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 ? ? ? ? ? 要:本文選取了地區私營企業個體就業人數數據,運用IBM SPSS對31個省市私營企業個體就業人進行聚類分析,再采用判別方法對聚類結果進行回判驗證。簡單的對全國分地區私營企業和個體就業人數進行統計和研究,從統計學視角發現不同行業在不同地區就業人數的一些特征,從而了解我國資源在各地區行業的分布情況。
關鍵詞:多元統計;私營企業;就業人數;資源分布
一、緒論與視角
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一方面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越性的體現,另一方面是第三產業和民營企業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私營企業已成為地方甚至國家的經濟新增長點,是安排就業,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之一。
本文從統計學的視角對我國私營企業與個體就業問題進行研究,從中國統計年鑒中提取相關截面數據,運用統計學相關知識進行數據處理,得到結論并提出相關建設性建議。
二、統計學理論基礎
(一)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是將對象分類,使得同一類中的對象之間的相似性比其他類的對象的相似性更強。其主要思想是,首先樣品(或指標)間各個自形成一類,然后將關系密切的合并成一個新的小類,形成n-1個類;再從剩余樣本中找出與新小類關系最為密切的個體或小類加以合并再聚為一類形成n-2個類,以此類推,直到把所有的樣品(或指標)全部聚合完畢。
(二)判別分析
判別分析是研究解釋變量為度量變量,被解釋變量為非度量變量的情形下的一種多元統計方法。它是在已知研究對象分成若干類型并已取得各種類型的一批已知樣本的觀測數據基礎上根據某種原則建立判別式,當遇到新的樣本點時,只要根據總結出來的判別公式和判別準則,就能判別該樣本點所屬的類別。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選取
在2019年私營企業個體就業人數數據中,[x1]制造業,[x2]建筑業,[x3]批發零售業,[x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x5]住宿和餐飲業,[x6]租賃和商務服務業,[x7]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部分數據如下:
(二)數據的分析
1.聚類分析
運用IBM SPSS對表1進行K均值聚類操作。將分類數制定為3,則得到如下分類結果。
表2快速聚類后將全國地區分為三類: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湖北為第1類;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上海第2類;廣東為第3類。第1類地區部分沿海城市且進出口產品資源豐富,私營企業相對較多,且均為人口大省,其私營企業就業人數會相對較多。第2類與第3類相比,第3類的私營企業與就業人數相對較高。當地民營企業與個體的發展水平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類,這也是與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結構狀況以及人口分布有一定內在聯系。華南地區整體經濟水平比華北,華中地區發達。
此表展示了3個類中心點每次迭代偏移情況,可知第二次迭代3個類的中心點分別偏移了:125.827,29.102,21.02知道第三次迭代3個類的中心點偏移達到指定判定標準。根據最終類中心情況,從總體看,第一類為最優。
表4為方差分析表,F值只能作為描述使用,不能根據值判斷各類均值是否有顯著差異。從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該變量對分類貢獻顯著。
2.判別分析
運用IBM SPSS對數據進行判別分析,其中矩陣選擇組內相關,先驗概率選擇所有組相等,協方差矩陣選擇在組內。
表5分析的是各組的描述統計量和對各組均值是否相等的檢驗。由表5可以看出該模型的總樣本為31,有效值為31,沒有缺失值。且在后續各組的先驗概率檢測中,可以得到三組的先驗概率值是相等的。
表7為分類矩陣表,它表示原始數據的所屬組關系,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判別函數的預測,y=1的組2個觀測判對,y=2的組27個觀測判對,y=3的組2個觀測判對,最終31個觀測值全部被判對,即以上聚類分析分類結果可靠。
從判別分組圖可以看出,三個組可以清晰地區分開,兩兩之間不存在重合區域,所以不存在誤判。
四、總結與建議
基于統計學的聚類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各地區就業結構存在差異。從經濟方面來看,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和個體,私營企業的就業保持正向相關關系,經濟發展的梯度差異與就業的梯度層次相對吻合。華南地區私營企業與個體就業水平較華北、華中地區發達,沿海省份較內陸省份私營企業就業水平相對較高。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業人員增長了2.5億人,其中85%以上從業人員被民營企業消化,國企改革下崗職工的70%以上及農村剩余勞動的絕大多數也在民營企業中實現了就業。當前,中國的私營企業與個體已成為國家和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成為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依托,是安排就業,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途徑之一。
我國私營企業發展建議如下:
(1)完善政策支持,營造良好的外環境。加大相關法律的司法力度,利用法律法規規范私營企業,個體的相關活動。保護相關產權,為私營企業與個體撐開一把有力的大傘。
(2)注重區域經濟的發展,政府增強宏觀調控,統籌好區域的協同發展,各地區應結合本地區特點,尋求適當的經濟發展產業領域。規劃好順應該地區地理優勢的發展策略與計劃。
(3)加強就業創業宣傳力度與社會公益性培養計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的改革目標,私營經濟本身就與市場經濟相互交融,有創業就會有企業。因此,加強相關知識宣傳,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就業狀況也會得以緩解。大學校園要注重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與社會技能水平,為其今后進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昌文.中國個體經濟:30年的變化與發展[J].四川大學學報,2016(06)
[2]盧瑜.我國個體、私營企業就業狀況實證分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3)
[3]馬夫.2012年全國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報告[J].國家工商總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督管理司.
[4]羅知.貿易自由化對就業的影響——來自第三產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的數據[J].經濟評論,2011(05)
[5]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1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
王若蕾(1995.1- ?),陜西西安,西安財經大學統計學院,統計學學碩,研究方向: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