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正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糾紛都需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解決,其中知識產權作為一種新型的民事權利,目前,在我國的民法通則和知識產權立法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使得知識產權侵權時會出現歸責不當的現象,導致在出現知識產權糾紛時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人們的權益有時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基于此,本文就侵權責任法視角下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做出簡單的探究,希望能在侵權責任法的視角下,對知識產權進行一定的完善,以期對知識產權侵權的現象做出較好的預防和判斷,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
【關鍵詞】侵權責任法;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研究
在侵權責任法視角下對知識產權進行歸責時,對知識產權在內的各項民事權益進行保護,對于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的預防和制裁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在進行知識產權侵權歸責時,通過侵權責任法中的歸責原則,對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做出正確的判斷,通過對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可以更好地構建和完善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侵權責任法中對于行為人和過錯人的責任都有比較明確的劃分,對于知識產權的侵權有著很好的判斷,有利于營造健康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一、侵權責任法的歸責標準
“應將損害歸由加害人承擔,使其負賠償責任的事由”是侵權責任法的第一執行標準。侵權責任法中對各種侵權的行為做出了一定的規范,根據侵權責任法中的相關條例規定:如果行為人有意識地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如果行為人不能出示自己屬于無意識行為就需要接受相關法律處罰;如果對他人利益造成了損害,那么不管行為人有意無意,都要接受相關法律法規的處罰。這兩種法律明文規定民事權利侵權責任的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如果在產權糾紛過程中行為人和受害人都沒有過錯的相關證據,那么過程中所造成的相關損失由雙方共同承擔,這樣也使得責任原則更加公平。
我國的侵權責任法的特點是以過錯方承擔相關責任為一般標準,這種判定方式通過判定有無過錯來判定責任方,這是一種多元歸責原則體系。根據著名的侵權責任法起草人王利明先生的相關論述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的責任法是多元化原則體系,這種體系體現了中國的特色,在這種體系中,過錯方的責任判定是眾多侵權行為中的普世標準,可用于對法律條文外的侵權行為做出合理的判定,避免有人鉆法律空子進行侵權違法行為,有效保護受害人權益。
二、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過錯責任判定標準
非特殊情況下,過錯評判標準可以適用于大多數侵權行為,過錯責任與相關利益的劃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保護知識產權實際就是保護各方合法的利益,過錯責任常常與受害方權益受損相伴而生,根據過錯責任原則,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一般都是由行為人的主觀過錯引起的,過錯是侵權人有意識地為自己謀求利益的違法犯罪活動,知識產權作為我國新興的利益保護體,司法體系尚不完善,導致受害人很難找出侵權人侵權的證據,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產生不利的影響。從現實司法實踐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在一場官司審定中只運用過錯判定標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三、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中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
針對過錯責任的標準判定,無過錯原則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歸責方式可以讓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受害的一方不用對侵權人進行過錯的證明,這種無過錯責任適用于侵權的歸責。我國的侵權責任法的無過錯歸責,條件是比較嚴格的,只有在法律明確規定時,才可以使用無過錯歸責,但是對于知識產權如今并沒有明確的使用無過錯歸責的方式。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無過錯原則同過錯責任一同納入侵權行為基本判定標準,法律存在的根本在于保護民眾合法權益,并對侵害公民權益的行為做出約束。我國相關法律條文顯示,知識產權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合法權益,對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屬于民事侵權,在原則上,當公民的知識產權利益受到侵害時,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評判過程中使用無過錯判定標準。
侵權責任法中對于是否可以使用無過錯歸責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遇到的部分司法案件涉及無過錯責任原則時也可以使用。根據侵權責任法中的相關規定,替代責任屬于無過錯責任的一種,替代責任是指責任人雇傭行為人進行交易活動,在替代責任下,責任人在沒有過錯的情況下,就可以侵害受害人的合法權益,無過錯原則正是針對這一情況做出的補充。在替代責任下,如果員工受雇于用人單位,在工作期間造成他人知識產權的損害,其雇傭單位要承擔侵權責任,可以看出,雇傭單位對員工的侵權行為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特殊情況下,無過錯行為可以使用在知識產權的侵權中。根據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公平責任是法律層面的責任要求,而非道德層面的責任要求。由于公平責任適用于法律層面的違法犯罪行為,所以適用的要求更加嚴格,明確屬于違法犯罪的行為才能進行相關判定,為了保障受害人的權益,可以適當地對損害的后果進行補償,這就使得公平責任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彌補過錯責任原則,在一定特殊的情況下,公平責任也可以適用在知識產權侵權責任領域中。
四、健全知識產權歸責體系
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知識產權保護法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進行理論改造。在現實司法情況當中,進行知識產權保護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用過錯責任原則和過錯推定責任原則,還要對是否有意進行違法犯罪行為做出調研處理。要由最高司法機關對由誰承擔相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相關責任做出官方解釋,尤其要對如何運用侵權責任法做出官方解釋,司法機關還要對現有的知識產權專有法進行一定的修正,且應根據案情實際需要合理添加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的相應條款,或者增設相關法律條文釋義。
五、結語
通過本文對侵權行為發生時如何評定歸責標準的論述可以看出,打造完備的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體系是當前法律任務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了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才能有力地激發創造力和推動社會進步,因此,要使知識產權擁有人的權益受到一定的保障,在對知識產權進行侵權維護時,就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適用的責任原則,這樣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有著更好的效果。希望通過本文對侵權責任法視角下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的探討,能為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做出一些幫助,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敏.淺析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J].知識經濟,2011(01).
[2]田園,李帥.知識產權侵權法保護方法評析[J].法制與社會,2011(07).
[3]馮曉青.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之探討[J].江淮論壇,2011(02).
[4]安雪梅.一般侵權行為抑或特殊侵權行為——論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類型定位[J].法商研究,2011(03).
[5]陳思.對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討論的反思[J].商品與質量,2010(S9).
[6]胡瓊天.論我國知識產權侵權歸責原則體系的架構[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09(02).
[7]王雙厚,張學敏.知識產權侵權的歸責原則[J].中國發明與專利,2009(07).
(作者單位:安徽鏡遠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