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晶晶
摘要:文化館是政府為了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組織輔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而設立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當地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中心。隨著當前數字化技術的日益增強,文化館建設也需要緊跟潮流,不斷提升數字化的服務水平,滿足群眾需求,由此數字化建設變得更為迫切。本文就文化館數字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闡述文化館推進數字服務平臺建設的思路。
關鍵詞:文化館;數字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2;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283-01
一、前言
當今社會,隨著群眾文化精神需求的日益增加,如何依靠數字化平臺與現代化的信息手段,更優質的服務群眾,為群眾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文化服務,成為了文化部門和所有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方向。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如何依托數字互聯網技術,建設文化館數字服務平臺,為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是當下文化館轉型升級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數字文化館建設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1.數字化建設的認識不到位。雖然現在互聯網發展的非常迅猛,人們每天都在接觸互聯網,但是仍有不少地方認為文化館的主要工作是輔導、培養、舉辦展覽、文藝演出等,沒必要提供信息化的服務,以至于很多地方沒有平臺,根本沒有辦法為群眾提供數字化服務。
2.數字化平臺建設不完善、缺乏專業人才。數字化文化館的建設不單單是靠一個網站,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現在文化館內部都沒有數字化專業的人才配置,數字化管理是音樂干部、戲劇干部、美術干部等,很難做到術業有專攻,導致數字化平臺建設滯后。數字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優秀的網站或微信公眾號必須做到有專人、專業的管理,把文化產品以最快、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傳播。
3.數字化平臺建設資金不足。現在諸多文化館都沒有數字化建設的專項資金,缺乏資金,設施就不完善,一些基層文化館受到設施設備和技術應用的限制,無法實現遠程數字網絡服務,沒有大容量的數據服務器,無法對文化資源進行采集和儲存,使得數字文化服務難以開展。文化館數字化的建設要有充足的資金才能建設和維護。
三、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
1.數字化建設是文化館發展的必然要求。疫情期間,許多地方陸續建立數字文化館,把傳統的文化館“搬到哩鴦上,利用數字技術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藝術培訓輔導、在線遠程服務等,這樣的行為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制約,讓群眾隨時隨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服務突破了時間、地點、群眾的限制,讓資源無數次利用,更廣泛的服務群眾,也實現了文化館的基本職能。
2.數字化建設充分展示了文化館職能。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網絡技術已經運用到人們的方方面面,文化館的發展需要切合時代的發展,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構建數字化文化服務平臺不僅能滿足更多群眾的訴求,還能整合資源,拓展文化館的影響力,讓文化館的職能充分展示。
3.數字化建設滿足了廣大群眾的需求。文化館有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實現廣大群眾文化權益的前沿陣地。運用網絡的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與時俱進的服務方式,不僅能讓群眾在文化館里面享受到現場的服務,更能讓群眾離開文化館后也能隨時隨地的享受在線服務,加大了資源整合,降低了服務成本,有利于服務質量、數量以及效率上的提高,讓文化館成為更多人享受精神生活的場所。
四、文化館數字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1.完善硬件設施,豐富數字文化產品。硬件設施包括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是文化館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在加大資金的投入的同時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硬件設備的管理、維護,切實的提升管理水平。注重文化價值的采集和整理,以文字、圖像、聲音等各種形式對資源進行保存,利用網絡在線遠程教育,不斷豐富數字文化,提高公共數字文化資源的供給能力。
2.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培訓,提升技術能力。人才隊伍的建設在文化館數字化的建設中尤為重要,通過培訓不斷提高文化館從業人員對數字化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增強專業干部對數字設備的使用能力,提升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也可以招募志愿者,為文化館的數字化建設補充人才,發揮社會人才資源的作用,滿足數字化建設的需要。
3.融合平臺建設,豐富平臺內容。長期以來,許多地方的文化館都有自己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平臺管理的滯后性很難使其發揮到真正的作用。文化館服務平臺的建設必須要加強和群眾的溝通,將平臺建設和群眾的需求相結合,以各種方式來提升數字文化服務平臺的吸引力。在進行“線上”服務活動同時,讓群眾在“線下洲本驗數字文化館,讓文化館更好的實現全面藝術普及。
參考文獻:
[1]季豐吉.論文化館數字化建設中的“微服務”,江蘇省文化館網http://www.jsswhg.cony 2015年1月.
[2]張彥博,趙紅川.數字文化館:時論文范文展的必然要求[N].中國文化報,2015-10-21(第3版).
[3]蔣君卉.大數據時代下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漫談[J].大眾文藝,2014(23).
[4]黃穎鋒.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加強文化館建設[J].絲綢之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