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杭肖 孫紅 熊文俊(江西景江安全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江西 景德 333000)
本處置中心含氰廢物處理線采用成熟的堿性氯化法來處理含氰廢液。堿性氯化法破氰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是將氰化物氧化成氰酸鹽(CNO-),氰酸鹽的毒性僅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不完全氧化反應的中間產物為CNCl,CNCl在酸性(pH<8.5)條件下極易揮發,且氰酸鹽在pH值(pH=2~3)較低的情況下,CNO-易分解產生氮。第二階段是將氰酸鹽進一步氧化成CO2和N2,控制pH=8~9。H2SO4投加量由pH計與計量泵聯鎖控制,NaClO的投入量由ORP儀表與計量泵聯鎖控制。
反應原理如下:
一級氧化:pH:10~11

二級破氰:pH:8~8.5

含氰廢液處理工藝流程圖詳見圖1。
含氰廢液處理線產生職業病危害因素有:含氰廢液、HCN、CNCl、CO2、N2、氫氧化鈉、次氯酸鈉、各種重金屬(銅、鉛、鋅、錫、鎳、砷等)、硫酸、鹽酸、PAC(聚合氯化鋁)、PAM(聚丙烯酰胺)、DTCR(重金屬捕捉劑)。
根據此類工程的相關特點,在職業病造成的危害相關因素辨識分析、工程性分析以及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其理化的性質、接觸的方式、接觸的時間、接觸的頻率以及防護措施等信息,分別采用有毒物質的職業暴露風險相關矩陣半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皮膚接觸和材料吸收角度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對有毒物質的職業暴露有可能造成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和具體程度進行評價。
有毒性物質的職業接觸中風險矩陣半定量的方法探討,第一步應該完成其危害級別(HR)和暴露級別(ER)等相關類別的額評價,之后再運用相關公式來計算具體風險水準。針對不同水準的風險級別,進而決定進行風險處理方法的優先級順序,并采用最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2.1.1 有毒性化學類物質的危害級別
針對此類項目在生產作業中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各種有毒性的化學成分,可以依據其特有的毒性大小、刺激性強度、腐蝕性強度以及致癌性程度的評定與ACGIH中列舉的有毒性化學物質的致癌等級等毒理學相關資料,再根據我國具有明確規定的法律條文《高毒物品目錄》等相關行業標準,將此類物質有可能造成的危害級別劃分成若干種不同的級別,最后,選擇各類別判定的標準結果中的最大值,用以最終確定其危害級別HR。
目前尚不確定的對健康危害程度大小以及暫未劃分類別的有毒有害類物質,一級;可能對人體的眼睛、皮膚造成可逆的結果或者暫時沒有產生較為嚴重的人體損害,二級;有可能是動物體內的額致癌類相關物質,但暫時沒有證據表明這一點以及呼吸類敏感性物質和有一定程度危害的化學類物質,三級;用于動物類研究的且很有可能是人類的致癌類物質,致突變類的物質或者導致畸形的產物,四級;目前的,明確對人體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質.致突變類的或者導致畸形的產物,五級,見表1。
2.1.2 有毒化學物質暴露等級
根據有毒性物質的化學的性質、暴露的方式類別、接觸的時間長短、接觸的頻率大小、解決辦法等相關資料來評價ER。根據化學類物質的蒸氣壓力以及空氣的動力學直徑與我國法律條文中明確規定的職業接觸的限值PC-TWA相比于(OT/PCTWA)、職業病的危害解決辦法(其主要包含衛生工程的解決辦法和職業衛生的培訓步驟等)、每個星期所累計的暴露時間長短等暴露的相關原因來最終確定指數(EI)。ER的分類根據由下文的方程EI來具體確定:ER=[EI1×EI2×……×EIn]1/n,其中n是暴露原因的具體個數。
2.1.3 風險級別的判斷

圖1 含氰廢液處理工藝流程圖

表1 依據急性毒性劃分危害等級
根據公式Risk=(HR×ER)1/2來計算具體的風險水準??蓪L險級別大致劃分為五個具體的等級(表2),即為可忽略的風險、低程度風險、中等程度風險、高等程度風險、極高等程度風險。
2.2.1 風險源識別
擬建項目物化車間含氰廢物處理線存在的重點評價化學類職業病危害因素為:HCN、CNCl、氫氧化鈉、次氯酸鈉、硫酸、鹽酸等。
2.2.2 化學物質的危害等級(HR)分析
擬建項目物化車間含氰廢物處理線存在的重點評價化學類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等級HR,見表3。
2.2.3 化學物質的暴露等級分析
根據企業提供的資料,對以上化學物質進行暴露等級劃分,化學物質中無OT/PC-TWA比值資料的,按最大指數定義,結果見表4。
2.2.4 風險等級及評估結果
依據對上文中提及的化學物質的危害級別以及暴露級別的劃分情況,可運用公式Risk=(HR×ER)1/2來計算相關的風險水準,進而由風險等級的矩陣圖進一步得到此類項目的化學物質的具體風險級別,詳見表5。

表2 風險級別矩陣圖

表3 化學物質危害等級(HR)

表4 化學物質暴露等級

表5 化學物質可致職業病危害的風險等級
根據以上有毒物質風險評價結果,擬建項目含氰廢液處理線、所涉及的物料中氰化氫、氯化氰為高風險職業病危害因素;鹽酸、氫氧化鈉、硫酸為中等風險職業病危害因素;二次氯酸鈉為低風險職業病危害因素。
企業在處理含氰廢液時,應明確標明廢液中氰含量及嚴格控制好反應的pH條件,減少氰化氫的產生。保證廢液轉運及反應采用管道化、密閉化減少物料跑冒滴漏現象。為工人提供防毒面具、防化服等個人防護用品。在現場設置氰化氫報警裝置,預報值應為0.45ppm(0.5mg/m3),警報值為1ppm(1mg/m3)。同時設置氣防柜,配備供氣式防毒面具、防化服、防化手套等應急救援物品并做好現場告知。
鹽酸、氫氧化鈉、硫酸為中等風險職業病危害因素企業應針對這些職業病危害因素產生的環節采取相應的職業危害控制措施,并加強職業病防護設施的維護與管理,加強日常監測以控制風險,加強具體人員的防護措施,建立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和設施,建立健康檢查制度,進一步控制風險并降低風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