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素質人才的商業倫理可以積極影響社會市場經濟動向,因此,加強我國商學院院校學生的商業倫理教育目標體系的建設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我國商學院校已在商業倫理課程教育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但在商業倫理課程教學能力,課程體系構建以及相關課程定位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這就需要我國商學院通過明確以商業倫理為核心的課程目標、健全商業倫理課程體系來提高商業倫理課程教育水平。
關鍵詞:商業學院;商業倫理教育;目標課程
一、商業倫理課程背景
(一)商業倫理的概念及發展
商業倫理課程是指在商學院內開設的融合商業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其中涉及商業活動與社會的關系與發展規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商業倫理學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已成為大眾關注的重點。商業倫理教育從根本上來講是對于商學院校內的學子們開展的商業倫理教育,只有提高了我國商學院系內學生整體水平素質,才能夠更好的影響當代企業的發展,將會對提高從事商業活動的員工的個人的倫理道德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國內外商業倫理教育研究概述
1989年,我國的商業倫理理論文化由原商業部部長胡平構建,近二十年來,國內商科院校最重要職能之一就是為我國培養優質的商業人才,提升當代廣大商學學子的人文素質,但是由于時代的限制與經濟文化發展緩慢的影響,因此當時我國致力于商業倫理領域的人才并不多,因而相關的研究成果也寥寥無幾。相對來說西方的商業倫理課程的構建較為完善,其課程體系構建也相對成熟。美國頂尖商學院之一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早已將商業倫理教育量于學校的未來發展中,美國商學院在規劃學院發展時,重點強調關于商務倫理文化的學習,要求學生把人文素養知識與實踐內涵的學習相互融合,從而拓展學生商業決斷力與廣泛的商務視野。而在英國普通的商業院校更是在大學一年級就開設相關的商業倫理課程。1978年,法國商學院業開設了以精神、情境與文化共同結合的教育目標。
(三)商業倫理教學實踐的特征
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國內經濟得到較快増長。經濟的快速增長就導致國內對于掌握商務知識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商業院校是培養商業人才的聚集地,因此只有做好這一環節篩選任務才能夠保證這些商學院學子步入社會時能夠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有效改善當下的商業環境,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從而實現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進步。
二、我國商學院商業倫理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商業倫理課程教育能力不足
21世紀商業倫理教育將會成為我國企業基礎建設與步入世界經濟領域的指向標與通行卡。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缺乏對商業倫理教育的重視,因此國內商業倫理課程發展并不順利。由此可見,需要大眾給予商業理論教育一定程度的關注,需要相關商學院校認識到開展商業倫理教育重要性,并且明確商業倫理教育具有的實際理論指導意義以及對當前社會時局發展的現實意義。因此為了滿足當前商業環境與學術教育的共同需求,關注培養商學院學子的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就顯得尤為關鍵。
(二)商業倫理課程制度體系不完善
商業倫理教育包括教育學生發現商機的能力學習把握當下經濟的動向,也需要重視對提高商學院學子們的倫理責任與綜合素質方面的引導。改革與完善我國商業倫理課程制度體系,擴展相關的商業倫理道德素質教育與商業倫理教學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應對國際市場發展變化與經濟全球化。近三十年來,我國對商務領域綜合能力高素質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商學院校不斷增設課程,但卻忽視了相關課程的制度體系的完善,一些院校往往認為商業倫理課程教育不是當前商業教育的必備課程,從而也忽視了商業倫理課程制度體系的相關建設,也就同樣忽視了對于商業倫理教育課程的編排與建設。目前商業倫理課程講解也是偏向個人化,有些院校從法律角度解讀倫理問題,有些院校強調從人文社科角度講解商業倫理,還有些院校則探討商業從業人員的領導管理能力與商業倫理的關系等等,而且在我國的商業倫理教育部分也缺乏結合本民族特色適合我國教育教學的特點的相關教材,導致沒有規范化的商業倫理課程的教學內容。
(三)商業倫理課程教學的課程定位理念不當
美國商學院本科課程包含四大部分:通識教育、商科核心課程、商科專業課和選修課,明確規定了商業倫理的課程的規劃。而由李欲曉在2015年研究得知我國238所已具有MBA培養資格的高校中只有85門次的商業倫理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課程被設為必修課程,其中,僅有58門為公共必修課程,27門為專業必修課程。商業倫理課程教學的課程設計不當以及不夠重視導致商業倫理相關課程的缺失,而且從我國課程名稱來看,商業倫理相關課程定位并不統一,缺乏統一的課程設置目標,其中包括:企業商業倫理道德、商業管理倫理、文化管理哲學與商業倫理等,在這些課程的設置過程中忽視了課程本應該具備的指導思想。其次,國內商業倫理課程教育體系也缺乏相對的資源基礎,再者,我國商學院商業倫理教育也缺乏相關的實踐體系。
三、我國商學院商業倫理課程教育應對辦法
(一)明確商業倫理課程目標
張銘在2008年通過研究得知,當前社會是一種以經濟為先導、以價值觀為核心、以政治為輔成、以廣義文化為主體的社會。因此,雖然我國商業倫理教育課程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我國在涉及商業倫理課程改革部分加入了人文社會科學進行調和,更加注重課程目標,從而可以引領國內商學院向更加專業化與體系化的目標構建前進。明確商業倫理課程目標,需要為廣大學子樹立良好的商業意識,培養其社會道德責任理念,以道德為指向為學子明確商務活動中的倫理意識,在根本上明確商業理論的建設是要以倫理素質的培養為基準教育中的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從而提高商學院學子的管理協調能力、統領引導能力、團隊協調精神。
(二)健全商業倫理課程體系
健全商業倫理課程體系即是構建包括商業倫理理論分析與課程設置導向的商業倫理課程體系。首先需要明確商業倫理道德基礎理論結構框架,把握課程設計標準并且在全國建立相同的課程基礎設置標準,規范商業倫理課程使用的教材,積極培養專業教學團隊,學習國外先進主流的商務文化知識與道德倫理建設方案。進而將這些從國外引進的部分優質教材進行有效梳理排列結合本國思想,設計符合本國特征的教案體系,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健全我國理論體系部分中教學方案與教學教材的不足。其次,在商業倫理課程體系中加入國外實例進行教學,安排商學院學子對國內外相關實例進行相關回顧與學習,結合國內外有關商業倫理教育的問題進行演練,從而加強教育中缺乏的實例部分。
(三)創新思維激勵商業倫理課程開發
創新思維是貫通各行各業的良好保證,如何進行商學院倫理創新主要依托于人們的視野與能力的拓展,當下的我國發展勢頭突飛猛進,要加強這一方面的建設同樣也需要我國政策的扶持,創造規范商業環境從而為商業倫理教育提供有力的后盾。因此在激勵創新思維發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首先還是以人為本,任何國家的競爭追根究底都是關于人才的競爭,培養優秀人才是關鍵,引入優質商務倫理教學人才,為商學院學子灌輸正確的商業價值觀,樹立良好的榜樣,進而引導學生的學習生活。其次,設計全新教材,吸收高素質教育教學方案,研究重新編排本土化的教學方案,這樣可以更加適合我國發展需求,院校間相互訪學學習,互相協作互相完善,學子可以學習到以不同角度開展的商業倫理課程,從而更全面的看待市場經濟下需要的發展理念。通過整理研究商業倫理課程中的發展規律,可以為當前經濟環境提供良好的和諧的市場秩序,從而樹立相關的行業精神與原則。
【基金項目:2020年度寧波大學校科研基金項目——高校大學生商業倫理意識研究——以商學院為例(編號:XYW20017)】
(作者簡介:周璐,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金融、公司治理。)
參考文獻:
[1]魯常玉. 商業倫理教育對商學院學生企業社會責任取向的影響效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2]李欲曉. 我國MBA培養院校商業倫理課程教育現狀、問題與對策[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06):48-51.
[3]吳紅梅. 美國商業倫理教育的困境及其對中國商學院的啟示[J]. 上海商學院學報,2012,13(06):71-75+100.
[4]吳紅梅. 江蘇高校本科生商業倫理教育普及程度研究[J]. 湖南商學院學報,2012,19(06):112-116.
[5]張銘. 全球化時代下中國企業的商業倫理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