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立忠(圖/紅網)
近日,在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表彰獎勵大會上,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圣湘生物”)董事長戴立忠作為湖南省唯一的民營企業科技工作者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狀。
戴立忠身上無處不散發著強烈的科技自信。他這種自信并非無緣之水、無本之木,是多年的科研攻堅練就的,是從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仗一仗打出來的,是用實力在說話。
新冠病毒十分狡猾,它在感染者身上潛伏期長,出現了很多號稱“隱形病人”的無癥狀感染者,他們不易被發現,卻可能成為傳染源。
不管病毒藏得多深,偽裝得多好,總會留下蛛絲馬跡,只要方法得當就一定能把病毒揪出來。戴立忠干的就是這個事:通過研制高效偵查技術和破案手段,把病毒偽裝者、潛伏者通通查出來。
為了研制出精準、快速、簡便的診斷試劑,為醫護人員裝上“火眼金睛”,讓新冠病毒現出原形,圣湘生物第一時間成立了戴立忠領銜的疫情防控應急技術攻關小組。1 月10 日,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公布后,小組第一時間進行分析和產品設計開發。
每盒每劑,但求高精高質;一診一斷,當思人命關天。
帶著“早一秒研發成功,便可早一秒檢測診斷,多一份防控保障”的信念,戴立忠帶領科研人員做了上百個實驗,有時候一做就做到了凌晨,研發人員除了吃飯很少踏出實驗室,直到1 月14 日成功研制出核酸檢測試劑盒。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高效快速完成產品研發的背后,是戴立忠帶領圣湘生物10 多年如一日在核酸檢測技術創新上持續發力。
1 月28 日,圣湘生物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 核酸檢測試劑盒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書,圣湘生物成為國內新冠病毒檢測產品最早獲批上市的6 家企業之一。
點評:黨員干部中存在的危險駕駛、擾亂公共秩序、打架斗毆、言論過激等不當行為,雖然都是發生在工作之余的“八小時以外”,而且沒有觸及違紀“紅線”,卻已偏離合格黨員的“高線”,嚴重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北京順義區的《提醒讀本》,值得每個黨員干部人手一冊,日日警醒自己。
此后,圣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在國內抗疫戰場大展身手,為國內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紅十字總會、湖北省政協、武漢紅十字會等單位點贊。
只有國內說好不一定有說服力,世界說好才是真的好。
從國內走向世界,圣湘生物的自信是:產品采用國際領先的RNA 一步法技術,把以往復雜的核酸檢測過程簡單化,而且操作簡便,具有精準、快速、高通量的特點,能最大程度減少生物安全風險和交叉污染,有效助力識別疑似病例特別是無癥狀感染者,從而快速分流患者,防止交叉感染,助力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 月3 日,圣湘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通過歐盟CE 認證;5 月5 日,獲得美國FDA EUA(緊急使用授權);5 月11 日,獲得巴西衛生監督管理局(ANVISA)注冊證書。目前,產品已供往全球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
硬核的產品質量,促使那些對產品要求十分嚴苛的國家對其敞開大門,也是戴立忠把產品推向全球的底氣。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產品過硬,無需“帶貨”便有顧客上門。戴立忠說,曾經歐洲某國為了及時獲得圣湘生物的抗疫產品,特意派了兩名使館工作人員住在公司“搶貨”,產品只要生產出來了就會馬上被運走。
戴立忠坦言,企業個體努力固然重要,但沒有國內成熟完善的醫療創新產業鏈做后盾支撐,要想短時間內研發出對配套設備、原材料要求很高的核酸檢測試劑產品幾乎不可能,是國內濃厚的創新氛圍之“水”,養大了圣湘生物這條“科技魚”。
和許多60 后企業家一樣,出生于1968 年的戴立忠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
1993 年,從北京大學化學專業畢業的戴立忠選擇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留學深造。“當時國內科技發展水平跟美國有差距,這是客觀存在的。我想要在科技最前沿真正有一番作為,所以選擇去了美國。”有一次,戴立忠走進一個影像租借店面,想租一張碟。“這是白人來的地方,你來干什么?”一個衣衫不整的流浪漢般模樣的白人從背后沖著他說話,一臉不屑。戴立忠心里一震,轉身離開。一路上,他在想:我一個中國名牌大學的留學生,竟然被美國一個流浪漢般模樣的白人嘲笑。這是為什么?還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不太發達啊。他決定主攻生物技術,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碩士、博士學位后,又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并任美國分子診斷領軍企業核心研發小組首席科學家,拿到了美國綠卡。
一份體面的工作,一筆豐厚的薪水,一張美國綠卡,2008 年,當許多人羨慕戴立忠實現了“美國夢”時,他卻決定回國。他把先進的分子診斷技術帶回中國,大幅縮短檢測窗口期,將病變消滅在萌芽狀態。戴立忠坦言,如果人生可以重來,自己會選擇更早一點回來。
戴立忠的母親是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人。他母親是位鄉鎮藥劑師,從醫近40 年,經常對他說的話是:“要為國家做貢獻,不然讀這么多書干嗎?”“小時候經常看到母親為鄉民們看病,因為條件簡陋,一個鄉村醫生能夠做的非常有限。”戴立忠說,因為母親身體不太好,經常要住院,花了不少錢。在母親住院治療期間,他發現,凡是中國不生產或是沒有能力生產的醫療器械、藥物都會非常昂貴,其價格甚至是美國市場的兩倍。
“這讓我更加體會到普通老百姓看病之難,一場大病就可以將一個小康之家拖入貧困的深淵。”戴立忠說,只有我們中國人自己也能夠生產,甚至生產的產品比國外產品更好,醫藥的價格才能降下來,老百姓看病才會更舒心。
2006 年的一次回國調研,讓戴立忠堅定了回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在那次調研中,他發現,在中國,慢性乙肝病毒(HBV)攜帶者約9300 萬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約2000 萬例。每年因HBV感染而導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30余萬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國內檢測病毒感染采用的方法比較落后,主要通過免疫學檢測抗體、抗原是否呈陽性來判斷是否感染病毒,其窗口期通常需要2 到4 個月的時間,這樣非常容易延誤病情。

戴立忠(右)帶領團隊成員在實驗室里做研究(圖/華聲在線)
在美國,患肝病的人數量以及死亡率都很低。美國擁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其中分子診斷技術就是一大關鍵,利用先進的分子診斷技術,可以將檢測的窗口期縮短到兩周內,有效加強預防,將病變消滅在萌芽狀態。戴立忠就是這項技術的核心研發人員,感受很深。
2008 年,戴立忠回到了祖國,在長沙創辦圣湘生物。通過一年多的研發積累,戴立忠帶領團隊開發了國際領先的“高精度磁珠法診斷技術平臺”,填補了國內臨床高精度檢測技術的空白,靈敏度為國內同類產品的50~100倍,其中一些核心技術甚至比美國還先進。
怎樣才能研發出像“傻瓜相機”一樣簡單而方便的檢測技術和設備呢?為了達到目標,戴立忠繼續組織科技人員攻關。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他們終于研發出“一步法快速檢測技術平臺”。該技術的問世,填補了國內快速檢測技術的空白,處理時間比同類產品縮短70%以上,靈敏度為國內同類產品的5~10 倍。
隨后推出的全球領先的通用型全自動分子診斷系統,更是顛覆性地破解了傳統分子診斷分項目、分樣本類型、分時間段操作的瓶頸。只需要用一種提取試劑,就能夠在該全自動平臺上同時實現乙肝、丙肝、手足口、結核等大多數疾病的檢測。特別是POCT 移動分子診斷系統,樣本進,結果出,15~30 分鐘就可以完成檢測,讓分子診斷不僅僅可以在大醫院使用,也可以在社區、基層衛生院、海關、牧場、軍隊甚至家庭等場所使用。
隨著公司高性價比產品的不斷推出,部分進口產品價格很快就下調了50%甚至更多。“這充分說明醫療等關鍵領域必須要有中國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能被別人掐住脖子。”戴立忠說,未來,要為百姓研發更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分子診斷技術和產品。
經歷今年的疫情防控大戰后,戴立忠更加充滿自信地表示,我們在生物科技領域已經不再是“器不如人”的時代,要有充足自信在世界舞臺與其他國家同臺競技。
堅定“四個自信”,才能有科技自信。戴立忠認為,科技自信其實是“四個自信”在科技領域的體現。這次中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大考表現出的文化、制度等優勢,極大震撼了世界,強烈激發了海外華僑華人的民族自豪感。
戴立忠呼吁漂泊海外的華人科技人員積極歸國創業,他的公司也將向全球華人華僑伸出共創科技事業的橄欖枝。
在此次抗疫中,戴立忠也看到,雖然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迅速,但“產業缺塊頭、企業缺龍頭、產品缺拳頭”的問題依然一定程度上存在。他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主動強鏈延鏈補鏈,營造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龍頭企業的政策環境;大力支持進口替代,營造國產、進口產品“同質同價”的公平競爭環境;優化市場競爭機制,營造培育“工匠精神”的市場環境。
通過以上途徑發展壯大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研發更多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高性價比產品,與進口生物醫藥產品形成市場良性競爭,促使生物醫藥產品價格回歸合理水平,從而降低國家醫療負擔、緩解醫患關系,是戴立忠的心愿。

圣湘生物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生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圖/紅網)

圣湘生物工作人員馳援全球抗疫(圖/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