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潤,陳孝紅,沈秀芬,陶 淑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云南昆明 650101)
在我國腦卒中是首位致殘和致死的原因,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1]。腦卒中(Stroke)是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的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缺血性腦卒中是腦卒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病死率高及并發癥多的特點[2],高血壓、血脂異常、血糖紊亂以及顱內動脈粥樣硬化等是缺血性腦卒中重要的危險因素[3]。
血清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是磷脂酶超家族中的亞型之一,目前在多個研究中顯示Lp-PLA2 是預測血管炎癥和動脈粥樣硬化及其發展的敏感指標[4],而腦部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基礎。本文通過分析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Lp-PLA2、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 反應蛋白及血脂等指標的變化,研究評估其在缺血性腦卒中輔助診斷中的價值。
選擇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2018 年6 月至2019 年8 月門診和住院患者缺血性腦卒中329例,男171 例,女158 例,年齡21~91 歲,平均(63.03±13.73)歲,所有病例均符合2014 年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5]。原發性高血壓578 例,男296 例,女282例,年齡24~ 98 歲,平均(61.27±13.33)歲,所有病例均符合2010 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6]。缺血性腦卒中、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均排除惡性腫瘤、貧血、嚴重肝臟疾病、近期感染以及近一個月內服用降脂藥物。同期選取在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檢驗科進行體檢的健康體檢者100 例作為健康對照組,男50 例,女50 例,年齡20~85 歲,平均(61.02±14.92)歲,排除心、腦、肝、腎等嚴重內科疾病。
Lp-PLA2 采用安徽伊普諾康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Lp-PLA2 試劑;膽固醇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TG)及超敏C 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采用美國雅培公司的原裝配套試劑;高密度脂蛋白(t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采用日本和光純藥株式會社原裝試劑;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采用北京九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試劑。上述項目均在美國雅培C160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完成檢測。
采集研究對象清晨空腹12 h 以上的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 速度,離心15 min 分離血清。當日以酶法測定TC,以磷酸甘油氧化法測定TG,以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hs-CRP,以直接測定-抗體阻礙法測定HDL-C,以直接測定-選擇保護法測定LDL-C,以酶循環法測定HCY。另留取1mL血清放置-70℃冰箱冷凍保存,分批次采用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測定研究對象Lp-PLA2 水平。
數據采用SPSS 軟件及Microsoft Excel 2003 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和統計推斷。計量資料服從正態分布的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F檢驗),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比較研究對象不同生化指標的敏感性,特異性及診斷效能,通過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線,并計算出各個指標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
三組研究對象人群間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原發性高血壓組、缺血性腦卒中組體質指數(BMI)、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均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健康對照組、原發性高血壓組、缺血性腦卒中組一般資料比較()Tab.1 A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healthy control group,essential hypertension group and ischemic stroke group ()

表1 健康對照組、原發性高血壓組、缺血性腦卒中組一般資料比較()Tab.1 A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healthy control group,essential hypertension group and ischemic stroke group ()
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0.05。
在健康對照組、原發性高血壓組及缺血性腦卒中組三組研究對象中,血清Lp-PLA2 檢測結果呈逐步升高趨勢,HDL-C 呈下降趨勢,而HCY、hs-CRP、TC、TG 及LDL-C 在各組中的變化趨勢與Lp-PLA2 一致,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組間兩兩比較,在缺血性腦卒中組中Lp-PLA2、HCY、hs-CRP、TC 及TG 明顯高于其他兩組,LDL-C 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HDL-C 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P< 0.05);在原發性高血壓組中HCY、hs-CRP、TC、TG 及LDL-C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Lp-PLA2 等指標在缺血性腦卒中組與其他各組檢測結果比較()(1)Tab.2 Comparisons of Lp-PLA2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ischemic stroke group with other groups ()(1)

表2 Lp-PLA2 等指標在缺血性腦卒中組與其他各組檢測結果比較()(1)Tab.2 Comparisons of Lp-PLA2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ischemic stroke group with other groups ()(1)
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0.05;與原發性高血壓組比較,*P<0.05。
表2 Lp-PLA2 等指標在缺血性腦卒中組與其他各組檢測結果比較()(2)Tab.2 Comparisons of Lp-PLA2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ischemic stroke group with other groups ()(2)

表2 Lp-PLA2 等指標在缺血性腦卒中組與其他各組檢測結果比較()(2)Tab.2 Comparisons of Lp-PLA2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ischemic stroke group with other groups ()(2)
與健康對照組比較,▲P<0.05;與原發性高血壓組比較,*P<0.05。
以原發性高血壓組數據為基礎,將缺血性腦卒中組與原發性高血壓組通過組間比較分析篩選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指標Lp-PLA2、HCY、hs-CRP、TC 及TG 作為自變量,是否患缺血性腦卒中為因變量,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血清Lp-PLA2、hs-CRP、HCY 及TC 濃度水平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缺血性腦卒中預測指標的Logistic 回歸分析()Tab.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edictive indexes of ischemic stroke ()

表3 缺血性腦卒中預測指標的Logistic 回歸分析()Tab.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predictive indexes of ischemic stroke ()
以原發性高血壓組數據為基礎,將通過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篩查出的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Lp-PLA2、hs-CRP、HCY 及TC,繪制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ROC 曲線,計算Lp-PLA2 等生化指標的曲線下面積(AUC),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通過ROC 曲線分析得到Youden 指數的最大值,該最大值對應的cut-off 值即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Lp-PLA2 等生化指標的臨界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中Lp-PLA2、hs-CRP、HCY 及 TC 的 AUC 分 別 為 (0.736,0.659,0.657,0.610),對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特異性分別為(80.4%,75.7%,62.1%,56.9%)。其中Lp-PLA2 檢測的曲線下面積(AUC=0.736)最大,特異性也最高(80.4%),提示Lp-PLA2 的檢測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中有較高的價值,同時通過Youden 指數分析得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Lp-PLA2 的臨界值為196.96 ng/mL,見表4、圖1。

表4 比較LP-PLA2 等指標在診斷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效能Tab.4 A comparison of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LP-PLA2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圖1 Lp-PLA2 等指標對缺血性腦卒中的ROC 曲線Fig.1 ROC curve of Lp-PLA2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diagnosis of ischemic stroke
根據2016 年版的《中國成人血脂血異常防治指南》[7]推薦,當HDL-C 小于1.00 mmol/L 時,該指標列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而在本研究中三個研究組的HDL-C 均大于1.00 mmol/L,故未將該指標納入Logistic 回歸分析。
腦卒中由于其高發病率、高致殘致死率、高復發率給人們群眾的身心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通過積極控制導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是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也是減少腦卒中復發和死亡的重要手段。大量臨床研究表明,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礎是腦部動脈粥樣硬化,氧化應激以及炎性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動脈粥樣硬化與許多炎性因子顯著相關[8]。Lp-PLA2 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表達上調,并且能水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中的氧化磷脂,生成脂類促炎物質,進而產生多種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包括內皮細胞凋亡和內皮功能異常[9]。hs-CRP 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急性時相蛋白,在發生炎癥或一些組織損傷時其濃度會非特異性升高。有研究表明[10],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缺血病灶體積越大,hs-CRP 水平會越高,hs-CRP 水平與卒中嚴重程度和死亡風險相關。HCY 是蛋氨酸代謝產生的一種含硫氨基酸,血液中增高的HCY 能夠刺激血管壁引起動脈血管的損傷,從而導致炎癥和血管壁的斑塊形成,大量研究顯示,高HCY 水平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11]。在血脂代謝中,由于脂代謝紊亂所致的動脈內膜的脂質沉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機制之一,而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的狹窄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12]。
本研究分析了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年齡、Lp-PLA2、hs-CRP、HCY、TG、TC、LDL-C 及HDL-C 水平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及健康對照者的差異,結果顯示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Lp-PLA2、HCY、hs-CRP、TC 及TG 濃度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和原發性高血壓組。由此可見,上述指標的異常對缺血性腦卒中的預測具有一定的價值,和一些研究結果相一致[13-14]。本研究中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Lp-PLA2、HCY、hs-CRP 及TC 水平是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說明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當上述指標異常時提示罹患缺血性腦卒中的風險增加。然而,ROC 曲線顯示hs-CRP、HCY、TC 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診斷效能都較差,AUC 分別為(0.659,0.657,0.610),診斷特異性也較低,分別為(75.7%,62.1%,56.9%),不適合作為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的理想血清標志物。Lp-PLA2 作為一種新型的血管炎性標記分子,在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中發現它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危險因素,與傳統血脂指標、HCY 及hs-CRP 相比,Lp-PLA2 也有較高的診斷效能 (AUC=0.736)和診斷特異性(80.4%),由此可見,Lp-PLA2 在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通過ROC 曲線分析發現,缺血性腦卒中患者Lp-PLA2 的臨界值為196.96 ng/mL,與一些已公開的報道不一致[15],這可能與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學或試劑廠家不同所致。目前市場上Lp-PLA2 項目的檢測試劑較雜,檢測方法也多不一樣,這在一定程度導限制了Lp-PLA2 在臨床診療中的推廣和應用[16-17]。
綜上所述,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發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主要與高血壓、血脂代謝紊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等密切相關。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Lp-PLA2 是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清Lp-PLA2 水平可以預測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的風險。但Lp-PLA2 檢測方法的規范化是目前該項目在臨床應用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基于HCY、hs-CRP、TC 及TG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為防止腦卒中的發生,控制患者血壓、血清Lp-PLA2、HCY、hs-CRP、TC 及TG 的水平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