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征 編輯/蘇二

薛征
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擅長急慢性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等兒童肺系疾病以及多動癥、抽動癥、癲癇等腦病的研究與診治。
門診時間:周三、六全天,周五上午(總院)
周五下午(石門路門診部)
在疫情期間,孩子都放假了,交叉感染類疾病減少了,然而因抽動癥就診的孩子卻不減反增,甚至有些孩子癥狀還加重了,還有原來抽動癥得到控制的孩子最近又重新出現了抽動癥的癥狀。很多抽動癥孩子,長期待在家里,擠眉弄眼、清嗓子、吸鼻子、鼓肚子等動作有頻繁、加重的現象。這可愁壞了家長。
兒童抽動癥是起病于兒童時期的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性疾病。臨床以不自主的、反復的、快速的一個或多個部位運動肌收縮,或不自主地發聲抽動為特征的一組癥候。抽動通常從面部開始,逐漸發展到頭、頸、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軀干及上、下肢。抽動在精神緊張、疲勞、感染時加重,注意力集中、情緒穩定時減輕,入睡后消失,病癥可自行緩解或加重,但智力不受影響。
抽動癥的發病常見于3歲以上的孩子,學齡期兒童患病率最高。在門診中,不乏因為抽動癥影響到日常生活的病例,還有的孩子因為抽動癥受到周圍同齡人的嘲笑而傷及自尊……
引起兒童抽動癥的發病因素有許多。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心理壓力。
疫情期間,孩子的抽動癥狀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或加重。一方面,孩子不能出門,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活動,可能導致情緒低落、壓抑、煩悶、無處宣泄,從而誘發抽動癥狀加重。另一方面,疫情期間不能外出,在家看電視、玩手機、打電子游戲等刺激性的娛樂活動增加,加之為了使孩子跟上學習進度,學校及平臺推出各類直播課程及線上網課,孩子長時間盯著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緊張,也會加重抽動癥狀。此外,孩子在假期期間,由于不用上學,作息不規律、暴飲暴食或不按時吃飯、疲勞等對抽動癥患兒都是不利因素。
在臨床中,90%的孩子是可以治療好的,尤其是癥狀較輕,發病一年內的孩子,難治性的病例只占5%—10%,這部分患者的抽動癥有可能會遷延到成人。

抽動癥的治療方法也很多。對于癥狀較輕的孩子,家長可以選擇中醫綜合方法進行治療,效果比較理想。針對癥狀嚴重的患者,也可以中西醫聯合治療??傮w預后較好,一般青春期前可以得到控制甚至癥狀消失。
醫生在治療過程中,也會引導家長正確認識抽動癥。許多家長會誤以為這是孩子的壞毛病而訓斥孩子,反而容易導致癥狀加重,讓孩子感到“壓力山大”。
抽動癥需要“治療”的不僅僅是孩子,家長也應反思自己提供給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是否出現了問題。
孩子得了抽動癥,家長應避免三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完全忽視,不予理會。輕度抽動癥是不需要特殊治療的,但是家長需要注意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給孩子以輕松愉快的成長環境。若是癥狀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請及時向醫生咨詢或就診。
第二個誤區:不堅持到底,見好就收。有的家長才用了一些應對抽動癥的調理方法,看到一點起色就擅自結束,結果癥狀反彈甚至越來越嚴重。
第三個誤區:過分關注,過度治療。決定是否開始治療抽動取決于癥狀的嚴重性以及抽動本身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干擾,家長需要調整自己對待疾病的態度,癥狀發作時不宜當面批評和過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