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然
7月17日,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海科技”)科創板首發上會成功,信號鏈芯片第一股即將誕生。芯海科技專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是一家采用Fabless模式的IC設計企業,其芯片產品廣泛應用于智慧健康、壓力觸控、智慧家居感知、工業測量、通用微控制器等領域。芯海科技本次擬募集資金5.45億元,分別用于高性能32位系列MCU芯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壓力觸控芯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智慧健康SoC芯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
作為一家擬赴科創板上市的企業,芯海科技舍得花錢“砸研發”,每年堅持將收入的20%左右投入到技術研發當中,效果也較顯著,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6項核心技術、195項專利(發明專利111項)、134項軟件著作權和27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由于產品國內領先、國際先進,公司產品被小米、格力、華為、美的、vivo、魅族、飛利浦等國內外知名終端客戶廣泛采用。
2017年-2019年,芯海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16351.77萬元、21929.63萬元和25627.42萬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5.19%。2020年一季度,芯海科技營業收入為5629.27萬元,同比增長95.66%。芯海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預計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000-16000萬元,同比增長62.22%-73.0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4500-5500萬元,同比上升148.05%-203.18%;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4000-5000萬元,同比增長122%-177.50%。
2017年至2020年1-3月,芯海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4019.66萬元、4115.69萬元、5108.61萬元、1292.05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4.52%、18.77%、19.77%和22.95%,各期基本維持在20%左右的高水平。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10.80%、11.99%、12.25%、14.15%,芯海科技研發費用率顯著高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其實,除了今年一季度圣邦股份以23.23%的比例高于芯海科技外,其余可對比公司,包括兆易創新、中穎電子、士蘭微、上海貝嶺、富滿電子,各報告期的研發費用率均不如芯海科技。
受益于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截至2020年3月末,芯海科技已獲得134項軟件著作權和27項集成電路布圖設計、195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11項。
近年來,公司在諸多方面取得顯著成績:2015年,CSU1185D獲得2015年度第十屆“中國芯”最具潛質產品。2016年,CS1258產品獲得“高性能模擬前端芯片”第十屆(2015年度)中國半導體創新產品和技術獎。2018年公司推出國內首顆內置USB PD3.0快充協議的32位MCU芯片CS32G020,憑借優越的性能,榮獲2019年第四屆中國IoT技術創新獎。2019年,芯海科技ADC產品CS1259在第十四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上榮獲“優秀技術創新產品”稱號。
與此同時,或許受益于高強度研發下取得的技術先進性,芯海科技花在銷售方面的資金并不需要太多,銷售費用率也低于行業均值。2017年至2020年1-3月,芯海科技銷售費用分別576.53萬元、698.28萬元、800.90萬元、149.08萬元,銷售費用率分別為3.52%、3.18%、3.10%、2.65%。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4.08%、4%、3.76%、3.85%,芯海科技銷售費用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芯海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優于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報告期內,芯海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1.46%、45.04%、44.74%、69.43%,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均值分別為33.34%、34.07%、32.77%和33.90%。
芯海科技擁有完整的信號鏈芯片設計能力,核心技術為高精度的ADC技術及高可靠性MCU技術。
成立前期,芯海科技以高精度Sigma-Delta ADC(模數轉換器)芯片為主打產品,憑借高性價比占據了本土衡器領域大部分市場,份額超過了70%,成為“爆款”。
中高端衡器對于ADC精度要求較高,2007年之前,國內中高端衡器使用的ADC芯片來源以國外TI、ADI等ADC技術全球領先企業為主。芯海科技CS1242量產后,精度高達24位,有效位數為21位,可以滿足國內中高端衡器對高精度ADC的要求,并逐步應用到中高端衡器中。2011年,芯海科技推出了24位低速高精度ADC芯片CS1232,在有效位數上已經達到了23.5位,分辨率超過千萬分之一,在同類型芯片中達到行業較高水準,目前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在低速高精度ADC芯片基礎上,芯海科技還成為了業內首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采用微壓力應變技術并量產壓力觸控SoC芯片的企業,在壓力觸控芯片技術上自主創新。壓力觸控SoC芯片于2016年流片,2017年實現量產并產生收入,目前主要應用于壓力觸控屏、壓感Home鍵以及邊緣鍵替代等,已經實現對魅族旗艦機型、vivo機型(Apex系列/NEX3/NEX3s/iQOO系列)、小米旗艦機型(小米8透明探索版)等智能手機的批量供貨。同時,全球首款環繞屏概念機小米MIX Alpha和OPPO首款屏下攝像頭全面屏概念機也采用了芯海科技的壓力觸控方案。
芯海科技的MCU主要是8位和32位產品,目前8位MCU主要應用于小家電、電子玩具和一些中低端汽車電子產品等;32位MCU主要面向高端應用,公司于2018年推出國內首顆USB PD3.0 32位MCU芯片,主要應用于電源快充領域。
芯海科技做MCU,但不只是做MCU,由ADC嫁接核心的MCU主控以及相關的外圍器件,形成信號鏈MCU,打造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不但提升了產品附加值,也打響了公司品牌。事實上,在此次疫情期間,在額溫槍產品上,芯海就完整的提供“芯片+算法+應用方案”及量產指導等一站式服務。
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于一體的全信號鏈芯片設計企業,基于芯海在全信號鏈上的優勢,其在商業模式上的優化仍在不斷嘗試和迭代。在電子秤領域做出特色后,順應產業發展形勢,芯海科技再一次開始了模式轉型,從提供芯片升級到提供服務,把原來提供解決方案的模式融入了軟件和服務,并介入標準領域和打造生態系統。能同時把ADC和MCU做好的企業不多,芯海具有全信號鏈的自主可控能力,因此才能在商業模式上實現創新。
未來,公司將順應物聯網、人工智能、汽車電子、醫療工控等新興應用領域發展趨勢,發揮自身在芯片領域的研發及設計優勢,持續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芯片及解決方案,拓展應用領域及下游客戶覆蓋范圍,鞏固公司在芯片設計領域的市場地位,提升在感知測量和人工智能等細分領域的芯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成為行業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