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期間的教學由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為線上教學,教育三大基本要素,即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影響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如何應對這些變化,來完善網絡教學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將從概述現在網絡教學現狀、分析教學三要素的變化以及針對相應變化提出相應建議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線上教學;教育三要素;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J218.7-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2-0197-02
一、網絡教學的發展現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病毒在武漢井噴式爆發,迅速肆虐整個湖北,并向全國擴散。中央一聲號令,一場人民戰“疫”拉開帷幕。由于疫情來勢洶洶,1月27日,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通知要求地方所屬中小學春季學期開學時間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地方黨委和政府統一部署確定;同時確定“停課不停學”成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大中小學的主要防控措施。
以山東省為例,山東省教育廳于2020年1月31日發布了《山東多地中小學開展網上教學》,規定了濟南市中小學將于2月9日組織開學第一課。由此可見,疫情期間由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網絡教學已經成為必行之路。隨著教學模式發生變化,教育三大基本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響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變成了網上“主播”,學生成為了直播“觀眾”,而教育影響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手段都有了局限和改變。
目前,我國線上教學平臺眾多,以釘釘、騰訊會議為主。2020年3月11日,在線教育平臺釘釘的首席執行官陳航表示:目前全國有一半學生在使用釘釘上課,總人數達1.2億人。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一份應用程序和平臺中釘釘成為首選視頻會議、教學直播和團隊協同通訊平臺。由此可見,我國開展線上網絡教學是有強大的技術后臺作為支撐,作為疫情期間為相應“停課不停學”號召而開展的網絡教學已不僅僅是應急之舉,更是現如今的最優解決方案。
二、針對教育三要素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問題
(一)學生:班級群體分散化,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相比學生分別在家遠程上網課,在學校集體上課,每個班四五十人的規模所產生的教學效果要比前者好得多。把這四五十個學生集中在一起上課所產生的教學效果是“一加一遠大于二”的效果,這是因為學生作為班級中的一員,在課堂中除了受到教師的影響,還會受到來自班級的影響和約束。一方面,基本班規的制訂和落實保證了班集體在上課時可以維持良好的紀律,形成認真聽講的良好氛圍,這種氛圍會使得學生意識到上課需要注意力集中并且努力遵守規定從而認真聽講。另一方面,班級中的班委和成績優秀的學生會形成榜樣作用,這些人在班級中總會更加引人注目,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的觀察學習,可以得出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這些人的影響,從而習得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更加努力專注于教師的教學內容。但是在家這樣一個放松的環境中,缺乏明確規則的制訂和良好氛圍的影響,枯燥的網絡課堂會使本就定性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學生分散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使得學習效果低下,不利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師:教學缺乏互動反饋,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
從以往面對一個個靈動、表情豐富的面龐的人民教師,到如今面對一個冰冷攝像頭的網絡“主播”,雖然工作都是在向學生傳遞知識,但是后者無法通過及時觀察學生聽講時的神情和狀態,來獲得第一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因此對于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樣的學生無法因材施教,使得掌握知識快的學生無法得到更深入地學習,而接受知識慢的學生對于所學內容依舊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并且相比集體上課的氛圍,教師在電腦而前獨自授課,只需將備課的內容直接進行講授即可,缺少了以往傳統課堂中運用教學機智來應對課堂偶然狀況的現象,例如處理學生上課時的失當行為或者回應學生對于某一問題的意外回答。這些偶然狀況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使得教學情境更加生動,更易吸引學生注意,達到點睛之筆的功效。而一氣呵成、平鋪直敘式的教學會使得教學情境顯得枯燥乏味。同時網上教學雖提供了連麥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但是由于網絡和教學平臺等原因,連續連麥提問多位學生所花費的時間成本更高,因此無法大規模提問。
基丁以上三點,會出現教師在教學計劃中預計達到的效果與學生實際掌握的情況有較大差距的現象,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教育影響:教育內容和方法均受限,影響教學過程中學生體驗感
1.教育內容受限制,實踐類課程難以落實
相比語文、數學、英語等傳統學科課程,像體育課這種偏重實踐的課程通過網絡教學,教師無法直接面對面地指導學生教學內容的要領和注意事項,而學生更是缺乏專業的器材輔助和保護。因此,想要達到既定的教學要求困難較大,并且由于缺乏監督,學生存在少做、亂做指定動作,甚至受傷的現象。另外,一些班團活動以及學校的特色活動例如合唱節、科技節等通過網絡教學難以完成,不利于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不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教育方法單一化,影響教學效果質量
在網絡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分別處于不同的空間中,相互之間是隔離開的,討論法難以實施。整個網上直播教學過程是由老師發起并主持的,學生只是以“觀眾”身份參與其中,因此難以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會傾向于“滿堂灌”的講授法,而學生成為了被動接受者。因此學生掌握知識缺乏實際直觀體驗,會出現理解知識不牢固以及無法恰當的運用知識的情況。并且由于缺乏教師面對面地監督,練習法的落實情況完全取決于學生自己的意愿,因此對于自我要求不高、有惰性的學生來說,練習法的落實情況堪憂,因此不論初學還是復習都會造成知識掌握不牢的情況。
三、應對策略
(一)學校:加強教師線上教學培訓,完善教師線上教學設備
在線上教學開展初期,全國各地學校紛紛對教師進行了網上教學培訓,使得教師已經掌握了基礎的信息技術使用方法和相關教學平臺的基本操作。但是由于傳統教學過程中對于線上教學的涉及少之又少,因而經過應急培訓的教師仍處于初級水平階段,因此加大教師線上教學培訓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對于線上課堂突發的各種卡頓、延時等意外情況的處理,以及對于各種平臺功能的熟練運用等都是接下來培訓的重點。只有學校統一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線上教學專門培訓,才能增強整體教師隊伍的線上教學能力,實現在“停課不停學”期間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同時除了加強教師的網絡信息軟實力,學校還需加大對于相關線上教育設備的投入。爭取為每一位教師配備相關電子設備,例如電子白板等,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加簡潔明了清晰地傳授知識。從加強教師線上教學素質到相關配套設備完善,學校雙管齊下助力線上教學工作開展。
(二)教師: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
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每位教師都應該在這個特殊時期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線上教學活動,因此教師在保證線上教學順利實施的基礎上,應該將自身所教學科特點與線上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各項功能來創新教學方法、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開展課堂檢測,從而使得網絡課堂生動有趣,實現精準教學。同時通過增加形成性評價在總成績中的占比等方式來鼓勵學生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例如在線上教學平臺以留言、彈幕等形式發表自己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或者存在疑惑的地方,以此增加學生在線上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感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凸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教學的引導者、促進者,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由于師生無法而對面進行交流,在網絡教學中采用最普遍的教學方法,即講授法,對學生知識的接受理解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更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相關內容的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相對應的難度適中的學習資料,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幫助學生提前了解課堂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家長:承擔監督引導責任:加強與教師的溝通
疫情期間,學生紛紛宅在家中上網課,監督學生的任務逐漸向家長傾斜。首先家長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面對學生長時間上網課所引起的焦躁或者情緒低迷頹廢等情況應該及時幫助學生進行調整,引導學生克服各類負面情緒。同時對于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上網課期間精力不易長時間集中,課后完成相關作業存在敷衍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家長充當以往教師的角色,對學生進行督促和監督,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之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與學生的各位任課教師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學校的相關要求和教學要求,并向教師反饋學生在家表現情況,針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學業或者心理上的問題,向教師“取經”,從而可以更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監督和幫助。只有家校聯合,才能促使“停課不停學”順利進行。
四、結語
這次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是對社會各行各業都是一次重大考驗。在教育領域,為響應“聽課不停學”的號召,網絡教學成為如今教學的主要模式。這不僅是對教師、學生的考驗、更是對全社會的考驗。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組織相關專題培訓、教師隊伍要加強網絡信息能力建設、家長要主動承擔監督引導學生的職責,形成家校聯合的新型教學模式,為完善網絡教學、助力學生成長貢獻一份力量。
與此同時,依托5G、云計算、VR等前沿技術應運而生的直播教學云課堂、遠程視頻教學在疫情期間展露鋒芒,為現代教育的創新與升級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與平臺。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教育也要進行自我革新,在線教育的出現正體現了教育領域順應時代潮流、勇于突破的精神。相信今后傳統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必將相互融合、創新,使得我國教育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R].2020.
[2]山東省教育廳:山東多地中小學開展網上教學[R].2020.
[3]教育部: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R].2020.
[4]高耀:在線教學需注意的五個問題[J].中國科學報,2020.
作者簡介:孫鈺涵,曲阜師范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類)2017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