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主任醫師 陳國萍

經常有患者因感冒等疾病后,反復低熱、頸部或者咽喉部疼痛,有的還伴有心悸、多汗、多食、易饑等癥狀遷延不愈,輾轉多個科室,做了很多檢查,最后才因醫生懷疑是“亞急性甲狀腺炎”,建議去內分泌科就診。
亞急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是一種和病毒感染有關的甲狀腺破壞性疾病,常在病毒感染后1~3周發病,夏秋季節發病率增高。近幾年研究發現,遺傳因素也參與了此病的發生發展,30~50歲女性發病率高。
1.病毒感染:發病前1~3周通常有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的癥狀。
2.頸部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有的很輕微,甚至只有微微的異樣感;有的很嚴重,痛得死去活來,碰都不讓碰,吞口水都痛。而且,往往先是一側頸部疼痛,稍微緩解以后就轉移到另一側,有時候同側的臉頰、耳部也都會疼痛不適;頸部甲狀腺區域可以摸到硬硬的一塊,有疼痛感。
3.發熱:大部分患者還會有發熱癥狀,體溫有高有低,一般多在38℃左右,午后和夜間比較高,早上體溫多較低;還可以有心慌、多汗、肌肉疼痛、食欲不振等癥狀。
4.抽血檢查可以發現:甲狀腺激素水平增高、白細胞輕度增高、血沉增高。
5.影像學發現:甲狀腺B超可以出現片狀低回聲區;甲狀腺ECT掃描可發現吸碘功能明顯降低。
亞甲炎診斷并不困難,但因臨床表現多樣,極易誤診,關鍵是能否想到。如由于甲狀腺與咽喉位置相鄰,疼痛的部位都是在頸部,容易誤診為感冒、咽喉炎;此外,有的亞甲炎患者因有心悸、多汗、多食、易饑以及甲狀腺腫大等甲亢的癥狀及體征,常被誤診為甲亢。
因此,流感或感冒等患者,如果發熱、咽痛等癥狀在治療后遲遲得不到緩解,尤其同時伴有多汗、心悸、情緒改變等甲亢表現,應注意排除亞甲炎。
治療方面,由于亞甲炎是病毒感染后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炎癥而非細菌感染,因此抗生素治療無效。此外,因亞甲炎的甲亢癥狀呈一過性,故無須用抗甲狀腺藥物(如他巴唑等),更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碘或手術治療,否則可能導致永久性甲狀腺功能減退。
其實,亞甲炎預后良好,絕大多數可以自己恢復,但是它需要經過數個月的痛苦過程。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明顯縮短病程,但是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平穩地度過這一過程,主要治療方案有三種:
一是癥狀比較輕的,自己可以挺過去,就可以什么藥都不吃,定期復查相關指標,關注病情發展過程就可以了。
二是如果疼痛劇烈難以忍受,或者反復發熱,嚴重干擾日常生活,可首先選擇解熱鎮痛藥物,比如西樂葆、扶他林、芬必得等口服。注意只選一種,并關注副作用(主要是對胃的影響),也可以同時服用護胃的藥物。
三是如果服用解熱鎮痛藥后效果不佳,疼痛還是難以忍受,發熱持續的話,就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治療了。一般選用強的松,效果立竿見影,癥狀很快消失。但需要強調的是:不能癥狀一消失就馬上停藥,一定要按醫囑緩慢減藥直到停用,否則容易病情反復。另外,長時間糖皮質激素還有較多副作用,如引起高血壓、高血糖、向心性肥胖、消化道反應、骨質疏松等。當激素減量后癥狀反復時,可切換回“解熱鎮痛藥物”或者兩者聯合使用。
需要強調的是:患了亞甲炎一定要多休息,避免勞累,放松心情,合理膳食,營養均衡,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這才是解決亞甲炎的根本方法。由于亞甲炎通常繼發于病毒感染,所以,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是防止亞甲炎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