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意蘊豐富的古老年畫,畫滿心中向往,成為美好生活的祝福和見證。他曾是中國城鄉最大宗的家庭裝飾品,但是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審美取向,居住環境的改變,年畫藝術愈發寡淡。本文即通過對年畫傳承創新現狀的分析,提出借助現代設計手段等途徑增加年畫的社會凝視元素、色彩表現及多層次空間構架,以期為年畫藝術的創新再生提出有益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視野;年畫藝術;創新再生
中圖分類號:J2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2-0017-02
一、年畫的藝術價值
年畫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多丁新年張貼,用丁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一幅幅濃墨重彩的畫作,為千家萬戶的世俗生活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氣氛。作為中國獨特的藝術門類,年畫藝術就像世俗生活的敘事詩。尤其宋以后,年畫主題不僅限于鎮宅消災門神類,更有風俗、戲曲、美女、娃娃等祈求人壽年豐、吉祥如意、招財進寶諸多形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種種期許,同時也展現了中國人豐富多彩的生活而貌。
二、年畫藝術發展的現狀分析
年畫中有極高的民俗文化含量,豐富的地域風格特色,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曾經當做風尚盛行。可如今在高科技現代化的沖擊下,雖不乏年畫人的努力和民藝愛好者的推崇,卻仍顯得有些黯淡失色。究其原因,現代人生活方式、審美取向,文化訴求,居住環境的改變不失為主要因素。
中國早期的年畫主題多為驅兇避邪,但是隨著時間流轉,進入21世紀社會生活場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互聯網通訊、便捷交通、智能生活改變人們的作息、交往、學習、消費、娛樂等諸多方式。如現在居民樓多為封閉式,房屋密集、樓道采光有限,且以單扇門為主,傳統門神題材的年畫自然沒了市場。同時現在也是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西化的侵入不可避免的隔離了部分傳統審美視野。現在人崇尚簡約時尚,注重生活的品質和細節,單純用于張貼、色彩艷麗的年畫往往較難在現代的居住環境中尋得自己的用武之地。再有年畫知識的普及同樣也制約著他的發展,青少年因為對年畫文化內涵和手藝過程不甚理解而削弱了對此種藝術的喜愛。不在年輕人心中扎下根,縱使有國家政策扶持,業內人員的努力,仍舊無法很好的傳承。
三、年畫創新的幾點思考
筆者有幸參加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思支持,清華大學主辦盼“清華大學年畫日新創作營”的學習。學習期間,諸位導師與專家們傾囊相授,分享了年畫創新的觀點方向和實踐經驗。對丁年畫藝術的創新再生有深刻的啟示,綜合學習所得,筆者認為年畫的創新或可從以下幾點展開。
(一)圖形的社會性構架
年畫是根植于民間的藝術形式,緊扣時代脈搏是它永遠的主旋律。當下生活方式的改變帶米很多新風尚,年畫的創新融入民眾日常精神與物質生活項目,則更容易獲得認可。增加年畫的社會凝視元素,是對傳統年畫意的延伸。其實縱然時代變化,但祈福納祥求平安的美好心愿亙古不變,研究當代民眾的心理期盼不失為年畫活態解讀。如佛山木板年畫傳承人劉鐘萍在不改變年畫的工藝和內容的情況下,用現代語言重新闡釋年畫的文化內涵,諸神復活系列,她用“行桃花運,脫單神器”解說喜神和合二仙傳統年畫、逢考必過”解說狀元及第年畫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用當代語言解讀傳統年畫,與時代同行復原理想不失為擴展年畫社會性的一種語言。
當然年畫的創新同樣需要在守正的基礎上注重新時代元素的融入。如創作營里武強年畫組創作的《五子圖強》,刻畫了安保、家政、快遞速運等“新五子”形象,緊扣新時代特征賦予傳統年畫題材新的內涵。其實年畫就是一種媒介,通過象征、隱喻等方式表達人們對生活趨吉避兇的美好追求。而這種追求并不是年節才有,生活的每時每刻都需要。每個創作人都需要體會理解年畫真正的精神內涵,剖析當代中國人的情態需求,加強對民俗文化生態的表現,設計出具有情感溫度的作品。
庚子年春節期間,而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很多地方均推出了一些抗擊疫情的新年畫。用年畫作為抗擊疫情宣傳的載體,承載了人們消疫避災,戰勝困難的共同愿望。筆者也加入抗擊疫情的創作助力軍,根據年畫日新創作營的學習所得,以湖南灘頭年畫將帥門神為原型,給門神像人物戴上了口罩,將疫情防控知識與年畫結合,并借助傳統吉祥紋樣里桃、石榴、佛手,祥云等元素創作了《春回大地·山河皆安》新年畫,作為探索年畫與當下生活結合的一種嘗試。如下頁圖1所示。
(二)色彩的表現性構架
民間美術追求單純明快,夸張刺激的色彩效果,而年畫因受張貼時間、裝飾環境等因素影響,更是多以濃郁,飽和度高為配色原則。在五彩繽紛的包圍下,年的氣息撲而而米。紅紅火火,喜氣洋洋,自有一種豪爽、灑脫、神秘的原始美感。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表現人民對生活的強烈熱愛。但是此種配色與現代清淡簡潔的家居風格時常會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筆者認為或可在保留原始年畫配色方案的基礎上,適當降低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含蓄表達,使之與雅致溫潤的現代居住環境相宜,從而為年畫帶來更多市場。
另外,雖然提及年畫即給人大艷大俗的原生形象,但如天津楊柳青年畫因受宮廷繪畫影響,雖整體風格仍以喜慶為主,畫而色彩卻清新淡雅的多。年畫色彩的創新設計也可多嘗試此類型配色,轉變人們對年畫色彩的單一認知。
(三)多角度空間構架
要想全面提升年畫的知曉度、美譽度,還需要多途徑探索。如近年知名度愈高的文創產品,不失為年畫開拓市場的切入點。清華大學年畫日新創作營即已作出了積極嘗試,開封年畫組的設計師夏遠昭結合開封木版年畫風格創作了“鼓勵神”,并將他應用在手機殼、T恤、滑板等載體上,把傳統年畫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形態結合,擴展了年畫附加值。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衍生品設計時需注重材料、功能、品質等細節問題。年畫的創意開發絕非簡單的將圖案印到馬克杯或T恤衫,做工粗糙的小商品不僅無法提升反而容易貶低年畫的價值。
除了實體衍生品,虛擬衍生品也是值得開發的一塊領域,將年畫圖形設計成符合新媒體傳播的形象,如表情包。或將年畫元素融入網絡游戲都不失為一條路徑。善用網絡傳播,年畫人或創作人也可利用抖音短視頻等平臺分享年畫故事、創作過程等,加強傳播。新春佳節之際創作營攜手京東年貨節,以新年畫作品傳遞美好生活的祈愿,營造年畫消費場景,形成濃厚的年畫氛圍。
第二個方而即要擴展年畫本身物質形態的豐富性。傳統年畫多直接張貼在門和墻上,但此舉顯然不太適合現代居住環境,將年畫裝框上墻或可成為一種解決方式。但是市場上銷售的畫框未必適合多樣的年畫需求,年畫銷售者是否能與廠商合作,為年畫量身定制恰當品質的外框,既可以增加商品附加值又能增加銷售額。此外器具轉移也不失為一種積極探索,讓年畫走出固定場景和位置,借助新材料新技術,聲光電的加入做全新材質形式的年畫給人全新的體驗。
最后需要考慮年畫的區域性或針對性。數碼印刷適應批量生產,傳統印刷樸素單純的工藝感滿足藝術化、個性化的定位需求。總之懸掛、擺放、收藏,多方而探索尋求年畫新的發展,用喜聞樂見的方式繼續裝點我們的生活,或許能讓年畫藝術走的更久更遠。
四、結語
年畫,是民間信仰價值觀的視覺化呈現。時光千年流轉,但千年前的故事卻不再隱秘遙遠。將傳統元素、記憶重組創新拼接,以當今科技表現為媒介,古為今用,與時俱進。讓年畫隨時代而更新,為生活而創作。
當朝霞滿天,當日落西山,邀山河入夢,與星月共眠。靜靜守護年畫帶米的盈盈笑意,解憂生活,美意延年。
參考文獻:
[1]沈泓.年畫里的中國[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2]常會學.“年畫重回春節”:讓年畫走進現代生活——中國傳統工藝振興的路徑探索[N].中國文化報,2019-4-4(008).
[3]原博.年畫,日新[J].中華手工,2019.
作者簡介:魏遷(1987-).女,河南信陽人,信陽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碩士,設計學專業,研究方向:插圖設計、書籍裝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