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
(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遼寧 鞍山 114009)
我國鐵路現處于大跨越大發展的時代,尤其是高速鐵路的建設正邁向新的臺階,時速200 km/h以上的線路主型鋼軌正在更換每支鋪100 m長60 kg/m的重型鋼軌,這就對重軌鋼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鋼液中的夾雜物會嚴重破壞重軌鋼基體的連續性,是誘發重軌鋼質量缺陷的重要因素[2-3]。重軌鋼針對夾雜物控制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A類夾雜物要求2.0級以下,B類夾雜物要求1.0級以下。鞍鋼在重軌鋼生產過程中,由于煉鋼連鑄原材料波動、設備運行不穩定、過程操作異常等造成重軌鋼夾雜物超標,導致重軌鋼探傷不合格,傷軌率曾一度高達0.35%。因此,對原生產工藝進行了優化,顯著提高了重軌鋼中夾雜物的控制水平,降低了傷軌率。
鞍鋼重軌鋼生產工藝路線為:鐵水預處理脫硫→100 t氧氣頂吹轉爐冶煉→鋼包精煉爐(LF)精煉→真空脫氣爐(雙工位VD爐)脫氣→大方坯連鑄機澆鑄→熱送大型加熱爐→軋制→鋼軌在線全程淬火→預彎→矯直→超聲波探傷→表面檢查。煉鋼過程中,鐵水硫含量高直接影響出鋼成分進而影響精煉的處理,最終導致生產的波動,造成傷軌的出現。重軌鋼要求全部鐵水脫硫,而受實際生產條件的影響,轉爐出鋼硫含量受鐵水硫含量的制約,很難控制在0.020%以下,從而影響LF爐脫硫,導致LF爐攪拌時間和攪拌量增加,A類夾雜物增加。同時夾雜物上浮不徹底,澆注時夾雜物隨鋼水卷入鑄坯內部,探傷時產生傷軌的幾率增大。所以,目前煉鋼過程主要是控制夾雜物,特別是硅酸鹽夾雜。
為了提高鋼水純凈度減少傷軌的發生,主要從兩個方面控制鋼水中的夾雜物:一是控制整個生產過程以減少夾雜物的數量;二是VD真空處理后期弱吹和增加VD處理后至上機前的靜置時間,使夾雜物有一定的動力學條件和充分上浮的時間。協調好前后生產工序的銜接和控制時間節點有利于提高LF精煉的效率,降低鋼液中的硫含量。
鐵水預脫硫是冶煉高品質鋼、提高產品質量、減輕后道工序生產壓力以及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超低硫鋼生產的重要手段[4-5]。為最大限度地降低鋼中S含量,減輕A類夾雜物對重軌鋼的危害,將原先的鎂鈣混合噴吹脫硫改為KR攪拌法脫硫,脫硫劑平均用量7.5 kg/t鋼 (脫硫劑中氧化鈣:氟化鈣=9.5:0.5)。若鐵水初始S含量過高,則加大渣料的加入量至10~12 kg/t鋼左右進行脫硫。
精煉渣長時間與鋼液接觸,能夠吸收鋼液中上浮的夾雜物,起到凈化鋼液的作用[6-7]。為控制重軌鋼中的夾雜物,對精煉渣成分進行了優化,形成了重軌鋼專用精煉渣系,其成分及堿度見表1。

表1 重軌鋼專用精煉渣成分及堿度Table 1 Compositions of Refining Slag for Heavy Rail Steel and its Basicity
由表1看出,重軌鋼專用精煉渣的堿度得到了適當的提高,這有利于Al2O3(B類)夾雜物的控制。表2為精煉渣優化前后重軌鋼中夾雜物的對比,從表2中可以看出,優化后鋼中夾雜物主要為球、點狀的硫化物夾雜,夾雜物的數量降低了8.31個/mm2,夾雜物的尺寸降低了約 20 μm,這對重軌鋼的生產十分有利。

表2 精煉渣優化前后重軌鋼中夾雜物的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lusions in Heavy Rail Steel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of Refining Slag
表3為精煉渣優化前后夾雜物評級的對比,從表3中可以看出,優化后A類和B類夾雜物的評級提高了0.5級。

表3 精煉渣優化前后鋼中夾雜物評級的對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Grades on Inclusions in Heavy Rail Steel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of Refining Slag
(1)轉爐出鋼結束到吊罐時間不超過3 min;從吊罐到坐精煉鋼水渡車時間為:轉爐爐后扒渣罐次不超過18 min,非扒渣罐次不超過12 min;坐精煉鋼水渡車到坐LF爐鋼包車時間不超過12 min。
(2)生產組織中,首罐開澆前15 min轉爐第4爐鋼水出鋼,第2罐開澆前15 min轉爐第5爐鋼水出鋼,依此類推至尾罐。
(3)除外界或設備原因外,轉爐每爐鋼熔煉時間控制不大于35 min,控制關鍵點為出鋼硫含量和掛罐溫度,杜絕連續兩罐鋼水硫含量大于0.015%或者掛罐溫度低于1 585℃,避免增加LF處理負擔。
(4)除外界、設備原因、鋼水條件惡劣(出鋼后溫度低于標準12℃以上、出鋼硫含量高于成品0.012%以上)及大罐吹氬效果不好等情況以外,LF爐處理周期不大于30 min。
(5)精煉時若出現因某罐鋼水條件惡劣等情況而影響生產節奏時,要做好生產組織,確保下一罐鋼水進VD的時機(可以先進VD)及充足的壓力,弱吹,開澆前靜置時間共20 min以上。
通過采取上述措施,重軌鋼中的硫含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對高速重軌鋼夾雜物進行了跟蹤,結果為A類夾雜小于等于2.0級的比例從85.5%提升至90.3%,B、C、D類夾雜小于等于1.0級的比例從94.5%提升至99.1%,夾雜物控制水平明顯提高,重軌鋼傷軌率由0.35%降至平均0.25%以下。
通過采取KR攪拌法進行鐵水預處理脫硫,重組精煉渣組份、VD弱吹并靜置20 min以上、優化轉爐冶煉和LF精煉工藝等措施,鞍鋼生產的重軌鋼中A類夾雜小于等于2.0級的比例從85.5%提升至90.3%,B、C、D類夾雜小于等于1.0級的比例從94.5%提升至99.1%。夾雜物控制水平明顯提高,重軌鋼傷軌率由0.35%降至平均0.2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