土勘察工程是一項比較基礎性的內容,對于保障工程順利施工具有頗為關鍵的意義。基于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倘若遇到巖土工程、遇到巖溶地基,就有必要結合建設目標、建設工程的主體,結合地基所處位置的具體情況,通過理性分析、綜合比較,生成較為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證工程施工的質量、穩定性,進而滿足人們的應用訴求。
參考文獻:
[1] 楊建平.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施工處理技術[J].世界有色金屬,2019(22):231~232.
[2] 陳亞濤.巖土工程勘察中關于水文地質問題的相關研究[J].房地產導刊,2019(6):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