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文化創意產業是地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臨沂市豐厚的歷史文化、“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和商貿物流文化提供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內生資源優勢。深挖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驅動”,對接文化資源;充分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平臺,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資源 內生優勢
文化創意產業是地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滿足人們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供給面。山東省臨沂市享有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獨具“沂蒙精神”這一紅色文化品牌,具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色優勢。
文化創意產業概念廓清
“文化創意產業”一詞最早出現在英國,源于“創意產業”的提出。為了適應后工業時代的經濟形勢,繼續保持英國經濟的增長,1997年英國正式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即“那些源于個人創造力的技能和才華,而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可以發揮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潛力的活動” 。“文化創意產業”首次出現在我國《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優化文化產業布局和結構措施中,“建設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城市、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等,倡導“擴大文化創意產業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本文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包含于文化產業總體范疇之下,受創意驅動明顯,又具內涵包容性的行業集群,它的行業建構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隨著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不斷衍生出新業態。它是地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盤點歷史與現代城市文化資源,挖掘創新動力和培育創意主體,做好文化與創意的雙輪驅動是發展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有效路徑。
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透視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也鮮明地反映在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中,結合臨沂市場經濟文化發展的階段性,可以說臨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面臨供給和需求的矛盾。
從供給側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表現出結構性失衡。2018年臨沂市GDP總量為突破4717億元人民幣,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良的經濟環境。具體到文化產業來看臨沂市傳統文化產業比重達到60%以上,并且大多是以日用消費為主,創新創意型新興文化產業發展不足。
從需求側看,臨沂市場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意愿和消費能力在提升。臨沂市通過評選全國文明城市、舉辦多樣化的文化節慶活動,建設大劇院、博物館、科技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文明指數,帶動了人們的文化消費。在此消費環境下,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臨沂市文化創意產品消費市場孕育著巨大潛力。
臨沂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可依托的特色文化資源盤點
一、豐厚的歷史文化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臨沂市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出土了漢代帛畫和《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等文物的銀雀山墓;大量名人志士如軍事家諸葛亮、書圣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圣劉洪等給臨沂市留下了燦爛的名人文化。除此之外,臨沂市有濃郁的民俗文化,多項民俗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柳琴戲”“郯馬五大調”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二、“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品牌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特色資源。臨沂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了“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習總書記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以“沂蒙精神”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是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托和特色資源。臨沂市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利用取得了豐富成果,《沂蒙六姐妹》《沂蒙》《蒙山沂水》等文化作品得到了全國觀眾的認同。
三、商貿物流和節會文化品牌的打造成為新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文化資源。在經濟發展路徑上臨沂市以“商貿物流”立市,目前享有“南有義烏,北有臨沂”的美譽,被評為“物流之都”。臨沂市依托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節會品牌,如“中國臨沂書圣文化節”,傳播“書圣故里,大美臨沂”城市形象。節會的舉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但受節會的時間限制和業態限制,其拉動效應不明顯。
豐厚的歷史資源文化、內涵豐富的“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包括新時期蓬勃發展的商貿物流和節慶文化品牌,為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多元的文化資源。
基于內生優勢的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
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依托內生優勢,深挖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驅動”,對接文化資源;充分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平臺,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一、深挖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驅動”,對接文化資源。?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于文化產業范疇之下,“創意驅動”是其區別于傳統文化產業的典型特征。臨沂市利用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開發了一些文化產品。然而,目前對臨沂市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并不充分,且多處于傳統層面,缺乏創新創意元素。以臨沂市銀雀山漢墓歷史遺址這一文化資源為例,利用形式僅限于以《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為樣本設計的仿古竹簡禮品,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等。而對于紅色資源來說,除拍攝了相應的影視文藝產品外,再就是為相關農產品提供廣告背景及紅色景點旅游。旅游、禮品、節會、影視等形式是文化資源利用的常見項目,但這些都從屬于傳統文化產業,“創意驅動”因素不明顯,且無論從經濟層面還是社會服務來看,文化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效益產出不明顯。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決上述問題。
首先是文化資源內容元素的創意驅動。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是臨沂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資源,但二者誕生時間都屬于“過去式”。而文化具有發展性,應賦予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新的時代元素。以臨沂市紅色文化為例,長久以來用“老區”“戰爭”“貧困”“落后”等話語來表達,其文化符號多來源于農村過去,“老屋”“大襟棉襖”等隨著影視劇的傳播,形成了全國人民對臨沂市的刻板印象。這些文化元素只是反映了歷史局部,無法詮釋臨沂市現今繁榮發展的商貿物流業,概括不了臨沂的城市內涵,也不能代表臨沂市新農村建設的成果。因此,以創意驅動文化資源內容元素的創新,既順應時代要求又符合現實需要。
其次是文化資源接觸載體的創意驅動。文化具有共享性,讓市民簡單便捷地接觸到文化資源,是文化的題中之義,也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營銷需要。根據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54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8.47億。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應用已成為人們的基本生活方式,它能為文化資源的傳播和利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接觸機會。以傳統文化產業——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為例,如何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是其營銷難題,僅靠“自然流入”不符合產業要求。在移動互聯網普及的情況下,可通O2O模式運營博物館參觀,通過開通微信、微博賬號來發布信息,引發消費者關注,刺激其進門參觀的欲望,利用數字支付等手段促成消費,轉化為線下參觀。
另外,對文化資源的創新利用,不能因為一味追求消費價值,從而歪曲文化資源的內涵,使其喪失其主體地位。應在保持文化本真的基礎上,找尋產業與文化的平衡點。
二、充分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平臺,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臨沂市成功塑造了“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品牌和“書圣文化節”節會品牌,并把其打造成為定位明晰的城市名片?!皶ノ幕潯痹缭?006年就成功入選“中國十大最具潛力節慶”和“全國十大文化藝術類節慶”,成為國內重要的節慶文化品牌。2018年9月,“書圣文化節”成功舉辦至第16屆,長期辦會經驗的積累,主活動和配套活動的結合,踐行了“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良好辦會模式,既保障了文化品牌純粹性,又帶動了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發展創意產業園的建設是在具體的現實境遇中展開的,一旦離開了當下我國城市發展的現實境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就成了對世界經驗模式的簡單移植和拙劣抄襲。臨沂市建立了大量文化創意園區和文化示范基地,如臨沂凱歌國際文化城、臨沂國際影視城、臨沂古玩城等,應開展對這些創意園區和基地的動態監管,評價其效力指數,以免使一些園區成為商業地產推廣的噱頭。而對已經投入市場的園區,要大力傳播,開拓其集聚市場資源的能力。
綜上,文化創意產業是地區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臨沂市豐厚的歷史文化、“沂蒙精神”紅色文化和商貿物流文化提供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內生資源優勢。深挖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驅動”對接文化資源,充分利用文化創意產業平臺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是臨沂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可行路徑。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責編:樂禾
注釋:徐丹丹:《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文獻綜述》,《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1(2)。
引自《2019年臨沂市政府工作報告》。
臨沂市文廣新局:《臨沂市文化產業調研報告》,2016年。
CNNIC: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9(6)。
閆云霄:《文化創意產業園的中國境遇》,《現代傳播》,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