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迅猛發展,隨之帶動企業不斷進步。在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大背景下,為了保持企業根基和穩固發展,為了鞏固企業的市場地位,也為了保證企業所有者的自身利益,迫于各種壓力,上市公司開始使用各種手段進行經濟造假,粉飾財務報表。2019年,A股市場造假爆雷源源不斷。毫無疑問,造假惡果的承受者是中小投資者,使其逐漸喪失對整個資本市場的信心;并且破壞了經濟市場規則,影響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因此,會計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應對策略成為相關學者乃至股民之間熱烈討論的話題。
關鍵詞:財務造假;資本市場;市場規則
中圖分類號:F8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7-0137-02
引言
資本市場發展迅速,隨之財務造假案例頻發,從安然事件到萬福生科、九好集團、圣萊達再到康美藥業等頻繁爆雷,引起了企業與學術界的重視。2019年年初,又一上市公司爆雷,財務造假實錘。2019年1月15日,一直口碑良好、享有績優股之稱的康得新(002450)發布公告稱,康得新未能在約定日期償付其到期債券本息約10.4億元。此公告一出便引發各界的質疑,因為截至2018年9月30日,報表顯示賬面貨幣資金約150.14億元,其中現金143.13億元。坐擁百億現金卻無法支付現金總額十分之一的負債,由此康得新財務造假的神秘面紗逐步被拉開。首先,對康得新財務舞弊的成因進行分析,發現康得新財務造假的主要手段是虛增營業收入,虛構客戶,虛構外銷業務鏈等。本文通過對康得新財務造假的手段方法和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財務造假分析
(一)康得新財務造假案例簡介
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主要從事先進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穩步發展,2007年11月流通市值達到943 億元,2010年7月16日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受到廣大股民的追捧,一度被視為“新材料白馬股”。本應該是前途不可限量的績優股,但是2019年初康得新出現了賬上躺著百億元貨幣資金卻無法支付15 億元債務、百億存款不翼而飛等一系列駭人聽聞的事件,震驚了市場。截至2019年12月27日,流通市值跌至114億,經歷了一次市值過山車。
經過調查顯示,康得新在2015—2018年總計虧損57.91億元的情況下,通過捏造銷售業務、虛增業務收入等造假手段,粉飾報表實現虛增利潤119.21億元,達到不被退市、且把其鼓吹成業績看漲的績優股,從而獲取巨額利潤目的。康得新還涉嫌未在相關年度報告中披露控股股東非經營性占用資金的關聯交易,和為控股股東提供擔保,以及將募集資金挪作他用并未如實披露等違法行為。
(二)康得新財務舞弊手段分析
為了追逐短期利益,展示出一份漂亮的報表,為了當期利潤博人眼球,吸引投資者,企業開始走上財務造假之路,盡管財務造假的手段五花八門,但仍然是有跡可循的,在投資市場這個雷區里,避免在投資時踩雷,培養投資者識別財務造假手段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其實,2015—2018年度,康得新虧損57.91億,儼然是一種入不敷出的巨額虧損狀態,虧損總額遠超其上市以來實際創造的利潤,使得投資者成為背鍋俠,闡述了“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的無辜。從康得新財務造假情況資料可以看出,康得新財務舞弊手段有以下幾點:
1.資金納入集團虛擬資金池
年報顯示,該公司賬面貨幣資金153.16億元,其中122.1億元存放于北京銀行西單支行。表面上財大氣粗,賬戶上躺著百億現金,但是此前康得新兩次到期的十幾億債券卻無法償還,構成實質性違約,這便引起公司獨立董事對122.1億元的真實性的強烈質疑!
在5月7日晚間的公告中,公司網銀顯示有122億元存在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然而,西單支行卻回函稱“賬戶余額為0”。調查得知,大股東康得投資集團和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確實簽訂了《現金管理合作協議》,大股東康得投資集團的賬戶擔任資金歸集角色的資金池母賬戶,下屬企業的賬戶成為資金池的子賬戶,若公司發生收款,資金將實時歸集進入康得投資集團的賬戶里。康得新賬戶只是一個資金中轉站,沒有實際的資金保留管理權,康得新的資金收付業務都是依靠大股東康得投資集團的歸集和下撥完成,上市公司的賬戶則按照零余額管理。
但是子公司賬戶以累計歸集到母賬戶的金額記錄,在該模式下對賬單將不顯示上市公司與大股東之間的歸集劃撥交易。即便康得新賬戶歸集后余額為0,會計師看到的數字仍然是122 億,以此手段達到虛增資產的目的。
2.虛構外銷業務
在康得新部分造假的外銷合同中,部分客戶的簽名是康得新員工偽造的。康得新外銷業務實際上是以PET等外品(基材)假冒光學膜(類似于將劣質淀粉當做高檔面點來賣)出口免費送給別人,與此同時,偽造業務合同和客戶簽名,捏造一系列虛假的銷售單據,虛增業務收入,進而虛增利潤。在2019年11月19日上午證監會召開的聽證會上,康得新的代理律師表示康得新自始至終沒有否認造假。
3.虛構內部交易
2015—2018年,康得新與包括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在內的三家子公司開展內部交易,與子公司進行電子產品采購銷售業務虛增利潤13.39億元。為了增加銷售流水展開電子產品業務,有關人員找到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及智慧海派的關聯公司幫忙造假,冒充公司客戶,偽造電子產品的采購、入庫、出貨單。智慧海派作為此次采購造假業務的主要客戶,事實上并未收到任何顯示組件。智慧海派出具了一份說明,稱其未收發從康得新采購的貨物。康得新稱,公司在自查過程中發現,康得新通過采購業務將資金劃撥至部分供應商后,再通過過橋通道,流轉至部分客戶,重新以銷售收款方式回到公司賬戶,從而構成財務造假資金循環。
二、財務造假防范措施
(一)從企業內部管理方面探討
財務造假得逞的一個條件就是企業內部控制疏漏。康得新內部控制薄弱,管理不到位,在法律法規的邊緣瘋狂試探。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的原因是制度設計環節出現紕漏或在執行環節缺乏有效保證,為此,企業可以從兩方面入手,改善內部控制有效性。其一,建立健全內部組織機構,做到權責分離,建立獎懲問責機制,建立反舞弊機制,對于逾越法律法規以及規章制度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其二,內部審計也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審計歸屬于企業內部,在企業的控制之下,獨立性較差,若賦予內審部門較高獨立性,就會降低財務造假的概率。
(二)從企業內部財務人員方面討論
提高財務人員的執業道德素養以及專業知識技能,定期培訓,定期考核,實時了解國家相關會計制度、會計實訓操作改革,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會計準則進行會計作業處理,特別是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與會計現代化發展攜手并進。樹立良好的法律法規意識,在相關法律的準繩內工作,嚴禁踩雷。
(三)從審計機構方面探討
回顧康得新財務造假事件,其虛增利潤總額 119 億元,扭虧為盈,性質惡劣。2019年1月23日,遭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而且2015—2018年為康得新提供審計服務的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輔仁藥業的分紅爆雷使得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成為眾矢之的,各界不得不質疑其會計師的審計能力及專業水平。這其中的原因還可能與經濟利益有關。
財務造假事件可能會使公眾喪失對事務所的信任,會面臨經濟處罰乃至閉戶威脅,可能置身官司之中帶來嚴重的法律后果,為了避免會計師事務所被利益誘導,連同被審計單位串通舞弊,斷絕審計機構和企業的經濟利益直通車,確保審計業務的獨立性,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審計費用中介機構發放審計費用,保證其審計報告的可靠性。同時還應當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的學習,在執業前,評判自己專業勝任能力是否可以承接此項業務,在執業過程中遵循客觀公正原則,時刻保持應有關注和職業懷疑態度,以此降低審計風險。
(四)從投資者方面探討
被譽為績優股的康得新崩盤,卻要15萬股民買單,投資者作為財務造假的承受者,權益屢遭侵害,財富頃刻間毀于一旦,虛假信息的面前沒有任何風險識別能力,使得其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為此應當加強財務投資、風險識別等方面的知識學習,多方面審視企業,加強專業素養,學習財務知識,利用財務理論分析企業經營運轉情況,以審慎的態度評判企業的發展,學會審視整個企業的經營模式,學會分析企業報表,對企業的財務分析,利用證監會披露的企業信息對其進行全面了解,正所謂前車之鑒后車之師,希望投資者可以慧眼識雷,規避風險。
(五)從證監會方面討論
首先,現有法律不完善,即使依法頂格處罰,但與造假的損失以及惡劣性質相差甚遠,我國應該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其次,造假成本低是也造假的原因之一,康得新119億元造假僅被罰款90億元,雖然是處罰,但是總體來說對造假方而言是一針穩心劑,實則保護造假方,所以,首先加大懲罰力度,可以建立誠信檔案、取消入市資格、加大刑事處罰,加強對于財務造假責任人、會計師事務所和個人的法律問責來削弱造假動力,2019年通過了新修訂證券法,全面推行注冊制,較大幅度提高行政罰款額,是中國股市的希望。
結語
在證券市場中,財務造假事件屢見不鮮,康得新事件僅僅是財務造假的冰山一角。本文通過對康得新財務造假案例分析,歸納財務造假的手段,提出財務造假防范措施,希望可以從康得新案件中總結經驗,從而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審計人員審計獨立性以及專業勝任能力,培養投資者的風險識別能力,早日把中國資本市場從財務造假事件頻發中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