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 ?要:延邊朝鮮自治州以于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位置,推動了我國邊境旅游業的發展。近年來,圖們江一帶的逐步開發,加上中俄政府的政策關注和支持,相信在接下的幾年,中俄之間的邊境旅游往來一定會更加密切、頻繁。本文著眼于延邊區域旅游發展的實際情況,剖析影響中俄旅游快速發展的弊端,并且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推動延邊區域中俄邊境旅游行業的建議。
關鍵詞:延邊地區;中俄;邊境旅游
一、延邊地區中俄邊境旅游發展優勢
延邊朝鮮自治州處在中朝的邊界,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朝鮮民族特色的文化內涵,在政府大力支持的政策下,依托自身的旅游資源,積極發展邊境旅游,拉動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自然條件與人文特點優勢
1.資源豐富、物產富饒
20世紀80年代,長白山因為其特殊的環境保護區域成了“人與生物圈”的保護基地。在保護區中,生長著大量的植被,高山、流水、瀑布,還有著名的天池,是我國乃至世界人民都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色奇觀,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像一座天然形成的博物館,匯集了千萬余種生物的基因。首先,長白山是我國東部地區最高的山脈,長白山天池還是我國東部的火山口湖,發源了多條河流,如鴨綠江、松花江,還有延邊地區的圖們江等;其次,著名的長白瀑布和其他的小型瀑布共同形成了浩瀚、壯麗的瀑布群,是人們觀賞游玩的勝地;當然,正因為擁有天池和瀑布,這一地區的泉水資源豐富,富含礦物質,還有很多其他有益于人們身體健康的微量元素,這一因素同樣吸引了大量游客,并且,長白山保護區還有溫泉資源,存在身體保健的功效;最后,保護區內資源以各種森林植被為主,面積達到了300多萬公頃,森林覆蓋面積占延邊地區總覆蓋面積的80%。
2.少數民族及邊關風情濃郁
延邊地區的朝鮮族人的飲食習慣主要是米飯為主,搭配各種湯食、咸菜。冷面和糯米做的打糕更是代表了他們的特色飲食,一提到朝鮮族,首先想到的就是朝鮮冷面;朝鮮族人除了說漢語以外,從小學習朝鮮語,朝鮮族學校也開設朝鮮語課程;在服飾風格方面,主要是白色搭配其他顏色,簡單高貴,傳統的服飾沒有紐扣,靠布帶打結的方式固定衣襟;朝鮮族人特別重視特殊的禮節,如周歲宴、傳統節日的祭拜慶祝等等;別具特色的邊境標志形成了獨特的邊境旅游資源,國界線、國界碑都成了游客心之向往的特殊風景區。
(二)區域政策規劃日趨完備
1.延龍圖新區建設
吉林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延龍圖新區,也就是吉林延龍圖文化旅游區,包括帽兒山、磨盤山里面的恐龍文化園以及考古公園,新區的設立,帶動了這一區域的文化、經濟、生態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將延邊以及周圍各大小城市打造成了具有東北亞特色的國際性的旅游區域。
2.興邊富民行動
融合長白山地區的物產資源和地理特征,發展特色的延邊旅游文化。擴大旅游區的地理范圍,打造特色的民族文化體驗小鎮供游客觀賞和體會,如:三合鎮、敬信鎮等等,爭取把具有豐富內涵的民俗小鎮上升為國家級別的旅游景點。同時,加大對休閑娛樂、國際旅游、觀光體驗一系列羨慕的投資和建設,共同推動延邊區域的旅游特色文化和各國邊境地區的交流、溝通和融合,進行多樣化的國際旅游協作。
3.旅游興州
延邊是第一批次進行旅游地區改革的試點區域,大力發展延邊地區旅游項目,高速推動旅游經濟下的社會經濟整體進步,改革管理體系,創建新形式的發展模式,平衡各區域發展水平,不斷推進延邊旅游行業的高速運行,逐步深入進行整個旅游體系。正因為延邊地區擁有者其他地區替代不了的位置優勢、環境資源、特色人文等關鍵文化要素,才可能成為發展旅游業的關鍵區域,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和實力增長。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依靠旅游業拉動社會經濟,綠色發展是必然趨勢,延邊區域緊緊抓住了這個發展的關鍵時機。這一發展戰略同時也是延邊州委和延邊州政府的重要決策,是對綠色發展的實際踐行和發展,最終達到振興延邊經濟的目的。
二、促進延邊地區中俄邊境旅游發展的對策
雖然中俄邊境旅游業還有一定的不足和弊病,我們仍然要看到這些地區在發展旅游行業方面的自身優點和不可代替性,其自身資源獨特,能夠吸引大量的游客,這是其他地區不具備的,本文根據中俄邊境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中俄地區大力發展邊境旅游,增加不同地域間的相互協作
中俄之間的協作更是要在兩國的邊境地區開發建設各自的旅游主體,根據相應的市場規則,采取相互之間協商、交流的方式共同建立合適的旅游圈,重組與規整彼此相應的旅游自然資源,相互促進,融合成更大范圍、更高規格、更具有價值的中俄邊境特色旅游經濟主體,目的是為了產生更強大的經濟利益。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共同化,中俄旅游作為一種需要更多交流、協作、融合發展的經濟項目,更應該著眼于現存的問題和不足,有針對性地解決各種阻礙行業發展的不和諧因素,優化資源配置,資源不斷整合,取長補短,彌補不足,進一步完成中俄邊境的協作目標,增強國際間的地位,促進中俄旅游行業的大發展、大繁榮。政府在發展中俄旅游方面發揮著主要的積極作用,市場將個區域之間的資源和經濟進行關聯,各種規格的企業則是根本。進行中俄之間相互交流能更好地分配資金、更好地占有市場份額、更好的優化產品質量以及更好的配置旅游專業人才等等。為了擴大現有的旅游市場,杜絕不和諧的競爭關系出現,提升中俄地區的整體旅游形象,提升綜合力量,達到經濟快速發展的最終目的。
中俄邊境旅游不但滿足兩國的國內經濟發展需求,而且還能促進彼此旅游業的發展,刺激消費。中俄邊境本身擁有著非常適合發展旅游行業的自身條件,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經營戰略,現在亟須通過區域間旅游戰略協作來實現共贏,雖然以前有一些熱門的旅游景點,但是隨著時間的變化,游客們的旅游需求有了進一步提升,單一化的旅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更多的是需要不同區域、不同特色、不同環境的、類似邊境旅游的新形式旅游,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打造成功的旅游產業。這也彌補一些旅游資源不豐富地區的不足,達到自資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現在逐步形成了彼此都是客源地、彼此都是目的地的旅游新模式。新形勢下,怎樣更好的推進中俄邊境間的資源融合,提升市場上的份額,推動當地民族旅游的進步,已經是最為關注的問題。這兩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都不夠高,即使已經開展了多年的旅游貿易合作,最終的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因為沒有建立統一的旅游行業統一模式。所以提高中俄邊境旅游行業的發展進程,關鍵還是要建立統一的戰略體系,推動延邊地區的特色旅游腳步。認識到圖們江區域的重要地理位置,中俄兩國政府機關相互協商、共同開發,為此應成立特殊的旅游業的職能部門,設立新的權威機構,一旦在進行時期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及時調整,及時解決,保證中俄兩國的旅游行業順利開展。并且,出臺一系列的旅游政策,建立合作戰略目標,在實際進行過程中,第一,推進中俄兩國調整不相應的旅游標準;第二,對于旅游現狀進行細致調查,同時,研發新型的周邊相關產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地推出完全相同的旅游附加產品,尤其是在旅游旺季,只有滿足了游客的多種類的需求,才能將本地區的基礎設施全面開發利用,使得旅游產品的本身得以再次循環,反復利用,達到真正統籌兼顧;第三,對于市場特征反復探索,爭取早日獨立研發新型的旅游相關產品。
(二)加快圖們江區域邊境地區的信息化進程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旅行的方式滿足自身的需求,不但能夠欣賞到從未見過的民族文化和知識內涵,還能夠在出行過程中,通過衣食住行等方面,放松自己的身心,忘掉工作的疲憊和生活的壓力,還能享受到不同類型的娛樂文化和購物文化,是自己得到相應的放松和滿足。這是人們選擇購買旅游產品的原因。游客在其他地理位置購買了相應的文化旅游產品,并沒有真正擁有這些東西,而是在一定環境中,在一定條件下得到了觀感上的極大刺激和滿足,以及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充盈。游客們在外地旅游時,所購買的旅游產品并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處在不同環境中的游客本身,因為他們購買了不同類型的產品。高效、快速的產品吸引了大量對旅游有著強大需求的游客,這一特性就意味著原有種類的旅游產品已經不能滿足當今旅游行業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改進。要想讓中俄旅游進入世界人們的視線當中,必須先協調好延邊地區和俄國境內之間的信息往來,建設大數據網,打造電子信息的專門途徑,并且,還應該增進各區域之間的網站的聯合,進行有效地信息對接,以便雙方隨時互動、溝通旅游信息,為游客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拓寬了營銷的路徑,降低了經營成本。互聯網精簡了支出,加快了宣傳的速度,擴大了廣告影響的范圍。網絡搭建了有旅游需求的游客和經營旅游產品的商家的聯絡平臺,密切了彼此之間的聯系,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為經營者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為游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優化旅游產品內容,加大市場份額;同時帶領當地居民參加到旅游服務當中,增加了居民收入,促進了社會快速發展。
(三)構建中俄邊境旅游一體化的戰略框架結構
中俄邊境獨有的地理區域和環境相互融合,成就了它不可替代的旅游地位,在市場經濟的社會背景下,邊境地區的地理位置確定了發展這一旅游形式的必然。因為這一地區位于國家邊界,并且兩國之間國民文化相互交融,發展旅游行業就一定要進行合理的區域規劃和構造,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堅持環境資源的不斷發展為首要目的。依據旅游地區現存的基礎設備、旅游的發展前景,從小處著手,逐步擴大旅游發展圈,依托當前的航空、公路、鐵路的交通路線,最終實現國際性的旅游文化產業。
(四)合作建設旅游交通基礎設施
交通方式的提速和增多,使多樣化形式的旅游協作成為可能。目前,全國各區域都大力投資發展交通事業,增加交通路線,增多交通工具,開設區間航班和站點,這都極大改善了出行旅游的基礎條件和出行體驗。高效、快速的交通工具讓人們打消了出行顧慮,緩解了出行疲勞感,拉近了實際距離。但是,中俄邊境地區的交通現狀仍然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它阻礙了旅游行業的順利進行。因此,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就一定要完善中俄邊境聯檢樓,加大資金投入,進行適當的新建和修繕,為了緩解資金上的壓力,兩國可以采取共同分攤的方法,適當進行調整,不但解決了資金來源的為題,還改善了基礎設施建設。
三、結語
在我們國家提倡走向世界、改革開放的背景下,邊境旅游這一項目發展得越來越完善,影射區域越來越大。密切了內地和邊境區域的經濟往來,拉近了國內外的旅游行業,突出了邊境旅游的特殊地位,已經成為一種展現國家民族文化的特殊存在,今后,多種多樣的邊境游都成為推動國家開放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參考文獻:
[1]溫艷玲.中、韓、朝旅游合作現狀及其對圖們江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J].旅游學刊,2002(05)
[2]溫艷玲,張倩玉.延邊地區中俄朝邊境旅游現狀與發展戰略之思考[J].東疆學刊,2010(03)
[3]趙建平,明慶忠.我國邊境旅游研究進展及展望[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10)
作者簡介:
鄭媛媛,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旅游、冰雪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