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縣人民醫院藥劑科 楊梅

骨質疏松是一種骨密度下降的疾病,一般女性絕經后5~10年內、男性70歲以上最易發生骨質疏松,且年紀越大,發生概率越高。骨質疏松會造成骨骼疼痛,多見于腰背疼痛,還會導致身長變短,駝背。骨質疏松會直接導致骨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所以,患上骨質疏松一定要及時的進行藥物治療。
骨質疏松要堅持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①抗骨吸收藥物:雌激素、降鈣素、二磷酸鹽、維生素D。②促骨形成藥物:氟化物、合成類固醇、甲狀旁腺素、維生素K。③促骨礦化藥物:鈣劑、維生素D。
在治療骨質疏松時需要在醫囑指導下堅持服用藥物,且服藥率需要達到80%以上方可獲得效果。
選擇理想的治療藥物,要求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可明顯的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風險;能夠快速顯著的緩解臨床癥狀及特征,在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骨質量,增加骨強度;使用較為方便、簡單;需要長期使用,安全性較高且依從性較好的藥物;具有較為合理的性價比。
在用藥治療時,應將補充鈣質以及維生素D作為治療的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鈣在患者體內水平是否足夠,并不取決于血鈣的水平,而是取決于24小時尿鈣的水平。在正常情況下,鈣值在100~300mg之間,維生素D的水平需要維持在25ng/ml以上。同時,用藥期間需要對患者的肝腎功能進行觀察。
不存在可同時發揮促骨合成及抑制骨吸收雙重作用的藥物。同一類藥物不主張同時使用一種以上進行治療骨質疏松,若超過一種以上的抑制骨吸收藥物聯合應用,不僅無法提高臨床療效,甚至可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個體病情選擇合適的藥物。如若骨折風險較高,則需要選擇促骨合成藥物以達到提高骨量的目的,若骨折風險不高,則需要結合用藥花費選擇最佳的用藥搭配方案。
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用藥方案為雌激素+“1”:雌激素+維生素D;雌激素+雙膦酸鹽或雌激素+降鈣素。研究證明,在雌激素治療的同時聯合應用維生素D、雙膦酸鹽或降鈣素,可獲得比單純應用雌激素治療更好的臨床療效,且雌激素有效劑量減小,不良反應發生率下降。
在服用雙膦酸鹽等藥物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用藥的方法。
1.避開飯點:雙磷酸鹽對食管、胃腸道黏膜有刺激性,進食后會出現燒心、惡心等癥狀。因此,吃雙磷酸鹽要避開飯點,而且服藥半小時內不要喝果汁、牛奶、咖啡等。
另外,這類藥物吸收率很低,如果每天只服藥一次,最佳方法是清晨飯前半小時,用大量溫水送服。
2.不能平臥:服藥后平臥會加重對食管的傷害,因此,服藥后30分鐘內應保持站立或坐姿。
3.定期查骨質:研究顯示,服雙磷酸鹽4年以上,可能增加骨折風險。因此,長期服藥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骨密度檢測。
骨質疏松患者盡量不要使用各種利尿藥、抗癲癇藥、甲狀腺旁素、可的松等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會影響到鈣鹽的吸收與利用,加快鈣鹽的排泄,妨礙鈣鹽在人體骨骼內的沉積,從而導致骨質疏松的加劇。
醫務人員需要加強對絕經期女性骨質疏松患者各類骨指標進行觀察,及時跟進并了解治療進展,調整治療方案。另外,可搭配其他方案進行治療,如中醫療法、食物營養、運動療法、脈沖電磁場療法及手術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