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姚冬娟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為國內常見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約為0.59%~5.27%,且呈逐年上升趨勢[1]。COPD病因相關研究尚未明晰,不過諸多學說指出,COPD主因炎癥反應機制、免疫功能失衡等因素影響[2-3],導致呼吸道氣流持續性受限,且病情遷延難愈。當前西醫方案對早期、中期COPD的治療有良好的控制效果[4],但COPD高復發風險特性及西藥耐性、毒副反應等因素,導致單純西醫無法遏制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癥狀,增加患者并發慢性呼吸衰減風險。對此怎樣治療防控AECOPD,降低死亡率成為業界關注熱點。本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AECOPD(痰熱郁肺證)患者資料,行前瞻性對照研究,探析清肺化痰湯加減聯合穴位敷貼治療AECOPD(痰熱郁肺證)療效及對患者肺功能、炎癥因子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處理與預防全球策略(2018年版)》AECOPD診斷標準[5];符合文獻[6]痰熱郁肺證診斷標準;知情同意,醫學倫理委員會討論批準。排除標準:COPD穩定期者;本次用藥過敏者;惡性腫瘤者;免疫系統疾病者;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結核、硅肺、支氣管擴張、哮喘等引發慢性咳嗽喘息者;血液系統疾病者;感染性休克及器官功能衰竭者。
1.2 臨床資料 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77例。采用單盲法隨機分為對照組88例與觀察組89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入院均行平喘、解痙攣、止咳、化痰、糾正內環境紊亂狀態等對癥干預,1~2 L/min持續低流量氧吸入;頭孢唑肟鈉(深圳致君制藥,國藥準字H44022961)每次3 g,每日2次靜脈注射,口服茶堿緩釋片,每次0.1 g,每日2次;羧甲司坦口服溶液,每次10 mL,每日3次;無創正壓通氣(S/T模式),維持血氧飽和度(SaO2)達到90%以上,每次2 h,每日3~5次。觀察組在西醫常規干預基礎上配合清肺化痰湯加減加穴位敷貼治療。清肺化痰湯組方:黃芩10 g,川貝母15 g,炙紫菀10 g,紫蘇子10 g,魚腥草 20 g,桑白皮10 g,杏仁10 g,瓜蔞皮15 g,陳皮10 g,瓜蔞仁6 g,茯苓6 g。隨癥加減:伴痰黃內盛者加用薏苡仁20 g,海蛤殼15 g,行理肺化痰之效;伴便秘者加用制大黃15 g,葶藶子15 g,達泄熱通腑之功;痰熱傷津者加用天花粉15 g,南沙參10 g,奏潤燥滋陰效用等。文火慢熬,100 mL/袋,早晚各口服1次(每次1袋)。穴位敷貼:兩組穴位交替貼敷,一組取穴腎俞、肺俞、大椎、定喘;另一組取穴膏肓俞、膻中、腎俞、天突。中藥敷料為黃芪9 g,炙麻黃6 g,杏仁6 g,川貝母6 g,桑白皮3 g,細辛3 g。由醫院中藥房研粉,配以姜汁調成糊狀,以40 mm×40 mm脫敏膠布敷貼于穴位,觀察30 min,無過敏,于敷貼4 h后取下,每日1次。兩組均持續用藥14 d。
1.4 觀察指標 1)于治療前后檢測兩組肺功能。MD-Diffusion型肺功能儀監測最大呼氣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及FEV1/FVC比值。2)炎癥因子。于治療前、治療14 d后取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免疫發光法檢測降鈣素原(PCT)。3)中醫癥狀積分。于治療前后觀察患者咳嗽、咯痰、胸悶等中醫癥狀積分,無癥狀為0分,輕度為1~2分,中度為3~4分,重度為5~6分。分值越低則表示癥狀緩解程度越好。4)記錄兩組用藥不良反應。5)隨訪6個月,統計患者因AECOPD再次入院率。
1.5 療效標準 參考《中醫新藥臨床指導研究原則》[6]COPD證候評分標準評估療效。顯效: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70%。有效: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30%,<70%。無效:癥狀積分較治療前降低率<30%。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后,兩組PEF、FVC、FEV1、FEV1/FVC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觀察組PEF、FVC、FEV1、FEV1/FVC改善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別觀察組(n=89)對照組(n=8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FEV1(L)1.56±0.36 2.38±0.49*△1.53±0.35 2.07±0.42*PEF(L/s)2.08±0.37 2.96±0.74*△2.12±0.41 2.45±0.81*FVC(L)2.53±0.55 3.36±0.61*△2.59±0.61 2.98±0.57*FEV1/FVC(%)50.28±5.27 62.85±6.08*△50.39±5.12 57.05±5.36*
2.2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比較 見表3。治療后,兩組TNF-α、PCT、IL-6、IL-8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TNF-α、PCT、IL-6、IL-8降低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n=89)對照組(n=8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TNF-α(g/L)5.79±0.91 1.12±0.13*△5.73±0.95 1.47±0.18*PCT(ng/mL)0.46±0.21 0.17±0.09*△0.45±0.23 0.24±0.13*IL-6(ng/L)175.38±15.34 109.85±12.07*△178.04±16.82 128.75±13.49*IL-8(ng/L)0.75±0.23 0.34±0.11*△0.74±0.21 0.49±0.12*
2.3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見表4。治療后,兩組咳嗽、咯痰、胸悶等中醫癥狀積分均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咳嗽、咯痰、胸悶等中醫癥狀積分降低幅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分,±s)
組別觀察組(n=89)對照組(n=88)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咳嗽4.09±0.73 1.15±0.39*△4.11±0.68 1.73±0.45*咯痰3.63±0.79 1.01±0.33*△3.61±0.82 1.52±0.41*胸悶3.55±0.62 0.97±0.25*△3.52±0.59 1.42±0.28*
2.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5。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5 兩組用藥安全性比較 兩組用藥期均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AECOPD患者因急性發病造成呼吸系統迅速惡化,超過60%患者合并氣道嚴重阻塞,嚴重影響肺功能[7],AECOPD若治療不及時可進展惡化致呼吸衰竭。國內專家共識認為,直至2020年AECOPD致死因素可位居全球死亡因素第3位[8]。多項研究發現[9-10],西醫常規藥物治療AECOPD短期效果較佳,但隨西藥持續應用將發生耐藥征,影響AECOPD患者病情持續控制質量。因此,西藥對AECOPD病情控制效果仍顯不足,亦無法逆轉COPD病情。
現代中醫學發展,眾多學者證實[11-12],中醫治療COPD更具優勢,中醫將COPD納入“咳嗽”“喘證”“肺脹”范疇,病機關鍵為肺腎兩虛,因外邪侵入至肺氣不宣,引咳喘之癥。痰熱郁肺證為AECOPD典型證型,以實為主,肺氣虛可積痰濕,邪郁化熱,灼燒肺津,痰瘀互阻,即為病因亦為表現。故中醫治療AECOPD以止咳宣肺、清熱化痰為關鍵。本院基于AECOPD病情特點及中醫辨證施治、整體治療理念,組方清肺化痰湯加減,方中黃芩補肺衛之氣,川貝母止咳潤肺,紫菀、陳皮祛痰止咳,魚腥草解毒清熱,桑白皮利水平喘,瓜蔞皮化痰利濕,杏仁、紫蘇子降氣消痰,諸藥調和,共奏清肺、降逆、祛痰、平喘、止咳之效,隨癥加減,鞏固效果。配合穴位敷貼療法,讓中藥經腎、肺俞穴、孔竅脈絡慢慢滲透,逐步作用于病灶。本研究證實,清肺化痰湯聯合穴位敷貼治療的AECOPD(痰熱郁肺證)患者好轉率明顯優于西醫常規治療者,表明清肺化痰湯聯合穴位敷貼對AECOPD患者癥狀改善效果顯著,化痰清熱,平喘潤肺,且配合穴位敷貼協同共奏清熱宣肺之效。
研究證實[13],肺功能與AECOPD患者病情惡化程度有明顯相關性,受AECOPD病情進展可致肺功能不完全可逆性損傷。因此AECOPD的治療需重視肺功能狀況的調節。本研究中,兩組AECOPD患者治療14 d后,PEF、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均明顯改善,表明及時有效治療AECOPD可改善患者肺功能,這一結果與周衛軍等[14]研究相符。分析結果可能與中藥整體治療相關,諸味中藥可有效改善AECOPD患者氣道阻力,促進支氣管擴張,提示清肺化痰湯加減聯合穴位敷貼方案對AE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程度更具優勢。
AECOPD病因關鍵為感染。多項研究認為[15-16],各類炎癥介質及炎性因子在AECOPD肺部炎癥反應中有著關鍵作用[17-19]。PCT則是細菌感染重要指標,亦為AECOPD抗菌治療過程極具指導價值的標志物。本研究發現清肺化痰湯聯合穴位敷貼治療AECOPD后,患者TNF-α、PCT、IL-6、IL-8等炎癥指標均顯著低于常規西醫治療者,表明清肺化痰湯加減聯合穴位敷貼可有效調節AECOPD患者血清炎癥因子釋放,緩解炎癥反應,改善癥狀。結合現代藥理學可知,中藥組方內瓜蔞有抗菌、抗潰瘍的作用;魚腥草抗炎效果較佳,黃芩有消炎抗菌,淫羊藿降血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川貝母抗炎,改善肺部炎癥[20]。
綜上所述,清肺化痰湯加減聯合穴位敷貼治療AECOPD(痰熱郁肺證)效果良好,改善肺功能,調節機體免疫,減輕炎癥因子,且中醫藥整體、綜合的治療方式對患者全身多系統調理,減少AECOPD再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