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_本刊編輯部 執行_黃冰瀅

策劃人語
“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重視體育,培養青少年健康的體魄,于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復興意義深遠。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將促進青少年提高身體素養和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的考核體系”。然而,隨著青少年學業壓力的增大、電子產品使用的低齡化等,現在青少年的身體狀況離健康這一目標還有一段距離。智研咨詢發布的研究報告結果表明,我國初高中學生及大學生近視眼率為世界首位,超過70%。國家衛健委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肥胖率已經超過10%的“安全臨界點”。
居高不下的近視率、肥胖率凸顯了目前青少年體育鍛煉不足的問題,也突出了青少年體育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國已陸續推出多項青少年體育相關政策,雖已取得極大成效,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青少年體育仍是教育短板。在要求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當下,社會必須提高對青少年體育的重視,必須給青少年補上落下的體育課。
《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印發不到一年,2020年春天爆發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又給依賴戶外運動的體育教師出了一個難題,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啟示,讓人們開始探索青少年體育教育更多的可能性。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為什么體育教育有這么重要的作用?為“野蠻”青少年的體魄,我們該做些什么?疫情期間怎樣給青少年上體育課?本期聚焦青少年體育教育問題,思考中國的體育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