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子拉洛,陳勇,楊國平,姚曾亞,周長瓊,譚帝兵,馬慶霞
(涼山州彝族自治州中西醫結合醫院醫院,四川 西昌 615000)
臨床針對神經外科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以及舌咽神經痛等系列顱神經疾病患者在治療期間,微血管減壓術獲得廣泛運用。具體在實施治療期間確定有效手術入路方法對顱神經疾病療效的提升表現出顯著價值[1]。本次研究將針對顱神經疾病患者探析鎖孔入路微血管減壓手術方式運用可行性,以實現顱神經疾病患者有效預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將我院2014年07月至2017年05月收治的56例顱神經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女20例,男36例;年齡36-79歲,平均(54.52±4.69)歲;病程1-14年,平均(4.79±1.03)年;納入標準:①患者疾病類型主要集中于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以及吞咽神經痛幾方面;②對患者實施顱神經檢查等,疾病獲得有效確診;排除標準:①患有繼發性疾?。虎诖嬖跍贤ㄕ系K。
1.2 方法。針對患者健側側臥公園長廊椅位采取輔助完成,將患者乳突后橫切口作為手術切口,確?;颊哳^部略下垂,并且于健側保持10°-30°旋轉傾斜,確保頸部處于稍前屈狀態,保證于頭部最高位置,患側乳突可以有效分布。對患者完成全麻后,橫切口選擇在患者乳突后二腹肌溝上端完成制作,控制3.5-4.5 cm長度,將頭皮切開,順著皮下疏松結締組織,針對皮瓣進行銳性游離,之后將肌層、肌筋膜以及骨膜等切開,并且順著骨面于兩側將肌筋膜瓣進行分離,之后連同皮瓣利用乳突撐開器于兩側一起撐開,將二腹肌溝以及乳突等系列骨性標志進行顯露。利用電動開顱鉆于患者乳突肌底部完成鉆孔,并且確保位于乙狀竇同橫竇交界位置。于乳突后方針對骨窗利用銑刀銑開,保持2.0-2.5 cm直徑。期間需要注意前界能夠發現乙狀竇邊緣,上界同橫竇較為接近便可。于顯微鏡引導下,將硬膜弧形剪開,針對患者橋池腦脊液緩慢釋放,并且將目標顱神經腦干端充分顯漏,對責任血管加以明確后,針對血管以及神經利用Teflon棉紗進行隔離,并且對硬腦膜嚴密縫合,合理展開骨瓣復位以及鈦釘鈦片固定操作,針對頭皮逐層進行分層縫合。
2.1 術中表現以及手術時間。手術過程中針對患者完成乳頭后橫切口鎖孔入路后,對于患者面聽神經、三叉神經以及舌咽神經等系列顱神經可以充分顯露,對其顱內段走形以及腦干端可以進行充分了解,對于微血管減壓術可以順利實施,詳細手術用時見表1。
表1 所有顱神經疾病患者開關顱時長以及總手術時長統計(,min)

表1 所有顱神經疾病患者開關顱時長以及總手術時長統計(,min)
類型 開關顱時長 總手術時長時間 31.15±7.29 77.79±20.19
2.2 隨訪結果分析。對患者手術后保持3個月至2年隨訪發現,最終55例患者獲得顯著治療效果,未表現出疾病復發以及嚴重的現象。并且手術后對患者實施顱骨三維CT檢查,發現患者獲得良好骨瓣固定復位效果。
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以及舌咽神經病等系列顱神經疾病的出現,對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感較為顯著,針對此類患者實施藥物治療,通常無法獲得顯著治療效果,并且采用其他治療方法往往表現出較高復發率。就顱神經麻痹誘因進行分析,同血管壓迫表現出顯著相關性。對此針對顱神經疾病患者在準備治療期間,積極做好術前診斷工作,并且就原發特性進行準確甄別表現出顯著價值。通過對患者實施MRI掃描,對于患者疑似責任血管位置可以進行有效提供,就患者蛛網膜下腔寬度以及角度、顱神經長短、血管壓迫類型、橋小腦角周圍間隙以及具體位置等系列信息可以充分明確,從而可對手術難易程度判斷提供有力依據,對于需減壓位置可以充分明確。對于高齡伴有高血壓病患者而言,其存在較高概率表現出腦血管病的現象,尤其對于未認真實施血壓控制患者而言,如果手術前對于動脈瘤等未做到及時發現,其會對患者手術的順利實施造成嚴重影響。在此種情形下,通過對患者實施CTA檢查,對于腦血管病變患者的及時篩查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對此通過對患者實施MRI檢查以及CT檢查,對于顱內占位性病變可以進行充分排除,并且添加3D-TOF檢查,對于神經根部血管可以加以充分明確,從而為手術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針對患者實施顱神經疾病鎖孔入路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主要于腦干附近血管神經復雜狹小區域內展開,表現出較高顯微操作技術要求,呈現出較大手術風險,對此在治療期間需要就系列手術特點加以充分明確,以對顱神經疾病療效的顯著提升做出保證,充分證明微血管減壓術應用價值。
近幾年針對顱神經疾病患者在實施治療期間,微血管減壓術獲得廣泛運用,并且無論神經內鏡下手術或者顯微鏡下手術方式的運用,均獲得療效較好[2]。
在手術前,需要利用觸摸而對二腹肌溝位置加以準確定位。而對于橫切口前端而言,起點主要集中于二腹肌溝上端。并且保持向后稍向上傾斜,以確?;颊呒绫巢拷嵌韧谴爸g角度能夠有效增大,以對手術操作的順利實施加以促進。并且對于切口嚴謹向下傾斜密切注意,如果呈現出下傾現象,則往往將更多變厚肌層切斷,導致手術難度增加,并使得手術時間延長。此外視角也會呈現出對應改變,從而導致手術者同患者肩背部更加接近,會對手術操作造成極大程度影響。體位方面主要協助患者進行健側側臥公園長廊椅位調整,并且保持頭部輕度前傾以及下垂,以對術野顯露充分確保,對于頭托使用加以促進,針對手術床頭對于術者腰腹部表現出的阻礙充分減少[3-8]。對于乳突后鎖孔手術而言,表現出較小骨窗,對此針對鉆孔定位精確性做出保證,對于鎖孔手術的順利實施起到顯著價值。通過對乙狀竇以及橫竇移行加以顯露,從而對于手術路徑的有效縮短做出保證,對于橋小腦角各重要解剖結構能夠更容易達到,此外可以將術中小腦牽拉有效減輕。對于銑刀銑開骨瓣期間,針對竇造成的系列損傷充分避免。
本次研究發現,手術過程中針對患者完成乳頭后橫切口鎖孔入路后,對于患者面聽神經、三叉神經以及舌咽神經等系列顱神經可以充分顯露,對其顱內段走形以及腦干端可以進行充分了解,對于微血管減壓術可以順利實施,對患者手術后保持3個月至2年隨訪發現,最終55例患者獲得顯著治療效果,未表現出疾病復發以及嚴重的現象。并且手術后對患者實施顱骨三維CT檢查,發現患者獲得良好骨瓣固定復位效果,進一步說明鎖孔入路微血管減壓手術方法運用于顱神經疾病治療中可行性。
綜上所述,鎖孔入路微血管減壓手術方法的有效應用,使得顱神經疾病患者神經獲得充分顯露,并且呈現出入路簡捷、開關顱方法簡便以及安全性顯著的特點,可實現顱神經疾病患者有效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