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潯豐



摘要:目的 探討游離皮辦聯合中藥四黃湯治療斷指再植的療效。方法 將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本院行斷指再植的40例患者納入研究,采用隨機數據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20例予以游離皮辦治療,觀察組20例在此基礎上服用四黃湯。觀察2組治療總有效率,感覺功能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是90%,對照組是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感覺功能評分提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ADL評分提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游離皮辦聯合中藥四黃湯對斷指再植的療效理想,可提高再植成活率,盡可能保留患指功能,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斷指再植;游離皮辦;中藥四黃湯
斷指再植術是斷指患者最常見的治療方案,它借助光學顯微鏡,將斷離手指的血管吻合,使骨、肌肉、神經等得以重建[1]。斷指再植后的血管危象是指吻合的動靜脈循環出現障礙,常因血液黏滯性升高、血管痙攣等引起,影響著再植指體的成活[2]。臨床常通過靜脈危象探查術來處理血管危象,但對于無條件探查、靜脈挫傷重的患者,一般需應用游離皮辦來治療。中藥四黃湯具有清熱解毒、祛瘀化腐的作用,有利于促進褥瘡創面的愈合。為觀察其聯合療效,本研究應用游離皮辦聯合中藥四黃湯來促進斷指再植后恢復。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本院進行斷指再植的4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據表法分成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20例。觀察組男15例,女5例;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31.2±2.5)歲;切割傷14例,電鋸傷6例;20例中節完全離斷;病程1~5h,平均病程(2.8±0.5)h。對照組男16例,女4例;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31.5±2.7)歲;切割傷15例,電鋸傷5例;20例中節完全離斷;病程1~6h,平均(2.9±0.7)h。比較2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治療前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治療后脫落病例0例。
1.2 手術指征及診斷標準 常溫下斷指再植時限不超過6 h;再植的斷指需可恢復部分功能;血管床未遭嚴重破壞,離斷指完整;斷指再植術后縫接的動靜脈出現循環障礙;不適合進行靜脈危象探查術。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上述的診斷標準和手術指征;年齡20~50歲,性別不限;愿意配合本研究的治療、隨訪。排除標準:對治療藥物過敏或有手術禁忌癥;有腫瘤、出血性疾病、精神病、肝腎功能不全等情況;不簽署知情同意書,或治療期間有重大不良反應。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皮辦設計線將前臂掌側的兩條淺靜脈的交匯點作為軸心,依據斷指皮膚的破損大小來決定皮辦面積,一般來說皮辦面積邊緣需要超過創面(0.5×0.8)cm,并標記皮辦靜脈的近、遠兩端。麻醉患者臂叢,在上臂中上1/3處綁好氣壓止血帶。復位和固定指骨骨折,缺損皮膚的指骨不縮短,縫合斷裂肌腱。沿著皮辦設計線在患側深筋膜層切取皮辦,將皮辦供區直接縫接吻合。指腹皮膚缺損:遠近端倒置皮辦,殘端指固有動脈與皮辦近端靜脈吻合,斷指指固有動脈與皮辦近端靜脈吻合。指背皮膚缺損:順行放置皮辦,將斷指近端2條指背靜脈與皮辦遠端靜脈吻合,斷指殘端的2條指背靜脈與皮辦近端靜脈吻合。用3~0絲線來簡單縫合、固定皮辦邊緣與創緣。
1.4.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中藥三黃湯,三黃湯組成包括:黃芩10 g,黃連10 g,黃柏10 g,大黃5 g,用水煎服,1日2次,連續服用1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療效標準 顯效:相當于正常指的75%~100%,指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有效:相當于正常指的50%~75%,指功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無效:不到正常指的50%。
1.5.2 感覺功能評分 S0:神經管分布區沒有任何感覺,評為0分;S1:皮膚深感覺有了恢復,評為4分;S2:觸覺、淺感覺有了稍許的恢復,評為8分;S3:觸覺、淺感覺完全恢復,未過敏,評為12分;S3+:除S3情況外,另有部分兩點分辨覺,評為16分;S4:感覺功能恢復得以正常,兩點分辨覺不超過6 mm,評為20 分。在患者治療前、后分別測定一次再植手指感覺功能評分。
1.5.3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 內容包括指腹捏揀分幣,指甲捏揀針,3指捏寫字,提桶、箱子、水壺、包等重物,錘釘子,拿茶缸,系鞋帶,上螺絲,扣紐扣,擰大口瓶。若上述活動完成度高,每項記作2分,若完成度不高,每項記作1分,若不能完成則為0分。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分析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由表1可見,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治療前后感覺功能評分比較 由表2可見,治療前2組感覺功能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感覺功能評分有顯著的上升(P<0.05)。觀察組治療后不同階段感覺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由表3可見,治療前2組ADL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ADL評分有了明顯的升高(P<0.05)。觀察組治療不同階段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制造業、手工業的繁榮,手指被刺傷、割傷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斷指發生率正逐年遞增。斷指患者會喪失部分手指功能,失去工作能力,嚴重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臨床上主要通過斷指再植術來治療患者,以期恢復手功能[3]。斷指再植術是在顯微外科技術的幫助下,重新縫接吻合離斷手指的血管,重建神經、肌腱、骨、皮膚,術后予以綜合護理來完成斷指修復的精細手術[4]。伴著斷指再植技術水平的飛躍,近年來斷指再植的成活率有了明顯的上升,高達92%~98%。斷指再植術后容易出現縫接動靜脈循環障礙,這一血管危象多因血液黏滯性升高、血管痙攣及血栓形成而致,是影響斷指再植成活率的一個重要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醫療措施尤為關鍵[5]。臨床上常通過抗凝血、抗痙攣、抗感染、鎮痛等方法來防治血管危象,起到清熱解毒、抗炎止痛、活血消腫、生肌化腐的目的。
斷指再植患者發生靜脈血管危象后可采取靜脈危象探查術來治療,術中通過重新吻合栓塞靜脈,提高斷指成活率,但靜脈危象探查術適應范圍小,對于靜脈挫傷重、無條件探查者并不適用。游離皮辦可以解決組織缺損,覆蓋創面,又能維持手指外形及長度,可為后期手功能的恢復創造積極的條件[6]。斷指再植術后靜脈血管危象在中醫里歸屬“痿癥”范疇,主要由于術后氣血不足,經脈阻滯引起,四黃湯作為化腐祛瘀、清熱解毒的代表方,不僅可以促進創面肉芽的生長,還能清除壞死組織,促進褥瘡創面的愈合[7]。為進一步觀察其療效,本研究應用游離皮辦聯合四黃湯治療斷指再植,并得到以下結論: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觀察組聯合應用效果更佳;2組治療后感覺功能評分和ADL評分不斷提高,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有利于促進手指感覺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綜上,游離皮辦聯合四黃湯在完成重建靜脈的同時,更能促進皮膚軟組織的修復,保持指體的長度及外觀,有較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高欣,何志,范愛民.斷指再植術后改良治療對再植成活率和血管危象發生率的影響評價[J].當代醫學,2018,24(26):160-162.
[2]王文杰,詹艷,張東云,等.斷指再植術后血管危象的治療及護理研究進展[J].創傷外科雜志,2016,18(9):572-574+577.
[3]潘光松,邱世猶.罌粟堿聯合阿司匹林對斷指再植術的應用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6):2987-2989.
[4]彭學文,于光,陳鳴宇,等.臭氧大自血療法對斷指再植術后早期干預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3):182-186.
[5]高東鋒,孫曉蓮,趙昕,等.黃芪勇安湯在斷指再植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5(28):3145-3147.
[6]鄭大偉,黎章燦,許立,等.Flow-through靜脈皮瓣在伴環形缺損斷指再植中的應用[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8):977-980.
[7]李強,朱曉紅.三黃湯的血清藥物化學初步研究[J].中國藥房,2015,26(10):133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