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李克強總理第二次點名地攤經濟。一時間,多城市出政策扶持地攤經濟。
據不完全統計,成都、西安、新余、鄭州、上海、杭州、南京、青島、重慶等地陸續提出放開地攤經濟和夜間經濟,刺激地方消費復蘇。
2020年6月,地攤經濟成了最熱門的話題,沒有之一。在經歷過遠程辦公、直播帶貨這兩個風口后,2020年的第三個風口要來了嗎?
“你是城管?叫我去擺攤?”6月3日一則“城管打電話喊商販去擺攤”的消息火遍網絡。突然之間,地攤經濟火了,擺地攤成為人們議論紛紛的話題。無論是新媒體人的自我調侃,還是城管大隊長親自給小商販打電話讓他們出來擺攤,都在不真實的感覺中,發生著實實在在的變化。
繼直播帶貨被正名之后,地攤經濟也被正名,從邊緣走向主流。從中央政策到各地陸續推出支持地攤、小店的政策和服務。
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入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
各地出政策扶持地攤經濟
3月15日,成都率先發布了《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提出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附近開辟臨時占道攤點攤區,有條件的地方可設置占道夜市,營造市井場景,成為放開地攤經濟的“先頭部隊”。
5月27日,《陜西省促進市場消費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若干措施》也出臺,允許城區臨街店鋪出店經營,允許在居民居住集中區開辟臨時攤點攤區,允許流動商販在一定時間和區域占道經營。
6月1日,江西新余市城管局組織召開統籌疫情防控和活躍市場經濟座談會,確定疫情期間通過實地調研,在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基礎上,正式出臺支持地攤經濟和夜間經濟的政策。
6月2日,鄭州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聯合下發《關于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進一步做好為民造福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鄭州每個縣(市、區)、開發區要合理布局1到2個夜經濟集聚示范區;各縣(市、區)、開發區要充分利用公共場所和閑置土地,按照定時間、定地點、定業態、定費用、定管理的原則,設立市集和特色跳蚤市場。
6月5日,《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發布,支持特色小店開展“外擺攤”經營,實施“輕微免罰”制度,為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該意見表示,支持新消費業態發展,推進夜市經濟發展,配合屬地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科學設置夜市,指導夜市落實管理主體、實施商戶自治。支持特色小店開展“外擺攤”經營,對外擺時間、擺放范圍等實施精細化管理。
除了成都、西安、新余、鄭州和上海外,杭州、南京、青島、重慶、湖北等地陸續提出放開地攤經濟和夜間經濟,刺激地方消費復蘇。
為了釋放夜間經濟的最大活力,重慶市南岸區第五號步行街重慶映像將拿出1萬平方米的黃金商業面積,免費提供給低收入者或青年創業者擺攤3個月,鼓勵居民靈活就業。
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省也正在恢復消費活力,湖北宜昌、大冶嘗試放開夜市地攤經濟。武漢市的夜市和地攤經濟也在恢復,5月底,毗鄰江漢路的保成路夜市重新開市。
地攤經濟,正在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關鍵詞之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已有15個省份的城市推出了鼓勵地攤經濟的相關意見。
擺地攤,是低成本創業的起點
地攤經濟最火的時代,應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企業家的創業起點,都是從擺地攤開始的。只不過后來越做越大,反而漸漸忘了擺攤的經歷。
擺地攤,在80后、90后的成長過程中,是充滿煙火氣的回憶。小攤的種類五花八門,各類小吃、擺件琳瑯滿目,各色各樣的人都在不同的攤位上尋找著屬于自己的那份喜愛。攤市中拉家常、叫賣,人群喧鬧,各種聲音交雜,讓人無不樂在其中。
為何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過程中,擺地攤逐步走向衰落呢?原因有三:不干凈,不衛生,影響招商引資,使我國的全球化進程滯后;影響市容風貌,不符合城市文明的標準;含金量不足,缺乏創新意識。
擺地攤的本質,是一種低成本的創業方式,能夠在短期內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
6月1日,李克強在山東考察一處老舊小區時,到一家名為“蘇家麻辣拌”的熟食攤前,問攤主疫情期間受了多大影響、是否享受到房租減免,員工工資能否照發等。隨后,李克強說,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和“高大上”一樣,是中國的生機。
李克強說:“我看到有些城市,街邊到處是小店,賣什么的都有,不僅群眾生活便利,整個城市也充滿活力。但有的城市規劃、管理觀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環境整潔,犧牲了許多小商鋪。這樣的城市其實是一座毫無活力的‘死城!”
李克強強調,政府必須要提高規劃、管理能力,決不能光圖省事“一禁了之”。“說難聽點,這不就是懶政嘛!”李克強說。他要求有關部門,要通過市場手段,有效引導降低實體店鋪租金,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分享經濟成長。
李克強總理第二次點名地攤經濟。一時間“如何擺地攤”從擺不上臺面變成全民討論的話題。在城市的某個角落里,因為地攤的存在,也許就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城市的溫暖和潮涌。從某種意義上,地攤里也許藏著普通中國人最真實的消費需求,地攤熱也反映了中國經濟中值得發掘卻常被忽視的“草根活力”。
擺地攤,并不意味著無序設攤
事實上,發展夜間經濟、支持特色小店“外擺攤”,并不意味著無序設攤。
6月2日,大連一夜市由于商販自發擺攤,造成周邊出現交通堵塞、衛生一片狼藉等情況。目前,該夜市已被叫停。
西安市曲江新區規定臨時攤販集中經營區時間為每日5時到9時、11時到14時、18時到22時。5月28日,成都針對前期政策實施過程中占道經營帶來的部分交通和食品安全隱患、市容及環境衛生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規劃,提出建立商販攤主清潔衛生責任機制、商販攤主榜樣示范機制、群眾投訴現場快速處置機制等,有力解決衛生環境、違規經營、群眾投訴等問題。
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
最近,北京市發布信息,重申地攤經濟不適合北京。
針對市民反映強烈的個別地點出現的擺攤設點、占道經營等違法行為,北京城管部門將加強執法檢查,依法處理這類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違法行為。當前,地攤經濟在一些地方熱鬧起來,這固然有其生存發展的價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一旦脫離實際,一哄而起、盲目跟風,就會適得其反,蠶食來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曾經的城市頑疾一旦卷土重來,之前的治理成果都可能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