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近幾年,國漫開始迅速崛起,繼《大圣歸來》和《白蛇:緣起》之后,《哪吒之魔童降世》也順利掀起了一場“國漫熱”。這幾場電影都或多或少地對傳統的故事進行了改編,為其賦予了不一樣的靈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上映后的兩個小時票房便順利破億,更在各大社交平臺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獲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當懷著好奇和期待的心情進入電影院之后,我便了解到該電影能夠產生這種強大效果的原因所在。從整體的觀感來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無論是在人物設定、故事架構、思想主題方面,還是在整體的畫面制作上都不輸之前的熱門國漫電影,甚至大有超出之勢。
從人物設定來看,電影中出現了很多經典人物,但他們又與我們所認知的有所不同,這種創新式的改編打破了傳統的人物認知桎梏,迫使觀影者以一個全新的視角開始觀看這一典型的中國神話故事。在電影中,哪吒與敖丙始終是以對立的形象出現的,二者在身份上,一個是魔丸,一個為靈珠;在屬性上,一火一水;在性格上,一個囂張,一個內斂,共同上演了一個關于偏見、屈從與斗爭的故事。以兩個人物為中心,又分為兩大派別。在哪吒一派,有李靖夫婦、太乙真人;在敖丙一派,有申公豹、老龍王。太乙真人不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仙人,而是一個有著四川口音的胖子,幾乎承包了整個電影的笑點。哪吒的母親殷夫人既體現出了對百姓的負責,又展示了自己的母愛情深。與之相比,其父李靖的愛便顯得更加內斂、深沉,以己命換哪吒之命的博大父愛更是完全顛覆了傳統神話中“國比家大”的父親形象。實際上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好壞之分,申公豹和龍族都只是為了得到認可,但卻因為人們的固有認知一次次陷入窘境,而這種成見在當下的社會中也比比皆是。該電影中的人物不僅跳脫出了原本的設定,更被賦予了更加新穎的意義,進而彰顯出了電影的深度。
除了清新脫俗的人物設定外,還不得不說故事在整體架構上的優越性。《哪吒之魔童降世》取材于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并加以改造。時代在發展,只要改編得足夠合理,能夠讓大家接受,便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便是如此。在故事建構上,它不僅嚴格把控好了幽默與嚴肅的時機,更圍繞著“我命由我不由天”進行了展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認知,沒有人生來就能夠被定義,哪吒如此,敖丙也如此。在哪吒認知自我的過程中,受到了諸多人的幫助,他們將哪吒作為一個個體來看待,而哪吒也在之后順利影響了敖丙。該電影用諸多鋪墊所確定的結局告訴我們,成見是一種害人的東西,但是命不由天,打破天命即是打破成見的枷鎖。這種對價值觀的升華,不僅影射了當前社會中存在的諸多成見,更指明了打破成見的必要性。不被定義,才能活出自己。
一部好的電影,要想讓人產生去看的欲望,首要的便是人物造型、場景等一系列外在畫面,再就是臺詞。《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和敖丙的形象都有向魔丸、靈珠靠近。而哪吒又以兩個形象出現,一個是大嘴大眼,有著“黑眼圈”,加之沙啞的聲音,給人以離經叛道之感,這不僅突破了刻板的印象,更符合“魔丸轉世”的形象;一個是充斥著強大力量的哪吒,代表了解放之后的力量,更與之前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難得的是,兩個形象都得到了大家的喜愛。從電影的場景來看,它不僅融合了中國風,還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并展示了其精良的制作水準,這無疑是該電影獲得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因素。除此之外,我還非常喜歡電影中的臺詞,不多余、不贅述,只在適合的時間開口,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觀影者產生跳戲的情況。在哪吒將要遭受天雷之時,他并沒有說出慣有的煽情臺詞,而是以“今天是我的生日宴,都不準哭哦”引爆了淚點,足見該影片對細節的重視。
該部電影的看點還在于哪吒與敖丙的友情,即便他們是兩個極端,但也向我們展示了知己之間的互相救贖。正因為是朋友,所以才愿意卸下復興龍族的重擔,共同迎接生死的考驗,才能夠一起與成見、與命運抗爭。小哪吒說:既然命運不公,那我就要和命運斗爭到底,這既是最核心的精神主題,又是對命不由天的真實寫照。盡管該電影中所塑造的哪吒跟我們所認識的哪吒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哪吒身上的不屈精神。古有“削肉還母,剔骨還父”,今有“腳踩星河,以身抗雷霆”,哪吒始終是以一個完整的個體而存在的,他與生俱來的傲氣是對不認命的一種真實寫照。相較于傳統神話故事而言,《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其進行了適當的升華,將故事變得更加宏大,也更適合電影播放,這無疑是一種進步。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