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金融行業; 第三方支付、P2P平臺、眾籌、虛擬貨幣等新概念層出不窮,特別是隨著政府“互聯網+”計劃的推出,這些技術在金融行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目前互聯網金融處于黃金發展期,而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部分——互聯網保險,也呈現爆發式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保險;新模式
一、互聯網保險的概念
目前,業界對互聯網保險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定義,保險行業一般將互聯網保險定義為保險公司或保險中介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為相關客戶提供產品以及服務,進而實現從投保、承保、核保到理賠等業務的網絡化;公司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客戶定制個性化的產品,并基于互聯網平臺完成產品的在線銷售。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互聯網保險的概念并沒有擺脫傳統保險的束縛,它是基于傳統保險的概念將業務外延化。隨著互聯網保險在生活中的不斷應用,其概念也在不斷演變,中國保險會副主席提出:真正的互聯網保險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線上化,更重要的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對現有的產品、運營以及服務模式進行重構,這一概念更加強調了互聯網技術在保險創新中的應用。
二、互聯網保險的創新邏輯
(一)保險行業所面臨的問題
作為一種古老的風險管理方式,它是通過建立的一種互助制度實現對風險的分攤,其本質是被保險人首先讓渡部分財產以便在風險發生時獲得經濟補償。隨著保險市場的不斷擴大,保險機構的職能與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集中,這樣導致了保險人與被保險人的地位不平等,眾多保險公司不在以風險分散為目的,而是過分的追求盈利。
我國保險行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是信息不對稱,由于用戶與保險機構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嚴重差別,保險機構幾乎完全知曉產品的設計,而作為交易的另一方,用戶所知曉的信息有限,當保險機構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導致被保險人的利益受到侵害,這顯然違背了互助互濟原則;第二,保險機構信息不透明,在最開始的保險交易中,由于群體規模小、比較集中,因此用戶能夠了解“保險公司”的財務狀況,隨著現代保險制度的建立,保險公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機構,其自身成為了風險中介,但是它將用戶的信息渠道也截斷了,用戶僅僅知道自己的保單情況,而對保險基金的運作無從所知,這種信息不透明也導致了彼此之間的不信任;第三,機構設置的不合理,存在臃腫現象,在公司規模的擴大同時,如果沒有一種有效的管理機制,必定會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第四,保險資金的不合理使用帶來的風險,保險金的原本用途是用防范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但是保險機構如果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往往將這部分資金進行投資,這與保險公司成立的初衷相違背,也加劇了保險公司的風險;第五,監管成本的提高,金融的不斷發展創新,意味著監管的不斷完善,為了避免保險公司面臨巨大風險,監管機構往往采取嚴厲的監管措施,這些監管措施的實施往往帶來巨大的監管成本。
(二)互聯網對保險行業的重塑
首先,互聯網技術能夠有效解決用戶需求不足的問題,保險機構作為用戶的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低成本地海量集合用戶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分析,以達到精準營銷,該技術的應用也將提高用戶的黏性,最終降低公司的成本;其次,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互聯網能夠利用低成本的信息展現和傳播能力降低信息不對稱現象,提高產品的透明度。通過信息的披露以及統一的監管將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通過新型的營銷渠道和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成本;通過線上的各種服務將提高運行效率;大數據技術的興起對互聯網保險行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互聯網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在與客戶高頻次的接觸中,獲取大量的用戶數據;另一方面,由互聯網引發的大數據積累在各行各業都發生,保險公司可以對各行業的數據進行有效連接,進而獲取更加全面的數據。大數據對保險機構的風險預測、客戶用戶特征分析、用戶偏好預測、產品運行功能的完善至關重要。
三、互聯網保險的創新路徑
(一)對傳統保險運營模式的繼承性創新
這是一種在繼承傳統保險運營模式的基礎上發展的新模式,在傳統運營模式的基礎上挖掘一些新的創新點,但是它并沒有否定傳統路徑下的模式(需求分析、產品定價、產品銷售、后續服務),只是進行了完善。總體來看,保險產品的服務流程并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
(二)跨界式創新
跨界式創新是在繼承性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該模式更加具有前景,它往往是由于新型的服務機構對原來的模式進行創新而出現的,其表面上是以用戶的體驗為驅動,但其本質是由技術的變革所驅動的。新型的服務機構試圖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的空白領域進行完善、升級、甚至是改變原有的機制。
(三)價值鏈的整體式創新
這一階段的創新是在上述兩個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的,它是以傳統流程的全面改造為標志。在這一階段,保險能夠真正發揮高效、平等、普惠的功能,保險也重歸到互助共贏的本質,此時的保險公司將不再作為風險中介機構、而是根據職能的不同發生了相應的分化。一部分具備高頻用戶接觸能力的機構,能夠準確地分析出用戶的需求,另一部分則利用技術提供服務支撐。如此,互聯網保險將與互聯網金融的其他業態殊途同歸,共同走向去中介化、去結構化的道路。
四、互聯網保險的創新階段
從理論上來講,互聯網能夠重塑保險行業,但是需要經歷以下幾個不同的階段:渠道與需求創新階段、技術與機制創新階段、組織與結構創新結構,這三個階段不斷遞進,互相影響。但是,在同一個時點上,不同的保險公司可能會處于不同的階段;同一家保險公司也可能處在不同的階段。
(一)渠道與需求創新階段
保險產品的銷售由原來的線下的實體性渠道轉變為線上的虛擬性、自助性渠道,這是互聯網保險的最原始的創新模式,其主要用于改善傳統銷售渠道的低覆蓋面、銷售人員冗雜、銷售量低的現象,其根本目的在于降低銷售成本。渠道與需求的創新非常簡單,它是保險公司創新的第一步,對于整個保險行業影響不大,但是在渠道創新過程中,保險機構能夠通過互聯網與大量的用戶進行接觸,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客戶的需求,進而為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從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渠道創新主要集中在銷售層面,互聯網的屬性并不強,大量的保險需求有待挖掘,因此這一階段的創新還有很長的路。
(二)技術與機制創新階段
渠道與機制的創新階段并沒有涉及到技術的創新,其實現還必須依托于技術的發展;技術與機制創新階段是互聯網保險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它旨在對上一階段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完善,進而提高業務的效率,它是大多數的保險機構所需要進入的階段。目前,我國只有少數的保險機構處于這一階段,這一階段的實現需要核心技術的提升,這也是互聯網保險創新的一個關鍵階段。
(三)組織與架構創新階段
當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后,互聯網保險將迎來組織與架構的創新階段,它的核心是減少保險中介機構的成本支出,讓保險回歸其本質——互助,組織與架構的創新階段首先表現為產品形態的變化。當技術條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各種用戶就可以建立保險基金互相保護,他們可以建立自己的規則,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對各自需求的響應,另一方面消除了保險中介機構的壟斷作用,使保險真正實現來自用戶,惠及用戶的功能。
互聯網在不斷的發展,其發展過程是一個逐漸回歸本質的過程,而平等、互助、互惠的理念是互聯網金融以及互聯網保險演化的終極目標。
五、互聯網保險的新風險
技術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對其寄予厚望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客觀存在的風險,特別是目前出現的新型風險,只有對風險有全面而客觀的認識,才能在風險發生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以促進整個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由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保險欺詐風險;由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信息安全風險,由數據的集中統一所帶來的數據被竊取的風險;還有一些新型模式的風險(監管缺失風險、中間賬號風險、決策風險、可持續風險),這些風險都是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而出現的。
我們必須清晰地認識到,互聯網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這些風險的擴散與傳播。通過互聯網,許多風險可以跨行業、跨地域進行傳播,進而產生更大的風險。面對這些風險,我們可以采取的一種有效措施是——監管,互聯網保險的不斷發展,政府的監管措施也在不斷完善,盡管目前的監管措施仍處于一個初級階段,仍有不足之處,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互聯網保險健康發展的過程中,這些監管措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劉家寶,漢族,江西財經大學本科在讀,金融工程方向。)
參考文獻:
[1]徐嘉駿,李嘉華.淺析我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J].商訊,2020(15):126-128.
[2]祝輝.互聯網保險監管“升級”之關鍵[J].金融博覽(財富),2020(04):69-71. [3]解志山.虛擬財產保險的發展現狀及面臨問題[J].營銷界,2019(48):125+136.
[3]曹斯蔚.互聯網保險合規性問題研究[J].西南金融,2020(05):78-86.
[4]郭世鈺.淺析區塊鏈技術對互聯網金融的影響[J].南方農機,2020,51(0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