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代海
摘? 要:芭蕾舞被稱為最具國際性的舞蹈藝術,在長達百年的歷史中,以獨特的藝術姿態迅速風靡全球。在時代發展過程中,中國芭蕾舞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挑戰,只有實現中國民族文化與芭蕾舞劇的有效融合,才能推動中國芭蕾舞劇的健康發展,為世界人民創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藝術。芭蕾舞藝術是從國外學習借鑒的藝術種類。在我國的芭蕾舞舞蹈中,融入了本土的文化特色,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在芭蕾舞的總模式下結合中國文化特點,在全詮釋舞蹈的情感和內涵時,結合中國傳統文化、情感特色和審美特征。這也是我國芭蕾舞所具有的突出的民族文化特點。本文簡要分析我國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藝術中的運用。
關鍵詞:我國民族文化? 優秀傳統? 芭蕾舞? 舞蹈藝術? 文化運用
中圖分類號:G81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7(a)-0228-03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in ballet art
HUANG? Daihai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04? China)
Abstract: Ballet is known as the most international dance art, in the history of a hundred years, with a unique artistic attitude quickly swept the world.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hinese ballet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nly by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and ballet can we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ballet and create ballet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Ballet art is a kind of art learned from abroad. ballet art is a kind of art that we learn from abroad. In the ballet dance of our country, we have integrated the loc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Under the general mode of ballet, we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full interpretation of the emotion and connotation of dance,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is is also the outstanding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ballet in 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in ballet art.
Key Words: Chinese national culture; Excellent tradition; Ballet; Dance art; Cultural application
根據筆者對芭蕾舞的了解可以知道,這一舞種是西歐文化中的一種,并且其國際性影響很強[1-2]。我國很早就受到了西歐芭蕾舞的影響,并與國家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舞蹈品類。芭蕾舞具有較為悠久的發展歷史,很多人都會被芭蕾舞的優雅而吸引。這種舞蹈的高雅姿態,能給觀眾帶來身心愉悅。芭蕾舞也因此獲得了很多人的喜愛。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芭蕾舞傳入我國,結合中國民族文化形成的中國芭蕾舞符合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發展需求。中國芭蕾舞借助民族文化的力量也在不斷地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上熠熠閃光的舞蹈種類之一,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芭蕾舞還需要繼續加強創新,將民族文化的優勢利用起來,站在更高的世界舞臺上,借助民族文化的力量,展現出更加自信的姿態。芭蕾舞是起源于歐洲,帶有明顯國際特點的一種舞蹈藝術,歷經五百年的發展,當前已經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認同。中國芭蕾舞只有實現中國民族文化與芭蕾舞劇的有效融合才能推動中國芭蕾舞劇的健康發展[3]。
1? 中國民族文化概況
藝術中處處體現著文化的身影,我國歷史十分悠久,隨著時代發展,也在不斷地豐富。在歷史發展的影響下,中華民族文化也在不斷得到繁榮豐富。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擁有不同種類的文化風情,包含著十分豐富多樣的內容。中華民族文化也就是涵蓋了五十六個民族便歷史文化長河中不斷地接觸、文化感染而產生的民族、文化、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中國民族文化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的人們共同努力而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周總理對中國民族文化的概念做過界定,周恩來總理指出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點,在從事藝術生產、創造和表演的過程中,將本民族文化的特點融入到作品中,形成具有民族鮮明特點的形式、風格等的藝術才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載體不一定都是來自本土的。對于借鑒學習的外來藝術內容,如果將其與本民族的特點相結合,創造出帶有民族鮮明特征的藝術形式,也同樣可以成為民族文化。因此,中國民族文化就是才用了中華民族表達方式和審美風格的藝術。
中華民族發展歷史悠久,數千年的文化傳統,在文化發展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成熟的程度。也正是因為這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以及不同民族帶有的鮮明特色,民族文化種類豐富,富有多元化色彩,因此,中華民族文化所帶有的民族特色也具有能夠震懾人心的力量。對于中國的芭蕾舞藝術來說,芭蕾舞這一舞蹈種類是源自西歐國家的,是一種外來文化。早在20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在文化交流中被傳入我國。而在這一藝術的學習、模仿與創造的過程中,逐漸地將我國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帶有鮮明的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國芭蕾舞藝術,其獨特的風格特征是西方的芭蕾舞動作原則與中華民族審美習慣、文化風俗等相融合的結果,體現了我國芭蕾舞的創新之處。舞劇《魚美人》是第一部帶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芭蕾舞劇,在芭蕾舞的基礎上融合中華民族文化特色加以創新。當然,在此之后的中國芭蕾舞的編創與表演等都經歷了艱難而漫長的發展歷程,這也是新的藝術誕生的過程。
2? 中華民族文化在芭蕾舞教學與編創中的運用
2.1 運用芭蕾舞教學語匯
在芭蕾舞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中華民族文化,就需要教師改變使用的舞蹈語匯,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方式,將舞蹈與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和動作等聯系起來。這樣的舞蹈語匯能夠向觀眾傳達一些更加容易理解的舞蹈故事內涵,將舞蹈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民族文化的體現中感受到舞蹈真實的內涵和情感,促進共鳴的產生。
2.2 融合民族文化內涵,更新舞蹈動作和訓練方式體系
通常情況下,什么樣的舞蹈決定了什么樣的舞蹈編排和動作訓練體系,舞蹈的種類與舞蹈動作體系之間具有一切關聯。但是在民族文化融入到芭蕾舞的過程中,就需要做出創新,通過創造性思維融合民族文化傳統,獲得對多種不同類型舞蹈的正確認知。在芭蕾舞融合中華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在中國的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等多種舞蹈種類中尋找結合點,在遵循芭蕾舞工作原則的基礎上,融合中華民族文化,形成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中國芭蕾舞。
3? 中華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藝術中運用的方向
3.1 題材和主題向民族化方向發展
芭蕾舞與中華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需要實現題材方面的轉變。外來的芭蕾舞在表現主題上是脫離中國實際的。因此,實現芭蕾舞藝術中對中華民族文化的運用首先就需要使芭蕾舞的主題內容帶有中華民族特色,講述中國民間故事。這也是形成中國式芭蕾舞藝術的基礎與核心的努力方向。在這樣的芭蕾舞藝術下,觀眾才能夠理解其中的內涵,將中國式芭蕾舞中傳達的主題內容與實際生活中帶有民族文化的內容聯系起來,體現中國民族文化特色與內在,促進觀眾與中國芭蕾舞產生更大的情感共鳴。主題和題材的轉變是西方芭蕾舞中國化的第一步,在學習西方芭蕾舞藝術風格的基礎上,結合中華民族文化,形成具有中華民族風格特征的中國芭蕾舞。這是在芭蕾舞中運用民族文化的第一步工作。
3.2 芭蕾舞故事中的人物與風格運用民族文化
芭蕾舞藝術運用中華民族文化,需要在多方面做出努力,克服苦難,不斷發展[4]。在舞蹈藝術中,看到的不應僅有舞蹈動作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蘊含在其中的情感。舞蹈藝術不是動作的簡單拼湊,更重要的是在動作表演中傳達一個個故事。芭蕾舞同樣如此。因此,芭蕾舞中重要的是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將中華民族文化運用到芭蕾舞藝術中,就需要做到將其中的人物中國化,以中華民族的現實故事為依托,塑造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人物形象。例如,在中國芭蕾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具有鮮明的時代背景特征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體現著封建時代的畸形婚姻制度,這些舞蹈藝術營造出“此時無聲更有聲”的藝術效果,映襯著民族文化特色,書寫民族文化故事。
4? 結語
芭蕾舞一直受到西方國家觀眾的喜愛,它優雅、高貴的舞姿也深受中國觀眾的歡迎。當今多元化發展日益明顯,中國芭蕾舞將如何發展是值得人們思考的。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芭蕾藝術受到當時社會的藝術思潮影響較深,是社會藝術發展的重要體現。而芭蕾自20世紀初傳入中國以來,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孕育,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真正扎根中華大地,幾十年來,芭蕾在中國并不局限于照搬古典芭蕾舞劇,而是一直致力于“中國化”的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芭蕾廣泛吸收各國學派之所長,推陳出新地創作出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芭蕾舞劇,得到國際芭蕾藝術界的認可。
參考文獻
[1] 郭彥汝.舞蹈表演中二度創作的分析與探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9.
[2] 趙柏鈞.中國舞在新加坡的傳播與變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
[3] 孫佳妮.我國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藝術中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6):124-125.
[4] 徐晨.試分析芭蕾舞藝術中中國民族文化的運用和創新[J].戲劇之家,2016(14):178.
[5] 劉曉甜.淺析中國民族文化在芭蕾舞藝術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7,30(9):214.
[6] 張怡雯.歷史題材舞劇的敘事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9.
[7] 張菁漪.同質與異構—“芭蕾中國化”現象初探[D].山東藝術學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