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東方IC
前段時間,各地學校陸續復學,人們發現,不少孩子戴的鏡片加厚了,學校里“小眼鏡”越來越多了,多地眼科門診中小學生就診人數也明顯增加了。孩子視力下降甚至近視,家長發起了愁。商家從中看到了商機,推出各類視力矯正產品。“太陽能量灸”“3D訓練”“5D熱敷”……這些“花式治眼”方式真的有效嗎?
號稱“每天10分鐘,視力提高一行”“4周摘掉眼鏡”,“太陽能量灸”“3D訓練”“5D熱敷”“6D移動光學”“8D立體光學”……不少產品的宣傳詞看上去“高大上”,其實要么和近視治療技術并無直接關系,要么效果與抬頭望遠差不多。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陳躍國稱,通過改善用眼習慣、消除眼部疲勞,不用借助儀器,也能消除假性近視。但如果確診為真性近視,目前無法通過物理治療等方式治愈,只能通過佩戴合適的眼鏡提高視力。
多位資深眼科醫生表示,“6D”“8D”等似乎“高大上”的技術無非是為使用者制造一種“望遠”的視覺環境,效果與抬頭遠看差不多。
對于“太陽能量灸”,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張國亮認為,其對降低真性近視沒有效果。他表示,一方面近視成因與眼底細胞受損無關,不用“修復”;二是艾灸治療是醫療行為,應在正規醫院進行。青少年眼部皮膚特別嬌嫩,直接行灸風險很大,容易造成損傷。
“凡是宣稱可以治愈或減少近視度數的,都不可信。”北京友誼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洪慧說。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表示,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斷言或者保證的內容;除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廣告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并不得使用醫療用語或者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
與其相信不靠譜的“花式治眼”,不如讓孩子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此外,在孩子視力下降、出現近視癥狀后,帶孩子去正規醫療機構檢查,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
陳躍國建議,如果孩子出現經常瞇眼、看東西越來越近的現象,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檢查。視力下降不等于近視,有可能是假性近視,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專家建議,為保護視力,學齡前兒童一天最多看半小時電子屏幕,小學生每天最多看40分鐘,調整房間光線亮度、屏幕對比度以緩解眼睛疲勞;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不能過長,應該控制在40分鐘至50分鐘內;經常休息遠眺放松,并保證適量的戶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