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摘? ? 要:建筑設計作為建筑環節中關鍵的一步,從古代對建筑設計要求建筑物堅固、防風雨;到現今社會對建筑設計的要求逐步升級,需要在原有基礎上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改善居住環境的舒適度。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居住生活的空間有了更高的要,這就意味著在設計建筑物的時候需要優先考慮建筑的采光、日照以及通風環境,確保建筑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本文主要針對建筑物采光、日照、以及通風設計中產生的問題及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建筑設計;采光;日照;通風問題
1? 引言
我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在建筑設計方面也是擁有諸多古法可借鑒,例如:房屋建筑坐北朝南可以使采光良好,冬暖夏涼;建筑南北皆設計窗戶,南北通透使通氣性能更好等等。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人口的不斷增加,城市建筑越來越傾向于高層化;密集化。這就導致建筑物之間互相遮擋,影響采光及日照時間,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所以在建筑設計上應盡可能的保證各建筑物之間相互影響的因素最小化,提高建筑利用率,保證居住和生活環境的舒適度。
2? 現階段城市建筑設計中采光、日照、通風的問題
2.1? 城市建筑的采光問題
建筑室內室外采光條件是影響生活體驗的重要因素。由于北方冬季較長,所以建筑設計古代多采用磚土結構,只留一些小窗用于通氣,采光效果比較差。玻璃的發明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北方城市建筑,尤其是住宅建設方面,還是多應用鋼筋混凝土的結構,以確保冬季保暖和建筑物的堅固穩定性。在光線條件比較差的底層或地下室,主要還是應用于燈光電力照明采光。但是相對于點燈采光,不管是多明亮的燈光,人們總是傾向于自然光。建筑物擁有良好的自然采光,不僅給生活提供了方便,也可以影響人們心理和身體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設計時,保證建筑物的自然采光不僅可以促進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2.2? 城市建筑的日照時長問題
保證建筑日照時長可以有效的減少房屋內發霉、提高室內溫度。目前北方城市冬季供暖雖然有著不錯的效果,但是卻消耗著巨大的能源。在低碳綠色建筑理念的背景下,保證日照時長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城市高層日照的情況是比較復雜的,受到建筑物寬度高度,樓與樓之間的間距,包括側向日照等多方面的原因?,F有的舊公寓、寫字樓、住宅有很多日照時長不合格,尤其是底層區域,甚至常年無法獲得充足的日照,導致房屋受潮,嚴重影響生活居住體驗。尤其是冬季日照時間很短,更應通過建筑設計來盡可能的增加日照時長。
2.3? 城市建筑的通風問題
由于有效的自然通風環境和措施,整個居住空間的具有調節許多環境因素的作用,同時有效地整合了消防和排煙工作以及隨后的環境擴展條件。 它可以提供穩定的通風區域并保護整個居住環境的健康節能。城市建筑的通風與建筑設計中的窗戶朝向、大小;室內產生的風壓,甚至高層屋頂的形狀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些居住戶型或寫字樓只有單向開窗或東西一向開窗加南北一向開窗,這樣就無法形成風壓,導致通風效果變差。一些年代久遠的建筑物老化導致的風道不通暢。部分小區人口密集,噪音交大也會影響開窗通風。物理通風功能的實現必須根據建筑物的內部空間環境和功能要求提供完美的布局條件。這使得可以外部氣流的壓力差改善室內環境,實際上達到空氣環境交換的目的,并避免機械通風產生的經濟和能源消耗。
3? 建筑設計中解決采光、日照、通風問題的策略
3.1? 建筑設計中如何改善建筑采光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產生與發展,使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減少能源消耗更加重視,建筑采光方面也在更注重自然光的的應用。在建筑設計時,加大對自然光的應用,減少能源化學采光,就需要優化建筑結構。在設計中不僅要保證建筑結構外觀的設計需求,也要保證結構的安全性和采光性。良好的采光效果可以提升建筑的功能性和經濟性。
建筑設計中的采光設計需要根據建筑的地理位置、環境條件、周邊建筑以及樹木遮擋等多方面因素考慮。要以自然采光為主,機械照明為輔的設計形式。城市高層建筑采光設計需要考慮樓層對采光帶來的影響,高層遮擋物少,采光條件也相對較好,所以在設計是要注意不要有反光鏡面等物品,避免陽光強烈對眼睛造成傷害。而底層建筑不僅受到綠化樹木影響,同時樓距的大小也關系著采光效果??梢酝ㄟ^對陽臺面的擴大,以及設計雙層玻璃窗,來增加采光。需要注意的是雙層玻璃窗材料一定要符合建筑標準,避免長期使用后內層產生泥土雨水影響美觀。還可以利用高新科技,設置太陽日光反射裝置,提高自然光的采用效率。
自然光的利用可以有效的減少能源消耗。一些建筑無法獲取自然光,例如地下室或者封閉式空間,這就需要采用人工機械采光的方式,在采用機械照明采光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要對運用材料進行嚴格控制,從出廠運輸到安裝維護,包括最后廢棄后的處理方式,都要選擇耗能最小,污染最少的方式。
3.2? 建筑設計中如何改善建筑日照時長
日照條件是建筑設計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主管部門也在加強對城市建筑日照的規劃設計,針對建筑密集的城市,對日照進行科學分析,提供準確地數據來規范建設規劃方案,滿足居住及辦公對日照的需求。目前我國通過用途的劃分,比如:住宅、醫院、學校、辦公區域等不同性質的建筑,對日照有這明確的規范標準。建筑設計部門需要嚴格遵守國家要求,保證建筑的日照時長。建筑的整體結構、戶型、以及綠化設施都會對日照產生影響,在進行規劃設計是,對日照的考慮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準確的計算出真正的日照時間。在規劃居住區的過程中,選擇南北向決定因素進行規劃,充分利用陽光的方向變化,并使用不同的方法并豐富日照空間。 在建筑設計時盡量減少其他無用的裝飾物遮擋建筑物,在建筑條件復雜的環境里,設計時需考慮周邊的建筑高度,結合城市干道的距離進行規劃,同一區域的建筑也可采用區分高低層混合式格局來增加日照時間。
3.3? 建筑設計中如何改善建筑通風系統
建筑通風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這人們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通風條件。建筑的通風設計主要是指自然通風和壓力通風。自然通風是建筑室內通風的主要渠道,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施工現場全年的日照,風向和風力。 在建筑設計中,建筑物應面向有更多陽光的方向。 當然,建筑物的物體也應面向迎風面,這可以為良好的自然通風奠定自然基礎。在建筑整體設計時,也可以采用每個建筑物錯列式或者斜列式,來增加建筑的通風面積,加強通風效果?,F階段信息技術和科技手段快速發展,風壓通風法也被廣泛利用,通過建筑設計增加室內外的壓力差,也可以很好改善室內的通風效果。
4? 總結
規劃設計好建筑設計中采光、日照及通風等問題,不僅可以提升建筑開發的舒適度和美觀性,還可以增加建筑的經濟效益。通過分析采光、日照通風這些影響人們生活的居住生活條件中的問題,并通過科技的手段加以改善解決,建立健全的設計和監督機制,創新規劃設計的管理模式,使建筑設計的整體可以更加舒適、安全、經濟是當前建筑設計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 黃仕倩.建筑的自然通風設計淺析[J].房地產導刊,2017(14).
[2] 高原,胡英,周士龍.大連地區高層建筑日照設計研究[J].建筑產業,2014(6).
[3] 宋麗紅.論述建筑設計中天然采光的生態方法[J].科技致富向導,2015(9):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