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錚 鄭楊楊 鄭慶揚 黃珠玉
(1.海南省文昌市中醫院,海南 文昌 571300;2.海南省中醫院,海南 ???570203)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屬于腭扁桃體急性非特異性炎癥,多因混合感染而致病,其中尤以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常見[1];該病患者主要臨床表現包括高熱、咽痛及吞咽困難,并可見扁桃體膿性分泌物,如未及時治療可導致中耳炎、淋巴結炎甚至全身嚴重并發癥,威脅生命安全[2-3]。西醫對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治療主要依賴抗生素及對癥干預,但隨著耐藥菌株增多療效不斷下降,易反復發作形成慢性扁桃體炎,且多種不良反應亦限制其臨床應用[4]。經過長期臨床隨訪觀察,中醫藥輔助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在提高病情緩解效果和加快臨床病程方面較西醫單用具有一定優勢[5]。本研究旨在觀察自擬清熱排膿活血湯輔助西醫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療效及對炎性因子、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F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西醫診斷標準[6];符合“急乳蛾”痰熱郁結辨證診斷標準[7];年齡18~65歲;方案經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繼發肺炎、中耳炎及心肌炎等嚴重并發癥者;體溫超過39.6℃者;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妊娠哺乳期女性;精神系統疾病者;過敏體質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84例,以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5.12±4.90)歲;平均病程(2.44±0.68)d。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35.54±4.96)歲;平均病程(2.37±0.64)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醫規范治療治療,即給予退熱、鎮痛、霧化及抗感染等對癥干預,其中抗感染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批號:15082631)入液靜滴,每次0.2 g,每日2次;甲硝唑(武漢遠大制藥,批號:160613)口服,每次0.5 g,每日1次。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輔以自擬清熱排膿活血湯:金銀花20 g,天花粉15 g,浙貝母15 g,白芷12 g,當歸12 g,赤芍 12 g,陳皮 10 g,防風 10 g,皂角刺 8 g,甘草8 g。熱毒甚者加野菊花10 g,大便秘結甚者加生大黃6 g(后下),每天1劑加水400 mL煎至200 mL,早晚溫服。兩組療程均為5 d。
1.4 觀察指標 1)記錄退熱、咽痛消失及扁桃體膿性分泌物消失時間,計算平均值。2)臨床癥狀評分包括發熱、咽痛、扁桃體腫大及出血滲出,每項總分6分,分值越高癥狀越重[8]。3)血常規指標包括白細胞計數(WBC)和NEU,檢測儀器采用邁瑞5100型全自動五分類血細胞分析儀。4)炎性細胞因子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檢測儀器采用羅氏Cobas 71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5)CD3+、CD4+及CD8+水平檢測采用賽默飛Attune NT型全自動流式細胞儀。
1.5 療效標準 參考文獻[8]擬定。顯效:臨床癥狀評分減分率≥70%,且血常規復常。有效:臨床癥狀評分減分率≥30%,<70%,且血常規改善。無效:未達上述標準。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4.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見表1。觀察組近期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n)
2.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見表2。觀察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42 42退熱1.23±0.50△2.61±0.84咽痛消失2.58±0.73△4.25±1.30扁桃體膿性分泌物消失2.62±0.48△3.58±0.70
2.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3。觀察組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及本組治療前(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42)對照組(n=4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發熱4.43±0.98 1.28±0.33*△4.31±0.94 2.05±0.55*咽痛4.12±0.82 1.07±0.27*△4.18±0.85 1.73±0.43*扁桃體腫大3.80±0.82 0.94±0.19*△3.91±0.87 1.50±0.32*扁桃體出血滲出4.12±0.80 0.89±0.11*△4.05±0.77 1.42±0.25*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檢查指標水平比較 見表4。觀察組治療后WBC計數和NEU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及本組治療前(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檢查指標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常規檢查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2)對照組(n=4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WBC(×109/L)14.59±1.44 7.36±0.92*△14.50±1.41 7.78±1.17*NEU(%)92.50±11.57 42.10±6.33*△91.86±11.24 65.52±8.07*
2.5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見表5。觀察組治療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均顯著少于對照組及本組治療前(P<0.0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2)對照組(n=4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hs-CRP(mg/L)14.24±2.01 4.97±0.85*△14.31±2.04 8.46±1.36*IL-6(ng/L)54.45±9.97 25.04±4.21*△54.19±9.94 39.57±6.38*TNF-α(ng/L)26.35±5.94 14.88±2.15*△26.08±5.91 19.42±3.39*
2.6 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見表6。觀察組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及本組治療前(P<0.05)。
表6 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6 兩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2)對照組(n=42)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CD3+51.50±4.11 58.97±6.17*△51.31±4.04 55.46±5.36*CD4+40.25±3.87 48.04±5.21*△40.19±3.84 44.57±4.38*CD8+38.25±3.57 32.88±2.18*△38.08±3.51 35.42±2.89*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感染以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為主,多合并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及化膿性鏈球菌等[9]。在患者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時,病原體可大量繁殖并侵襲隱窩上皮及實質,導致炎癥出現并可誘發局部或全身并發癥等[10]。以往對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多通過抗生素靜脈滴注以控制病情進展,但抗生素耐藥和過敏問題使其臨床應用受限;而手術切除扁桃體屬于有創操作,術后往往合并多種并發癥,亦難以滿足臨床治療需要[11]。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屬于中醫學“急乳蛾”或“爛喉蛾”范疇[12],以急性發熱、咽痛、全身酸痛、納差乏力、扁桃體紅腫伴膿點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同時多見于兒童和青壯年[13]。中醫學認為病者因火熱邪毒循經上蒸于咽喉,脈絡瘀阻導致氣血凝滯,熱灼血肉化為腐膿,終發為本病[14];《金匱要略》云“熱過血凝,蓄結而發為癰膿”[15];故該病治療當將解毒消腫、清熱排膿放在首位。本研究所用自擬清熱排膿活血湯源自《校注婦人良方》,組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天花粉消腫化痰,浙貝母散結消癰,白芷排膿生肌,當歸養血活血,赤芍涼血祛瘀,陳皮燥濕化痰,防風透邪排膿,皂角刺消癰活血,而甘草則調和諸藥以共清熱毒、消膿腫及活血瘀之功效。中藥藥理實驗研究證實,金銀花可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糞腸球菌繁殖生長,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免疫細胞吞噬功能[16];浙貝母亦能夠刺激血清γ-球蛋白合成分泌,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促進炎癥病灶吸收[17];白芷提取物有助于刺激白細胞吞噬功能,提高機體病原菌抑殺效果[18];而天花粉則具有雙向調節模型動物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加快病毒清除效率等多種作用[19]。
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近期療效、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WBC計數、NEU及炎性細胞因子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證實中藥方劑輔助用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治療有助于提高總體病情控制效果、縮短病情康復所需時間及拮抗機體炎癥反應水平。同時觀察組治療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及本組治療前,則表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案能夠有效調節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改善細胞免疫功能。已有研究顯示[20],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病情發生發展與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紊亂關系密切;其中患者血清CD3+和CD4+水平在早期即可顯著下降,同時CD8+水平升高,由此造成CD4+/CD8+比例降低,引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失衡,抵抗力隨之下降,無法有效抑制病原菌感染;以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已被證實與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病程具有相關性[21]。
綜上所述,自擬清熱排膿活血湯輔助西醫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促進病情康復,抑制機體炎癥反應水平,且在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方面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