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曉慧

圖/東方IC
新聞事件:6月1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正式公布,明確在海南島全島實施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下稱“海南自貿港”),《總體方案》提出了貿易自由便利等11個方面共39條具體政策。
在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和回頭浪的特殊背景下,海南自貿港踏上征途,意義非凡。無論是“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這些具有自貿港基本特征的政策大禮包,還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往來自由便利的深層次開放,《總體方案》的核心要義仍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升級制度創新。可以說,在海南建設自貿港,是推進高水平開放,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場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迫切需要;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選擇;是支持經濟全球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際行動。
近年來,我國批準建立了18 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的紅利持續釋放,市場主體數量大幅增加,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在更深層意義上,自貿試驗區有效推進改革向縱深發展,引領了開放新模式和新階段的實踐探索,有力推動了高質量發展。然而,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單兵突進”“微創新”的模式已很難滿足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要求,需要一塊能發揮改革系統集成作用的試驗田。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正是這塊重要的試驗田。
海南擁有獨立的地理單元和完整的閉合空間,島內涵蓋了城市和農村地區,產業架構齊備。海南有能力構建新的“比較優勢”,做好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壓力測試和風險防范。近年來,海南在“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優、極簡審批、制度創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為自貿港建設夯實了基礎。在海南建設自貿港,就是要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深層次改革,打破現有的觀念束縛、政策障礙和利益藩籬,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當然,與世界上成熟的自貿港相比,海南仍有較大差距。這既是海南奮楫前行的動力所在,也是海南制度創新先手棋的落子處。但要看到,海南自貿港建設涉及面廣、任務量大,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久久為功、循序漸進。只有堅持管與放的辯證法,分步驟分階段實施的推進節奏,不斷推動《總體方案》部署的各項政策舉措落地實施、產生實效,海南自貿港才能在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上突出后發優勢,將生態優勢、開放優勢上升為制度優勢。
與此同時,建設海南自貿港,離不開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海南自貿港的制度創新不是實驗室里的單株獨苗,更不是淺灘戲水、亦步亦趨,而是一往無前地勇闖深水區、無人區。唯有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樹立制度創新的標桿、探索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才能建成中國特色自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