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麗娜 李揚基
摘? ? 要:在建筑結構中結合裝配式設計能夠在很大限度上提高建筑質量。在建筑設計中結合預制裝配式施工技術不僅能展現技術優勢,更重要的是更能體現綠色發展的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對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施工技術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施工
1? 引言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通過預制生產和現場組裝推進了建筑產業化的實現,大力提高了對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有效改善了傳統施工方式引發的環境污染。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施工作為預制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環節,研究其施工技術要點意義重大。
2? 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制作
首先需要對施工圖紙進行深化設計,充分考慮并合理安排協調各專業需求,加強與各方的溝通交流,及時聽取各方意見,并在深化設計中以統一的簡化符號表達,同時構建的生產工藝及疊合板對后續的運輸堆放要求也是深化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按照以上思路進行圖紙深化以滿足各專業的協調工作以及構件順利生產的要求。圖紙深化完成后,應同疊合板生產廠家進行審核,審核完成后方可進入生產制作流程。
3? 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結構特點
3.1? 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樓板
在預制建筑中,疊合樓板由預制薄板及其上部的現澆部分組成,預制薄板一般厚度在60mm以上,且與上部現澆混凝土固結形成一個整體。其中,薄板主筋即為疊合樓板主筋,上部現澆部分中設置構造鋼筋以及負彎矩鋼筋。預制薄板在工廠采用強度高于C30的混凝土預制而成,運輸至施工現場安裝就位后,依此安裝管線、鋪設上排鋼筋后即可澆筑混凝土形成上部現澆部分。為確保疊合樓板在加工及運輸環節的結構安全性,應結合其受力特點在預制薄板中配置吊裝鋼筋。在吊裝時,應將疊合樓板放置于疊合梁或預制墻上,并確保其擱置長度在10mm~15mm范圍內。
3.2? 施工工藝原理
節約施工時間,在安裝構件時和澆筑工作一起進行,就是安裝墻板和澆筑墻體一起施工,使墻板和墻體通過澆筑將兩者結為一體,使整個墻面更加結實不容易造成墻體份力,同時抗壓能力也更加強大。相同的作業方法,在疊合板與樓板也同樣適用,使用混凝土使兩者結合為一體。其他地方板面根據施工模式,選用最適宜的方式進行作業。這種方法無論是是前期施工材料的使用都更為方便,施工進程更加迅速,工程質量也更為堅固。在保質保量的同時,也降低了勞動力的投入,更加綠色合理。
4? 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施工技術要點
4.1? 構件運輸要點
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的運輸,一方面應保證運輸車輛的運輸能力,另一方面應保證構件運輸時的防護措施到位,尤其應注意構件邊角的保護并采取合適的疊放措施。具體來說,疊合板通常選用二個支點平躺堆放的形式,且支點位置與吊點位置應重合。疊合板的疊放層數一般為一層,疊合板的疊放層數一般控制在四層以內,且每一層的支點墊塊應控制在同一垂直線上。為了確保構件混凝土的完好性,應利用柔性材料包裹支點墊塊與構件的接觸部分形成緩沖,同時也應包裹構件的邊角部位,避免運輸過程中發生磕碰損傷構件。
4.2? 安裝準備
結合施工場地根據安裝圖紙檢驗疊合板使用構件型號,找到對應位置,然后根據位置對疊合板編寫序號。結合圖紙,對疊合板高低和控制線反復認真核對。
4.3? 疊合梁板進場驗收要點
疊合梁板進場驗收分為外觀質量驗收以及構件尺寸驗收兩個環節,其中外觀質量驗收應通過目測的方式進行混凝土成型質量驗收,通過驗收保證疊合梁板棱角分明、無掉角現象;疊合梁板的混凝土表面平整、無蜂窩麻面或者露筋現象。構件尺寸驗收主要涉及疊合梁板長、寬、高、垂直度的驗收、疊合梁板預埋構件的尺寸以及標高的驗收,一般利用測量儀器進行驗收。當疊合梁板的外觀質量或者構件尺寸偏差超過規范允許的范圍時,應向供應商提出更換疊合梁板的要求,禁止將不合格產品用于施工。
4.4? 疊合梁板吊裝要點
依據吊具的吊裝參數,將疊合梁板的吊裝位置、樓層堆放位置、吊具移動范圍等逐一確定。吊裝時,先安裝吊具,其后依此吊裝疊合梁以及疊合板。在吊裝疊合梁時,考慮到主次梁的梁底主筋標高不一致,應先吊裝主梁,其后吊裝次梁。在次梁吊裝之前應確保主梁的凈空高度達標、在吊裝疊合板之前應確保次梁的凈空高度達標。吊裝完成后應依據測放位置線,利用可調節臨時支撐將疊合梁板安裝位置予以調整,確保其安裝位置偏差在允許范圍以內。
4.5? 疊合板就位
疊合板從上垂直向下安裝,在作業層上空20cm處略作停頓,施工人員手扶樓板調整方向,將板的邊線與墻上的安放位置線對準,注意避免疊合板上的預留鋼筋與墻體鋼筋打架,放下時要停穩慢放,嚴禁快速猛放,以避免沖擊力過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縫。
4.6? 構件支撐柱技術
斜撐支撐系統應用是在柱吊裝完成之后,套筒續接砂漿,共計3撐。首先使用大梁進行吊裝,然后采用施工套筒續接砂漿,應支4撐。柱斜撐最大允許張拉強度為10000kPa,柱子底部使用較薄的鐵片進行墊住,根據柱子質量大小,確定上述鐵片平面的尺寸,斜撐與地面最佳角度保持在55°左右,對于斜撐兩側的螺紋,一般需要加以緊縮,應該考慮后續工序施工情況以及斜向構架的平衡,靈活確定支架固定的部位以及數量大小等。梁與柱子接頭、剪力墻豎向連接部位等狹窄部位可采用現澆混凝土進行連接。混凝土的澆筑量一般需要保持較小水平,鑄模側向壓力也保持相對較小水平,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發生膨脹以及移動等方面的問題。此外,為了預防水泥漿溢出,應該強化鑄模與構件之間保持緊密的聯接。
4.7? 疊合梁、疊合板現澆節點鋼筋綁扎控制要點
疊合梁鋼筋校正:將疊合梁部位的箍筋校正搬直,滿足施工需要。疊合板面筋綁扎:首先將疊合板面筋分布筋穿入桁架筋下部,如預制墻頂部無疊合梁時,墻頂位置應鋪設兩根直徑8mm的螺紋鋼筋,其次將疊合板現澆節點處受力鋼筋鋪設并綁扎,再次將疊合板受力鋼筋按照圖紙要求間距一一擺放在相應位置,最后將疊合板受力筋與分部鋼筋逐點綁扎,嚴禁采用梅花綁或跳綁。
4.8? 疊合層混凝土澆筑要點
疊合層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確保混凝土布料均勻,并控制混凝土的堆積高度在允許范圍內,防止荷載過度集中。當疊合層厚度較大時,應采用插入式振動棒進行振搗,對于鋼筋密集部位應提高振搗力度,待插入式振動棒振搗到位后,應進一步采用平板振動器進行振搗。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保證疊合梁板連接節點部位混凝土的密實性,尤其應關注疊合梁梁槽、疊合梁與框架梁接頭部位等關鍵節點部位。在澆筑過程中如發生脹模漏漿現象應停止澆筑并及時處理。混凝土澆筑振搗后應及時予以養護,養護周期不得短于一周。
5? 結束語
在建筑工程行業發展進步迅速的今天,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施工工藝不斷優化,尤其是升級關鍵技術,并結合現代綠色建筑理念的發展,預制裝配式結構建筑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現階段應加大對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的重視力度,完善裝配式施工技術規范,保證預制構件生產質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要求,推動我國建筑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施工技術要點與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19(15):40~41.
[2] 趙超.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構造研究[D].安徽理工大學,2019.
[3] 張黨生.某工程裝配式混凝土疊合板施工分析[J].福建建筑,2019(5):31~35.
[4] 楊士玨,鄧淦群,戴祝泉,汪偉健,蔡國民.裝配式結構疊合板串吊施工技術研究[J].施工技術,2018(S4):584~587.
[5] 曹輝,李小利.談混凝土疊合板安裝施工工藝[J].山西建筑,2018(3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