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格格,一個愛學愛玩兒尤其愛寫文的資深小博粉,憑借不斷打怪升級摸索出一條學習之路,現就讀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這里跟你分享我的學習進化史,我們一起開掛式成長吧!
不知道各位學習時有沒有這種經歷:每學五分鐘休息半小時,刷刷動態看看微博,沒有電子設備就轉轉筆扎扎頭發,甚至一到學習的時候連小學做過的事情都能回憶起來,反正只要一開始學習,學習之外的一切就都充滿了樂趣。
如果有的話很遺憾,你和我一樣陷入了低效學習怪圈??瓷先ピ跁琅砸蛔褪且惶欤聦嵣险嬲度雽W習的時間不到倆小時。不過幸運的是,我最終成功從怪圈中爬了出來。所以接下來,就讓我講講自己努力逃離低效的進化史吧!
想提高效率,得有個準備動作,那就是在學習之前將待辦事項都處理完,沒處理完的存檔在案,設定一個處理它的時間,然后——我們就可以用清凈的心進入學習狀態啦。
高效第一步——今天做什么?泛泛地說“學習”只讓人無從下手。學習哪科?是看教材,做習題還是整理錯題?練習冊要寫到哪頁?古詩文要背到哪篇?我發現,按這些問題列出回答往往更有效。在潛意識里,我們會更愿意去完成那些有了可行的步驟的任務,按部就班地執行,而一份詳細的規劃就是給大腦的一份可執行程序。
高效第二步——對作業下手。在同一個班級里,有的人間歇性寫完作業,習慣性放棄幾科,而有的人從來看不見他們在晚自習寫作業的身影,問了才知道人家早就完成了并且還能寵幸自己額外的學習資料。這是為什么呢?我觀察了三年,發現后者并非寫作業神速(當然速度快是肯定的,畢竟人家做了那么多題,已經熟能生巧了),而是善于利用一切時間見縫插針地寫作業。課間,午休,老師講題的間隙,甚至吃飯快出來的那幾分鐘,他們都能管住嘴和腿,安安靜靜老老實實地做幾道題。積少成多,那些攢在一起寫可能需要很久的作業就這樣被打成碎片解決了。
高效第三步——做題走筆,更得走心。重復機械地刷題既浪費了無數買教輔材料的錢,也浪費了大把時間,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正常休息,直接導致了低效。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錯題本是必不可少的,積累些好題難題新題,總結出難點易錯點自己的弱點,不僅能使每一道題物盡其用,也為大型考試前的復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此外還要注意的是,正所謂一口吃不成胖子,高效只能使你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能讓你脫胎換骨秒殺學習。所以,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承受能力,不要一下子給自己定太多的目標,否則……這flag可是很容易倒的!
總而言之:沒事就讀,沒事就說,沒事就寫,沒事就背。不求急功近利,但要細水長流。發自內心地熱愛英語,英語將永遠愛你。