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熱的夏季,人們喜歡用“冷”來消暑,吃各種冷飲食物,空調、風扇時刻開著,還有人喜歡洗涼水澡、打地鋪,等等。雖說緩解了炎熱,但貪涼行為也可能為健康埋下隱患。今天,就談一談我們怎么避開消暑誤區,選擇“熱養生”安全度夏。
大自然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夏季,人體陽氣最盛、新陳代謝最旺。根據中醫“順應天時”的養生原則,此時應注重養護陽氣。
“百病從寒起”,寒邪是人體疾病的罪魁禍首。夏天陽長陰消,是添陽的好時機,用“涼”對抗“熱”是不可取的。因為,寒邪容易損陽氣,讓人變得倦怠無力。正所謂“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夏天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樣會侵襲體內,雖不會立即發作,但會留下病根。
夏天氣溫高,人如果貪涼,雖享一時涼爽,卻在不知不覺中損害了健康。以下便是最常見的消暑誤區。
誤區一:大量吃冷食 這是最常用的消暑方法,尤其是冰淇淋、冷飲和冰鎮西瓜備受歡迎。很多人夏天胃口不佳,常捧一個冰鎮大西瓜代替晚餐。卻不知,西瓜偏寒,一次吃得較多會對人體陽氣有所耗損。
專家提醒:夏季,人體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比起其他時期陽氣相對不足。這時攝入過多的生冷食物,使體內聚集了過多的寒氣,秋冬季易得病。
誤區二:休息太貪涼 很多人并不知道,夏季晚上整夜開低溫空調、甚至打地鋪睡覺的行為,極易使身體遭受風寒,損傷陽氣。夏季皮膚毛孔張大,熟睡時全身基礎代謝減慢,體溫調節功能下降,抵抗力變弱,這時開低溫空調、睡地板,都會使寒邪進入體內。注意千萬不要一味追求涼快!
誤區三:運動后立即沖涼 夏日適當的運動,可將體內“寒邪”和“濕毒”排出體外,但運動后的燥熱、流汗也讓人難以忍受,不少年輕人喜歡用沖涼水澡來降溫。這樣做會讓“寒邪”進入體內,因為人體對溫度的適應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一下從高溫到低溫會受到刺激,更不要說用涼水沖澡了。運動完用涼水沖頭甚至沖腳,都會使濕寒進入體內。同樣,運動完后也不要馬上吹空調。
誤區四:特別人群無需特別關照人與人體質是不同的,對抗寒氣的能力也不同。一般而言,青壯年陽氣相對較重,而老人和小孩則體質稍差,易受到“寒邪”的侵擾。女性因生理原因,“寒邪”和“濕氣”也會經常侵擾她們。因此,居家生活時,要多加關照體質較弱、陽氣本身不足的人,避免受涼,小心寒邪侵體。
中醫講養生要順應時節,夏天該熱就得熱,該出汗就得出汗。我們要順著陽長的規律,采取以熱制熱的“熱養生”。
1.遠離寒邪 應注意少食生冷食物,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里;也不可用冷水洗頭、洗腳,下雨天避免淋雨。淋雨了,可用生姜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姜、紅糖一起沖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2.夏季也要用熱水泡腳“熱則血行、寒則血凝”,熱水泡腳能夠使氣血運行通暢,增加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強新陳代謝。水溫以40℃左右為宜。
3.常洗熱水澡 熱水洗澡能使身體的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排毒。水溫控制在37℃~40℃左右為宜。
4.解暑要喝熱茶 炎炎夏日,一杯熱茶最能解暑消渴,因為熱茶利于汗腺排汗,達到散熱的效果,且茶能提高脾胃運化能力。冷飲消暑雖立竿見影,但只是短暫降溫,不能真正解渴。
5.夏季運動必不可少 運動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有助發汗。專家認為,夏天要“以汗制汗”。因為夏天氣要外泄,運動是重要的排汗方式,同時還可以加強自身熱適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