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強
1925年,劉江出生在冰城哈爾濱一個貧苦家庭,13歲因家庭負擔太重,輟學踏入社會。在汽水廠里當過學徒,在郵電局送過電報、押過車。自打記事起,哈爾濱市滿街的地痞、流氓、漢奸、特務、憲兵,以及偽警察等等欺壓老百姓的惡棍們,就在他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正是這些活生生的猙獰嘴臉,為劉江以后飾演各類反派角色提供了人物原型。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解放了哈爾濱,他參了軍。本想扛槍打仗的他卻意外地被分到了松江軍區政治部文藝工作團,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他參演的《白毛女》《血淚仇》《劉胡蘭》等劇目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那時正趕上全軍展開訴苦教育,劉江演的最多的角色就是地主惡霸黃世仁。“從1946年到1952年,《白毛女》成了我的保留節目,連陳強都沒我演的次數多。”
有一次演出結束,團長找到他說:“你小子夠幸運的,差點命都沒了。”原來,有一名戰士看戲過于投入,氣憤之下沖著臺上就舉槍,幸好被人摁倒了。從那以后,部隊規定,看演出可以帶槍,但不準帶子彈。
1952年部隊整編,很多人都轉業了,領導希望劉江轉做文化教育工作,讓他當文化科副科長兼軍人俱樂部主任。沒想到,劉江對當官根本沒興趣,三個多小時的談話中他始終堅持“我只會演戲”。就這樣,劉江被調到中南軍區藝術劇院,成了一名專職話劇演員。
1958年,劉江坐了幾天火車,從廣州到北京,又一路打聽一路找,終于在六里橋附近的一片莊稼地旁找到了自己的新單位——八一電影制片廠。和他同一批進廠的還有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等。“我們這幫人帶著一身火藥味兒,都是從戰爭年代過來的。”劉江從此和大銀幕結緣。
他在電影《海鷹》里飾演敵艦艦長,還差點付出生命的代價。開拍前,劉江專門詢問煙火師危險系數有多大,被告之大可放心。開拍時,他憑著在松花江里練就的一身好水性,從艦首一個猛子扎下去,動作還真漂亮……萬萬沒想到,炸藥放過了量,隨著爆炸聲響,巨大的水柱沖天而起,他全身被震得疼痛難忍。按照劇情,民兵們七手八腳把李艦長打撈上來,在岸上扒拉一下后說“死了”,這場戲就結束了。可是岸上躺著的劉江疼得半天都沒有緩過來,這下可把大伙嚇壞了,以為他為電影事業獻身了呢。
憑著股子拼命三郎的勁兒,之后但凡有“壞蛋”角色的影片,導演常常首先想到劉江,他由此逐漸成為演反派角色的“專業戶”。
1964年,八一電影制片廠開始籌拍軍事教材片《地道戰》。當時許多演員對拍軍教片不太主動,認為這樣的片子影響面窄,不如故事片能在社會上引起轟動效應。然而劉江讀過劇本后,對戲中的“湯丙會”這個漢奸角色產生了濃厚興趣。他找到導演任旭東,表示自己愿意演“湯丙會”。劉江為了能在銀幕五分之一出鏡的畫面上(那時有規定,反派角色的戲只能占整部影片的五分之一)塑造好這一角色,劉江自作主張,特意做了一副假牙套在嘴里,一張齜牙咧嘴瞪牛眼的猙獰面孔出現了。
片中那句經典臺詞“高!實在是高”也大有來歷。影片拍攝前,劉江不慎將腦袋撞了個大窟窿,在住院治療。北京軍區兩位老戰友去醫院探望他,其中一位順嘴說了一句,“高!實在是高!”劉江覺得有意思,就記在心里了。拍攝中,他靈光一現,巧妙地把這句話用在臺詞中,使漢奸丑惡嘴臉暴露無遺,也為情節添彩不少。這部本應作為軍事教材的影片,也因為內容充實、新穎,演員表演精湛,而成為上座率頗高的優秀故事影片。此片上映以來創造出30多億人次觀看的紀錄,成為不朽的經典。
與劉江共事多年的張勇手曾經開玩笑地說:“劉江天生就是演戲的料,如果沒有他,這世上少了多少壞蛋呀!”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曉劉江背后的付出。
有一次,幾位圈中老友聚會,劉江說自己多年不吃肥肉了,被開涮:“你才過上幾天好日子呀?還多年不吃肥肉了,吹吧!還真把自己當胡漢三了”。劉江不慌不忙解釋說,當年拍攝《突破烏江》時吃到腐壞的肉傷著了,之后始終心有余悸。
原來在影片《突破烏江》中,他飾演敵參謀長。有一場戲,敵軍開祝捷宴,擺了幾桌酒席。戲中要求敵參謀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盡顯野蠻貪婪之相。劉江夾起一塊醬肉放在嘴里,心說:“不好,要出事”。原來南方潮濕悶熱,拍戲時間又長,醬肉早就餿了。為了不影響拍戲,劉江繼續狼吞虎咽,大快朵頤起來。導演一喊“停”,劉江一轉身,翻腸倒肚地吐了起來,食物中毒。此后,他多年不再吃肉。
他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是偶然更是必然。
有資深影迷說,不少飾演反派的演員在影片里猙獰可憎,私底下卻慈眉善目、可親可愛。演了一輩子壞蛋的劉江生活中也是一位讓人尊敬、口碑頗佳的好老頭。他善良、熱心腸,整日里樂呵呵的。八一廠大院里的孩子們都愛圍著“胡漢三”爺爺轉。誰要是受了委屈,都會跑到他身邊哭訴,他摸著孩子的臉蛋又是哄又是逗,孩子高興了,他卻忙乎得滿頭大汗。
這位給人們帶來無盡藝術享受的藝術家,這位為電影事業獻出畢生精力的電影人,如今走了,“胡漢三”再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