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鄧 李嘉 李傳增


摘 要:目的 探討師生關系和學業倦怠的關系以及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問卷調查法對西北民族大學350名進行調查,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 師生關系與學業倦怠呈負相關(r=-0.381,p<0.001);師生關系與學業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r=0.238,p<0.001);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呈負相關(r=-0.237,p<0.001);學業自我效能在師生關系和學業倦怠之間起中介作用,中介效應效果量為9.68%。結論:師生關系可以直接預測學業倦怠水平,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師生關系與學業倦怠之間起中介作用。
關鍵詞:師生關系;學業倦怠;學業自我
1 引言
社會的高速發展使各行各業內部的單一能力從業人員人數逐漸趨向飽和,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漸顯現。可大學生如果無法整合所學知識,擴展知識寬度,則很容易在大浪淘沙的現代社會中被淘汰。因此,拓寬知識面,填充學習內容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然而物極必反,學生面對的高水平課業壓力及負荷,可能會消耗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消極對待學習,產生倦怠,不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因而找到有效的緩解之策顯得十分迫切。
學業倦怠在工作倦怠的基礎上提出,指個體處于低學習興趣及動力時,對被迫學習感到厭倦而產生的身心疲倦的心理狀態[1],并且長期的學業壓力或低學習興趣可能會帶來情緒耗竭、人格解體及低成就感癥狀[2],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師生關系是指在學習、生活中建立起來的,在情感表達和認知交流上一種雙向的關系穩定且復雜的關系。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了教師期望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3],改善學生學業不良[4],等消極學習現象,側面說明了師生關系對學生學業的影響,已有研究證明師生關系能夠顯著負向預測學業倦怠[5],即師生關系越緊密越和諧,學生的學業倦怠水平越低。師生關系不僅能夠直接對學業倦怠產生作用,也存在間接影響因素。學業自我效能感指學生對完成自身學業以及學習任務的信心以及信念,高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以往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受師生關系的影響,并與學業倦怠有關。即大學生的積極自我效能感能夠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6]并且顯著負向預測學業倦怠[7]。然而國內較少有研究明確闡述三者間的關系,基于此,本研究開展,探究自我效能感在師生關系及學業倦怠間的作用,為化解大學生學業投入提供新思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當前的研究較多的是師生關系以及學業倦怠之間、學業自我效能感和學業倦怠之間的研究,少有研究關注三者間的關系。學業倦怠水平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對大學生而言具有現實意義,了解三者的具體關系可以對降低大學生的倦怠水平,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成績提供指導性建議。基于前人的理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1)師生關系可以負向預測學業倦怠,正向預測自我效能感。2)學業自我效能感可以負向預測學業倦怠。3)學業自我效能感在師生關系和學業倦怠之間起中介作用。
2 對象
對象。本實驗隨機選取西北民族大學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問卷350份,有效回收問卷325份,有效率為92.8%。所有的問卷調查對象都知情同意。男生122人,占37.5%,女生203人,占62.5%。年齡分布為21.02±1.23。其中大一19人,占5.8%;大二120人,占36.9%;大三138人,占42.5%;大四48人,占14.8%。農村206人,占63.4%,城鎮119人,占36.6%。
3 方法
3.1 問卷
1)師生關系量表。采用張磊編制的師生關系量表,包括親密型、依戀型、回避型和沖突型四個維度,共22個測題,采用5點計分。Cronbachs α系數為0.83,分半信度為0.82,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得分越高師生關系越好。
2)學業倦怠量表。采用連榕、楊麗嫻編寫的學業倦怠量表,問卷共20個項目,共有情緒低落、成就感低和行為不當三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Cronbachs α系數為0.82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得分越高,表明學業倦怠程度越高。
3)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王才康編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共10個項目,采用4點計分方式,Cronbachs α系數為0.973。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高。
3.2 統計學分析
統計分析采用SPSS23.0進行分析,進行描述統計、Pearson 相關性分析、回歸分析以及中介模型的檢驗。
4 結果
4.1 人口學變量差異分析
對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后發現,漢族的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少數民族(t=2.25**,p<0.01);進行描述統計后發現自我效能感水平為24.53±4.32;學業倦怠水平為58.76±6.79;師生關系水平為79.3±9.12。
4.2 相關關系分析
對師生關系,學業倦怠水平和學業自我效能感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師生關系和自我效能感呈顯著正相關(p<0.001),師生關系和學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p<0.001),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業倦怠水平呈顯著負相關(p<0.001)。
4.3 中介效應檢驗
觀察散點圖數據基本符合線性關系;殘差檢驗基本正態分布;根據相關關系分析,變量之間兩兩顯著相關;滿足進行進一步檢驗的要求。進行中介模型檢驗后結果如下。
結果表明師生關系可以負向預測學業倦怠水平(β=-0.381,p<0.001);當方程中同時加入學業自我效能感和師生關系,可以發現師生關系可以正向預測學業自我效能感(β=0.238,p<0.001);學業自我效能感可以負向預測學業倦怠水平(β=-0.155,p<0.01),此時師生關系仍能負向預測學業倦怠水平,因此自我效能感在師生關系與學業倦怠之間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該中介模型的總效應量為-0.381,中介效應量為-0.03689,中介效應的效果量為9.68%。
5 討論
樣本西北民族大學師生關系水平處于一個較好的水平;學業倦怠水平則處于較高的水平,在新學期開始,大部分學生要補足前期的平時實驗作業,可能導致樣本倦怠水平較高;自我效能感水平較高,可能是因為定期開展心理援助活動以及學習援助活動,幫助學生減少了學習上的困難與生活中的阻礙[8]。
根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對自己會有較高的評價,因此他們在面對學業中的困難時,更可能用積極的態度應對,不易產生焦慮,更可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少的肯定自己,面對問題時采用消極的態度應對,會質疑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因而導致學業倦怠水平的增加。學校可以增加對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的關注,增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降低學業倦怠水平[9]。
師生關系可以較好地負向預測學業倦怠水平,作為復雜的互動關系,師生關系較好的人,對教師的依戀性更高,更加關注老師的態度與言行,對老師的指導更加的認可,從而能夠減少學習中的困難,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習中的困難,進而降低學業倦怠水平,從而有助于自身的學習成績的提高。師生關系較好的人,對教師的回避性更低,學生樂于與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可以更好的應對學業倦怠。
總的來說,本研究為減小學業倦怠水平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通過建設好的師生關系,提升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最終降低學生的學業倦怠水平。對于民族院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給予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楊麗嫻,連榕.學習倦怠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02):54-58.
[2]Maslach C.Bumout-The cost of caring[M].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1982.
[3]何畏,李輝.運用羅森塔爾效應激發大學生英語課堂參與意識[J].中國成人教育,2010(10):189-190.
[4]鮑亞.羅森塔爾效應及其對學業不良學生的轉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7(01):63-65+96.
[5]馬麗榮.初中生家庭教養方式、師生關系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6]許夢珂.大學生師生關系與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15,30(11):35-41.
[7]趙俊潔,和愛林,朱海娟.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自尊、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職業與健康,2020,36(08):1120-1123.
[8]朱磊.馬達加斯加中學生師生關系對學習倦怠的影響[D].寧波大學,2019.
[9]趙俊潔,和愛林,朱海娟.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自尊、領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職業與健康,2020,36(08):1120-1123.
作者簡介
茆鄧(1998-),男,漢族,江蘇省揚州市,本科在讀,西北民族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心理研究社,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