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囡
摘 ? ? ? ? ?要:非營利組織是隨著我國的發展而發展的,社會對非營利組織的審計的要求,同樣隨著社會發展而提高。非營利組織的審計是其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的重要保證,是非營利組織公信力建設的重要依據。此類審計的內容主要針對的是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相關情況,也就是其所接收的資金來源、使用情況;針對不同的項目,應有專門的項目審計;針對內部控制制度,應有對應的內部控制分析審計。本文研究非營利組織的審計,希望從審計的角度幫助非營利組織完善其信息披露,提高非營利組織的社會公信力,更好地完善非營利組織的目標與職責。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審計
非營利組織作為社會服務的載體,是全社會人文慈善情懷的實踐者,發展勢頭極為強勁。同時,受益于互聯網的發展速度,我國非營利組織很快就實現了由個別愛心人士在實體中進行大額捐贈變成大量愛心人士在互聯網中積少成多捐贈的模式。現在,僅支付寶涵蓋的公益計劃,天天都能夠籌集到超過億元的資助。
非營利組織信息披露工作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愛心能夠真正運用到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上,因此非營利組織的審計工作就成為研究人員的一大重點。這幾年頻頻爆出一些非營利組織的負面消息,原本應該實施監督作用的審計活動成了表面功夫,這就表示非營利組織需要更專業、更嚴謹的審計流程。這幾年,國內針對非營利組織的審計發展一直十分重視,進步的基礎已經打好,希望能夠在推動它進行完善的道路上貢獻力量。
一、理論基礎
(一)市場失靈理論
市場失靈理論最早由奉行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提出。1954年,薩繆爾森發表《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文,標志著市場失靈理論發展成熟。
市場失靈簡單來說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無法有效配置資源或者低效率配置資源,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古典主義經濟學家認為市場實現資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這一理論是建立在眾多假設之上的,現實市場無法同時滿足各種假設,出現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領域等現象,僅僅依靠市場價格機制無法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產生市場失靈這一現象。
首先,在現代市場經濟完全競爭市場少之又少,資本家為了追逐利益,實施壟斷政策。出現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完全壟斷市場等市場類型。對市場的壟斷行為制約了市場資源配置能力,是市場失靈產生的原因之一。
其次,市場運作無法糾正外部性。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搭便車”效應。在利益驅使下,人們往往會不付成本而享他人之利。搭便車問題往往導致市場失靈,使市場無法達到效率。
再次,現實市場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一方面,供給方與消費方信息的不對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更多資源擁有者將比資源匱乏者更快的捕捉到市場需求,累積財富。
最后,市場無法對公共產品進行調配(吳光蕓、方國雄,2005)。市場資源配置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依據的。公共產品是社會共同需求的,無法反映消費者個體的喜好,因此,市場機制在公共產品配置領域失靈。
綜上,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僅僅依靠市場對資源進行配置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克服市場失靈現象,經濟學家提出政府干預政策。
(二)政府失靈理論
政府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不足之處。隨著政府干預手段的加強,其局限性日益顯現。1974年,伯頓·韋斯布羅德提出政府失靈理論。政府作為行政管理部門,在參與市場資配置的過程中存在公共決策失誤、工作效率低下、政府組織構架復雜,人員過多等問題,特別是政府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出現的“尋租”現象,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降低社會效率。
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現象反映了社會對非營利組織的需求。與市場相比,非營利組織的目標是滿足社會需求,實現社會價值。與政府相比,非營利組織形式靈活多樣,辦事效率高。可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和市場相互補充,相輔相成。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審計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非營利組織審計現狀
我國發展至今,隨著社會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家在衣食充足的前提下開始有了幫助他人的想法,大家開始熱心公益事業,也就推動了非營利組織的發展。
我國于2016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主要針對公益機構的會計活動有了更嚴格的規定。緊接著又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法》,嚴格規范紅十字會的審計工作,要求該機構按時進行審計工作,向社會及時披露。法律的出臺規范了相關工作的開展,同時也再次強調信息披露是審計工作中關鍵且必須進行的步驟。
目前,國內依然缺乏系統且完整的法律規定來對非營利組織審計工作做出明確且嚴格的要求。審計工作者仍然使用一般的條例來開展工作,由于非營利組織的特殊性,一般審計條例在針對它們的實際審計工作中往往面臨很多困難,不能進行精準科學的審計工作,降低了審計活動的價值及之后的信息披露質量。現在國內很多創新的非營利組織開始進行一些實驗工作,按照社會的期望來開展信息披露工作,更好地達到人們的信息需求,不斷完善自身審計的缺陷。
并且,由于非營利組織的審計工作有其獨特之處,和普通營利性組織存在較大區別,再結合自己的資金水平,大多數精英會計師事務所并不愿意進行審計工作,而基本上是由相關部門進行招投標來選定審計機構。
(二)面臨的難點
1.法律監管方面
即使現在國內已經出臺了一些非營利組織可以參考的法律條例,然而質量方面還不夠優異,很多條款過于籠統,在面對實際問題時難以進行有效參考。舉例來說進行審計時需要按照規定聘請第三方機構開展工作,但整個聘請的流程和步驟都沒有做出詳細的解釋和說明,在開展工作時難免會出現矛盾和差錯,諸如此類的漏洞都還需要填補起來。
2.審計制度方面
現在國內還缺少具有針對性的審計規定,只是停留在有關研究人員的想法和建議階段。國內有一些非營利組織具有領先性,率先對審計條例展開運用。不過,對非營利組織的審計細節全部由審計工作者和組織自己來判斷,并沒有設立專門的審計要求,因此不利于監督和反饋。
并且,我們也要針對非營利組織審計活動的招標工作設置一套嚴謹完善的條例要求。非營利組織的第三方機構是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的招投標流程確立,因此該第三方機構就要擁有足夠的專業技能和公平公正的職業道德素養來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因為招投標流程不夠明確,過程也存在很多模糊性,所以最終中標的第三方未必能夠達到上述要求,對于審計工作的結果也會造成很大負面作用。
3.工作者素質提升方面
現在的非營利組織審計工作面臨工作者素質不達標的問題。非營利組織審計大多為內部審計,即使聘請到了優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外部審計也是不夠的,還需要優秀的內部審計工作者。目前國內的審計工作者大部分更傾向于進入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更為優秀的企業公司,進入非營利組織的意愿并不高,這也導致了非營利組織缺乏工作水平優異的專業人士。
三、案例分析
2011年,微博上一個用戶名為“郭美美baby”的網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她住著豪宅,開著豪車,衣著用品都為昂貴的奢侈品,而微博認證的身份為“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前不久,紅十字會出資1300萬元購買1000頂天價帳篷的事件被爆出,社會對紅十字會的信任出現危機。
事發之后,中國紅十字會對公眾進行了事件的情況說明和解釋,在對事件進行了了解、取證后,表示該事件純屬編造。“紅十字商會”“商業總經理”這些都并不存在,“郭美美”也并不是中國紅十字協會的工作人員。然而,由于信息披露不夠透明,審計給出的報告無法滿足公眾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哪怕已經澄清此人與紅十字會沒有關系,仍然長久地受到社會公眾的審視和懷疑。
這個事件中,為紅十字會審計并發布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為中維會計師事務所,屬于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報告信息僅包括紅十字會財務報表,并沒有體現審計應有的職能。
自2011年起,紅十字會逐步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2011年7月30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的“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信息發布平臺捐贈信息發布平臺”上線試運行。除此之外,對各項捐款使用情況的專項審計也在不斷進行。
作為中國最大的慈善機構,紅十字會同時也是中國慈善機構里官僚風氣最為嚴重的一家,行政干預過多,衙門習氣重,制度不夠健全,并且缺乏足夠的法律規范。從審計角度看,2011年之前其常年選擇的審計機構中維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本身能力是否足以承擔像紅十字會這樣龐大的機構的審計受到不少人的質疑。基于此,其發布審計報告的監督作用無法獲得公眾的認可。
2017年,我國通過紅十字會法修訂案。按照目前的水平給紅十字會未來的道路做出了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要求,讓該組織可以在法律的監督下更好地進步。這次修訂的關鍵點就是嚴格要求了針對該組織的監督工作,不但明確規定了紅十字會要設置科學完整且嚴格的條例規定,要囊括財務活動、內部控制、審計監督和管控反饋等領域,同時也規定該組織必須按照要求讓第三方獨立單位對其實施合規的審計工作,清晰了解捐贈資源的來源和去向,不但要把審計數據進行匯報,還要進行披露,讓人民能夠對自己愛心的用途和去向放心。并且,紅十字會的財務信息應該及時交給相關政府機構進行檢查核對。該法案將審計工作在信息披露中的重要地位凸顯了出來,并敦促組織實施。
四、研究啟示與建議
(一)研究啟示
從以上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非營利組織的審計與一般的審計不同之處在于,它更類似內部審計。一般的審計是對企業一年的資金情況進行審計,是為了對外界投資者等披露公司發展的業績等情況而進行的審計,看重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而非營利組織的審計針對的是其募集的善款的使用情況,進行的項目的進展情況,對過程的看重遠大于結果。由于審計目的的偏差,單純用普通的審計的模式套入到非營利組織對審計過程之中顯然不可取。
(二)研究建議
1.推進制度發展
這幾年持續出臺了有關的條例和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這在某些方面對非營利組織的相關工作起到了推進和規范的作用,然而針對審計工作還是遠遠不夠的。非營利組織的審計工作具有特殊性,信息資料大部分都是內部審計范疇,但最終的成果需要達到外部審計的要求。介于這種特殊性,相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法律規定來幫助完善相關工作,推動其發展。
2.明確審計監督的核心
根據我國的情況,我國慈善機構目前可分為兩類,一是傳統老牌的慈善機構,比如紅十字會等;二是在互聯網浪潮下成長起來并迅速發展壯大的新興慈善機構,比如壹基金等。對不同類型的慈善機構,審計監督的側重點也不同。
針對紅十字會這類傳統的慈善機構,由于政府出資較多,承擔任務多以政府的抗震救災為主,審計重點應為其管理層和內部控制情況的審計。例如加強內部控制建設。非營利組織需要對內部反腐敗等制度進行嚴格的執行和管控,組織內部的內部審計人員需要定期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反饋,并向全社會公布報告。還需要加強離任審計制度。當其高層離任之時,對其在任期間的項目,過手資金等進行審計,避免出現貪污腐敗等情況。
參考文獻:
[1]龔曉利.非營利組織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5(03)
[2]何玲.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研究:以中國紅十字會為例[J].財會通訊(綜合版)(下),2014(03)
[3]賈鵬宇,劉棟.優化我國慈善組織審計監督[J].財會研究,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